地图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各类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主要特征:①地理信息的载体;②数学法则的结构;③有目的的地图概括;④符号系统的运用
3.地图的主要功能:①地图的认知功能;②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③地图的传递功能;④地图的模拟功能
4.现代地图的成图方法可以分为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和数字制图法。

5.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小于比例尺1:100万的地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8种):1:5000;1:1万;2.5万;5万;10万;25万;50万;100万。

6.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7.地图学的理论探讨:①地图空间认知理论;②地图模型理论;③地图信息与传递理论;④地图符号与视觉感受理论。

8.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

托勒密是创立地图学的第一人。

裴秀的“制图六体”。

荷兰学者墨卡托的等角圆柱投影,适用航海。

第二章
1.地球体的量度:地球可计算为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的椭球体。

2.水准面:和重力方向相垂直的,形成了无数个曲面,每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即通常所说的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无波浪,无潮汐,无水流,无大气压变化,处于流体平衡状态的静止海平面。

它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

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也称大地体,地球物理表面)
各国也往往选择一个平均海水面代替大地水准面作为统一的高程基准面。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将地球体绕短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也称地球椭球体。

4.2008年我国全面启用地心大地坐标系统,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
5.平面控制网大地原点: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

高程控制网水准原点:青岛观象山。

C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6.地图投影是利用一定数学法则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

投影变形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

7.按地图投影构成方法分类: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②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和伪圆锥投影。

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①等角投影;(交通洋流风向图)②等积投影③;任意投影
8.墨卡托投影是等角圆柱投影。

广泛应用于航海方面,是因为它具有等角航线的重要特征。

高斯克吕格投影:
①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相互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②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

③相切的位置没有变形,中央经线投影后长度比为一。

由于离中央经线两侧超过3度的区域面积变化很大。

所以地形图制图时只选举中央经线两侧3度范围内(六度带)经纬度数据用于投影。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投影):
①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相互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②投影具有等角的性质
③相割的位置在赤道上离中央经线约正负180km处,没有变形,椭圆柱面周长若为1,则中央经线投影后长度比为0.9996
9.地图投影变换:①一般公式;②解析变换法;③数值变换。

10. 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经水平投影的长度之比。

可分为数字,文字和图解比例尺。

第三章
1.遥感是指从一定距离上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2.像片解读的标志:①直接解读标志:形状,尺寸,色调和阴影。

②间接解读标志:形态,位置,活动,结构和图案和水系格局。

3.数据类型可分为空间数据;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数据。

4.地理数据库特征:
①数据集成化,它集中控制和管理有关数据,以保证用户的数据共享;
②数据冗余度要小,数据更新、修改时要保证数据库内容的一致性;
③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
④应用不同的数据模型以表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数据间的联系;
⑤数据保护。

保证数据库一旦被破坏的安全性,完整性,多路存取和故障的发现恢复
5.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整个地球经数字化之后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四章
1.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知的抽象过程。

2.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质量以及制图图解限制等。

3.地理信息的分类:按质量特征分类;岸数量特征分类。

4.地理信息的选取方法: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

选取指标的数量分析方法:图解计算法和开方根规律法。

5.图形的简化:地物轮廓特征的简化;地物内部结构的简化。

6.地图图形的夸张:不依比例尺的放大;移位。

地图概括的步骤:分类,选取,简化和夸张。

第五章
1.地图符号的功能:信息传输;思维拓展。

2.视觉变量可分为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三维视觉变量与动态视觉变量。

3.色彩的三属性:色相、亮度和彩度。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符号属性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

地图注记可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图幅注记。

第六章
1.等高线是指用一组等间隔的水平面切入高低起伏的地表,水平面与地形表面的切割线就是高程相同点的连线。

2.等高线特点:
①等高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数值处处相同;
②等高线彼此不相交,但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重叠;
③等高线图形是对地表空间形态较好的几何模拟与概括;
④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地表高差变化就愈大,其区间坡度就愈陡,相反,等高线愈稀,空间垂直变化就愈小,其几何形态上的坡度就愈缓。

第七章
1.普通地图是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内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可划分为地理图和地形图。

普通地图由数字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组成。

2.地理图是以反映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主的地图。

也称一览图。

地理图的特点: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

3.地形图指比例尺等于或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遥感数据和相关数据,以统一的图式图例编绘的一种普通地图。

4.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
①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②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③依据统一的规范和图式。

5.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功用:国家基本地形图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工具;是编制各种小比例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和地图集的基础资料;可实现详细的定性分析;可实现精确的定位量测。

6.地图投影的分带:(通常为3°带)
①投影分带的规定
②分带投影的经纬网与方里网
7.相邻图幅之间,1张1:25万可分为9张1:10万,其余1张可分为4张。

8.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区域坡面高程的数字化表达。

第八章
1.专题地图
2.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①选题的内容广泛;②表现主题专一;③构成要素的双重性;④表现方法多样;⑤图面配置灵活。

3.图面配置的总体安排: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图面整体的视觉对比度适当。

图面内容的具体安排:主图,副图,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图廓。

4.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在地学体系的影响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

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地图的集合体。

第十章
1.地图分析就是将地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地图上表示的制图对象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规律进行研究,得出有用的结论,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2.为什么要地图分析?
答:可以研究各种要素和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研究各种要素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研究各种要素和现象的动态变化并进行预测预报;
进行区域的综合评价和区划规划。

3.地图的评价主要看①地图的科学性:地图的数学基础与几何精度;
地图的完备性及信息载负量;
地图概括的质量与地理适应性;
制图资料的现势性。

②地图的政治思想性;③地图的艺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