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齐齐哈尔历史上达斡尔族的发展和贡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齐齐哈尔历史上达斡尔族的发展和
贡献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齐齐哈尔是一座有着深厚发展潜力与希望的城市。

深远历史所凝聚着的文明与希冀, 大自然所赋予的地杰人灵, 代代鹤城人创造出的财富与精神, 无不昭示着这片土地未来的辉煌。

这是一座魅力无限的城市。

魅力, 源于天蓝水碧的自然环境, 源于厚重的工业底蕴, 源于绿色农业带来的勃勃生机, 源于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拼搏努力的鹤乡人。

魅力还源于它神秘而久远的历史, 源于在那883 年的历史长河中所涤荡着的万种风情。

一个城市的城史纪元, 是这个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程度的重要标志。

齐齐哈尔的城市名片闪耀着契丹族的后裔———达斡尔族。

一、达斡尔人流淌着契丹的血液
( 一) 契丹族在神秘消失后被发现
在中国历史上, 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 又神秘消失, 这就是契丹。

契丹,像他们的文字
那样神秘而遥远。

契丹的本意是” 镔铁”, 也就是坚固的意思。

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

早在1400 多年前, 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

他们兵强马壮, 骁勇善战。

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 于公元916 年建立了契丹国,947 年改国号为大辽。

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 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 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 东临库页岛, 西跨阿尔泰山, 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 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 多年, 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

在此期间, 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 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

于是, 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 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 时至今日, 在斯拉夫语国家中, 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在中国, 几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 讲的就是1000 年前, 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与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

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 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

从建立大辽到抗击沙俄,契丹曾让全世界认识了这个剽悍勇猛的民族。

而这个在辽国灭亡时还拥有数百万之众的民族, 却在明代以后遽然失踪,
它去了哪里?
就在人们寻找契丹人蛛丝马迹的时候, 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 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当地传说, 几百年前, 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 从此便定居下来。

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 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纵然历史已被遗忘, 文字已失传, 语言已改变, 在契丹后裔的血液中, 总还会有一种记忆在流淌———基因。

现在, 考古学家们要用新兴的DNA 技术来唤醒这份最后的记忆。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 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

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 可变区比较后, 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 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学者又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 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 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为契丹人后裔。

( 二) 契丹的文明成了达斡尔人手上的猎鹰
达斡尔是农业民族, 其农业文化起自唐末,并且是
逐步向汉族学习, 接受汉族农业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

从此开始了定居生活, 创造本民族的农业文明。

表现在语言方面的特点是: 词汇中细腻地反映了谷物、蔬菜、野兽、野禽、家畜、家禽、鱼类、树种名称。

从细腻的味觉名称可以看出, 达斡尔人在饮食上的丰富多彩。

表现在文字方面的特点是: 远在辽国时就创制过契丹大小字, 后因使用面窄而失传。

达斡尔人并没有因文字失传而停止对文化的追求, 他们致力于学习满文、汉文、哈萨克文、维吾尔文, 在清代, 就设有满文学堂。

同时, 从本世纪初起, 就努力于创制文字的活动, 这种努力, 今天还在继续。

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是: 既反映农业生活, 又反映牧猎渔业生活, 还保留萨满教的祷词歌词。

表现在哲学思想方面的特点是: 崇高勤劳智慧,齐心协力、崇尚不平则鸣, 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

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的特点是: 做保家卫国的英雄有价值, 好好劳动, 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有价值。

( 三) 达斡尔族与齐齐哈尔建城
齐齐哈尔, 建城始于金初。

金初, 齐齐哈尔一带居住着室韦部。

金朝太宗天会三年1125 年)二月, 金太宗把庞葛城分给乌古、敌烈二部。

《东北历代疆域史》和《黑龙江古代简史》均记载庞葛城即今齐齐哈尔。

庞葛城古址在梅里斯区雅尔塞镇哈拉村, 距齐齐哈尔市西北15 公里。

古城呈长方形, 分南北二城, 南部为外城, 残留部分城墙。

北城东西长275 米, 南北长196 米, 周长942 米。

城墙夯土筑成, 城墙底宽10 米, 上宽米, 残高2米。

城墙四面各有2 个马面, 四角有角楼, 瓮门设在东南角楼和马面中间。

城中自东起南北墙两个马面间有一个40 米长、34 米宽的台基( 俗称点将台) , 由8 米宽的路基连接南北城墙。

南、北内外两城, 周长1260 多米, 是黑龙江境内较大金代古城。

此城保存较好, 1987 年2 月24 日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齐哈尔地区有悠久的历史, 很早就有人类在此栖息。

顺治十年( 1653 年) 起, 有大批的达斡尔人迁入齐齐哈尔一带。

迁居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 在五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 建村屯、建城, 在也从事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活动, 在黑龙江流域留下了深深的文明足迹。

在达斡尔人建立的居住屯中有一个叫齐齐哈尔的屯, 就是现在与齐齐哈尔市隔江相望的属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齐齐哈村, 是最初建筑齐齐哈尔城的达斡尔族的有关人士居住的地方。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 用传统的农业文明开发和建设了这一美丽富饶的第二故乡, 为嫩江中上游流域的
文明树起了一座历史丰碑。

二、达斡尔族在齐齐哈尔历史上的的贡献
( 一) 对农业经济的贡献
13 世纪达斡尔人在黑龙江流域居住时就会种田耕地,有较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

南迁后,开垦了大片的平原沃土,使可耕地面积大为增加,清初时已做到粮食自给,所生产的稷子、燕麦、荞麦等,尤有名气。

雍正年间,齐齐哈尔八旗所属耕地达35000 垧。

尤为可贵的是达斡尔族还将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教给巴尔虎等兄弟民族,共同开发齐齐哈尔。

他们除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外,还比较重视园艺生产,菜园大多位于房前屋后,种植的品种较多,如茄子、辣椒等,先育苗后移植,尤其是黄烟的栽培,在嫩江流域的各族中,长期以来誉满城乡。

清初,由于对东北实行全面封禁,汉人不能进去,土地归清朝统治者官有,惟达斡尔人有使用权,可以比较随便地耕种放牧。

光绪三十年,开始在西布特哈(今莫力达瓦旗) 放垦,第二年甘南等县、阿荣旗也放垦了。

在放垦的同时, 清朝为“旗人”保留“生计地”。

达斡尔被包括在“旗人”之内,所以也有“生计地”的保留。

这说明就是在封禁时期,达斡尔族人民对黑龙江土地的开发和农业生产的促进也未中断。

( 二) 对手工业的的贡献
达斡尔族的手工业对开发黑龙江地区影响很大,特别是其木材加工,包括日用器具的制作和建筑中的木工部分,有悠久的历史,是相当发达的。

编制许多柳条物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马具、车具等。

达斡尔妇女心灵手巧,擅长绣花,能做各种精美的手套、鞋、帽和美观大方的皮衣服等。

在达斡尔族的手工业中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大轮车”的制造。

“大轮车”是达斡尔族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

“大轮车,牛曳之。

一童子尝御之三五辆,载粮草类。

然富者乘之,以毡毳为盖,蔽风雪。

间也用桦皮。

”商业在达斡尔族历史上虽不发达,但由于其生产部门齐全,生产方式先进,生产物品精良、实用,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他们的交换活动,不仅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也为后世所称道。

达斡尔族直到解放前,虽然没有形成自己的经济中心,但齐齐哈尔和布特哈两地,却是交换活动的集散地。

( 三) 对戍边抗敌的贡献。

达斡尔族在黑龙江流域居住时,即对沙俄侵略进行英勇抗击。

南迁后,由于对沙俄侵略最为仇恨,曾多次被派往边境屯垦戍边。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 齐地区达斡尔兵500 名遵旨“永戍额苏里”,是黑龙江城最早的一支部队,在雅克萨之战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两次雅克萨之战中,齐齐哈尔达斡尔都是主力军,他们最先到达前线,500 铁骑与敌拼杀。

他们还不怕危险,侦察敌情,达斡尔族副头目倍勒尔三次率本族健儿,深入敌占区,智擒了俄军噶瓦力喇等7 人,探明雅克萨俄军的设防。

在解放战争中,齐齐哈尔郊区达斡尔族爱国知识分子鄂秀峰、鄂嫩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于1945 年11 月初,遵照嫩江省主席于毅夫、军区司令员王明贵等指示,在奈门沁屯组建了齐齐哈尔地区的“蒙古自卫大队” (实际由达斡尔族人组成) ,多次参加剿匪和攻打国民党光复军的战斗,并参加了解放齐齐哈尔的战斗。

以其英勇顽强,被誉为齐齐哈尔地区人民革命武装的一支劲旅。

在齐齐哈尔解放后,又奔赴前线,参加东北解放战争,并多次立功受奖,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三、今天的达斡尔族在党的领导下和谐发展
达斡尔族于1945 年解放后, 1947 年在农业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在牧区实行牧场公有, 放牧自由。

从1952 年开始, 先后在达斡尔族聚居区建立卧牛吐(齐齐哈尔市郊)、瓜尔本设尔(新疆塔城县) 等7 个达斡尔民族乡。

1958 年8 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进一步实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达斡尔族人民的
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达斡尔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业机械、农业用电, 以及机修、榨油、化肥等小型工业迅速发展, 粮食产量增加很快, 文教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达斡尔族人口城市化趋势上升, 主要原因是随着几十年来达斡尔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聚居地方的农村牧区走出了很多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口进入城市工作。

其他还有地方改建市制、人员调动、务工经商、投亲靠友,以及城市达斡尔族人口自然增长等因素。

目前,达斡尔族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相比有以下显著的特点:城市达斡尔族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高; 城市达斡尔族人口的职业分布多在第二产业和公共部门, 城市达斡尔族在业人口与聚居地方相比,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大为减少,职业分布更为多样化,从事城市中多种职业,而且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高。

城市达斡尔族人口的上述两个特点,说明城市化是达斡尔族人口素质提高的体现,也是达斡尔族发展进步的体现。

城市达斡尔族人口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为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城市文化增添了多样性。

达斡尔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齐齐哈尔闪光, 883 年, 源远流长的嫩江水涤荡着
尘埃, 承载着这座城市进步与发展的记忆, 缓缓地流淌着。

883 年历史作证, 这是一座在不断努力进步、欣欣向荣的城市, 560 万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用辛勤和智慧创造出了魅力城市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历史同样证实, 这是一座有着深厚发展潜力的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鹤城的历史会更加浓墨重彩地记录下今天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达斡尔族的文化亦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我们要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为各民族继承和发扬自己民族文化提供了保证。

这也是中华文化丰富性和优越性所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 锐意进取,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