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资源与建设区域治理
陕西省渭河下游从咸阳铁路桥至渔关河口全长208公里,是受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的特殊河道。

近年来,经过渭河的综合治理,渭河的水动力环境有了新的变化,使渭河下游的泥沙由原来的淤积变成现在的冲刷形态,同时渭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对渭河的河势起到了一定的调整作用。

一、渭河下游河道现状
三门峡水库建成前,渭河下游河道基本保持冲淤平衡,河道相对稳定。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严重,造成潼关高程逐渐抬升,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

近年来,通过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潼关高程有所下降,同时水流情况和泥沙条件对渭河河势比较有利,渭河下游河道的淤积现象得以改变,现以冲刷为主。

2011年,政府为改变渭河河势和河道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在渭河下游实施了河道整治工程。

各河段的河道整治工程给河势的调整起到了积极做用,但同时也给河道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虽然总体河势变化不大,但是个别区段变化显著,形成畸形河段,从而影响整个河势走向。

二、渭河下游河道河势变化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年来渭河下游各河段的演变情况,结合各河段河势及河道治理工程的现状,经分析发现渭河下游河道的河势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渭河下游河势变化剧烈
渭河河势整体变化不大,但局部变化剧烈,主流摆动幅度大,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后易发生脱流现象,使工程修建后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如西安~咸阳河段,河势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部分河段摆动幅
度较大。

2005年~2011年,受控导工程影
响,水流顶托右岸作用减弱,部分河段主
要向左岸摆动;2011年~2015年,由于水
沙组合变化较大,该河段整体向右岸摆动。

移民围堤河段2011~2015年河势变化较大,
河道摆动明显。

其中仁西工程呈“V”字型
河弯,部分河段弯顶下挫明显,严重的造
成护岸工程脱流。

渭河下游剧烈的河势变
化使整治工程建设后不能发挥其效益,造
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也给河道
的治理造成了极大地困扰。

(二)渭河下游畸形河弯增多
2005~2011年,渭河下游河势总体变
化不明显,部分河段有较大变化,畸形河
湾还相对较少;2011~2015年,受渭河综
合治理的影响及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
渭河下游畸形河湾增多。

譬如临潼季家河
段,由于水面拓宽,河湾摆动剧烈,形成
了“Ω”型湾;任陈工程河段湾顶上提较大,
主槽大幅度向右摆动,形成“V”型河湾;
张庄工程河段形成直角“L”型河湾,直接
影响就是水流主流顶冲工程。

还有一些工
程由于河道的不断变化,新产生的河湾距
离堤防很近,比如三河口的上延工程段出
现了主体河槽向北偏移,河湾的弯顶严重
下挫,在工程的下游出现了新的河湾,河
湾约有1000米长度,离堤防工程有50米
到80米的距离;华农工程6#大坝到11#
大坝所处河道整体向南移动,使上游出现
了新的河湾,距堤防工程最近只有25米。

上述工程河段的主流离堤防工程都是很近,
是事故的多发段,渭河下游河湾增多还会
导致河道变长,比降减小,水流传播时间
变长,当有洪水来临时不能快速排洪,造
成洪水淤积,容易顶冲大堤,严重的威胁
到了堤防工程的安全。

(三)部分河道河段偏离治导线,工
程着流率低
在多年来河势的控导治理下,绝大部
分的河段都控制在治导线的安全范围,但
是仍然存在个别的少数河段河势与治导线
偏离。

比如树园河段、华阴河段、槐园河段、
任陈工程河段、仓西工程上游河段等等多
处河段都已经严重的偏离了治导线。

渭河
下游顶冲点变化频繁,整治工程的着流率
很低,完全脱流的工程也有不少,对河势
的治理很是不利。

比如渭淤3+1的上游河
段严重偏离治导线已经超过2.5千米。

这样
的河段河势迫切需要加强控导治理,以防
止河势发生不利变化。

三、治理措施
(一)合理调整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
目前普遍认为,潼关高程是渭河下游
河道的准侵蚀基准面。

潼关高程是指潼关
水文站1000m3/s流量时潼关断面的相应水
位。

三门峡水库建库以来,经历了多种运
用方式,对渭河下游的河道变化有着重要
的影响。

特别是1973年三门峡水库改建后,
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行,居高不下的
潼关高程得到了有效控制,泥沙淤泥情况
有所改善,极大地稳定了渭河下游的河道
演变。

所以合理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
式是稳定渭河下游河道演变的有利举措。

(二)河道生态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追求单一的整治效果,
使生态保护的意识被忽视,即使达到了整
治效果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在进行
河道治理的同时不破坏或者少破坏生态环
境,人们融合了工程力学、土壤学、生物
渭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分析
顾丹平1 许才广2
1.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2
2.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30
摘要:近年来由于渭河上游水沙条件较好,使得渭河下游的河道演变主要以冲刷为主,河道变化总体比较稳定。

渭河下游河道整治工
程的实施调整了河道河势,同时也给河道带来了险工险段,在分析渭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对渭河下游河
道治理工程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渭河下游;河道演变;河道整治
·203 ·
区域治理水利资源与建设
学以及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实现了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化改造,提出了生态河道的概念。

例如,在开展护坡防护工程时,为了防止水流冲刷河岸或者水底生物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利用植物自身的生态修复功能,在斜坡上建立支护并养植具有良好生态习性的植物,如香草根等,形成抗风浪和抗冲刷能力较强的植物繁茂的生态护坡工程。

四、渭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建议
随着渭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渭河下游的河道演变仍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以适应整治工程的建立,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渭河下游河势演变的研究
根据渭河下游河势的变化,从中发现,目前对渭河下游河道演变的机理规律仍显掌控不足,对于河势的观测机理在连续变化上明显不充分,这样就很难对渭河下游的治理更加深入。

建议加强对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及下游已建整治工程的监测,制定渭河下游河势的变化的日常观测记录及观测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尽快掌握渭河下游
河势演变的运行机理,对渭河下游因势利
导调整建设整治工程。

(二)完善河道管理措施和河道整
治规划
当下,渭河下游仍然有很多河段的
河势与治导线不一致,有所偏离。

为应
建立完善河道管理措施和合理规划河道
整治工程,对不符合要求的控导工程以
及一些重要节点河段的控导工程进行重
点观测并详细记录,根据实际情况随时
调整治导工程的实施,这样能够做到稳
定河流河势,使洪水主流沿着规划的治
导线行进的目的。

(三)加强防洪减灾的科学研究
渭河水少沙多,容易淤积,是洪水多
发的河道。

特别是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渭河下游水沙变化剧烈,加快了渭河下游
的河床冲淤变化,短时间内使渭河下游河
道河势有了明显的变化,给防洪工作的展
开带来了新的问题与麻烦。

这就需要我们
对渭河的防洪减灾做出科学的研究,充分
考虑渭河洪水的产生、演进和洪水的出路
情况,加强防洪研究工作,及时掌控洪水、
泥沙和河道演变的发展规律,为新形势下
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新的有效措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由于渭河上游来沙
量的减少,使得渭河下游的河道演变主要
以冲刷为主,河道变化总体比较稳定。


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调整了河道河
势,同时也给河道带来了险工险段,今后
的河道整治工作应在考虑渭河下游水沙变
化、河道演变、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后,
对各段河道的演变趋势做出详细的分析,
对各个河段的不同危险做出相应的防护治
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浩,王亚梅,续彩虹.渭河下游河
势演变浅析[J].陕西水利,2017(6):5-7.
[2]袁峥,赵海镜,梁林江,等.渭河下
游河道泥沙淤积现状及趋势分析[J].人民黄
河,2016,38(1):19-21.
[3]韩小军.渭河下游水沙变化特征
与河道淤积机理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
理,2017(8):74-76.
(上接第193页)
这种方法具有去除有机物效果好、生物处理效果稳定、剩余污染产量低,抗冲击负荷等优点。

另外,活性污染法及其它的变形工艺中,包括氧化沟、SBR法、AB法、A/O法、A/A/O法、循环活性污染工艺等技术都在中水回用处理中有过应用,而且处理效果良好。

(二)物化处理技术
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主要用于处理优质杂排水。

混凝沉淀与活性炭的处理方法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三)膜处理技术
采用超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悬浮物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小。

当前膜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即连续微过滤和膜生物反应器。

在这里,单说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以膜组件
取代二沉池在生物中保持高活性污染浓度
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并通过保持低污
染负荷减少污染量。

通过上述技术的比较,膜处理技术与
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
要优势: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
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
行管理简单。

五、栾城区中水回用实施方法
(一)合理规划布局
中水回用应纳入城区总体规划以及城
区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计划,在综
合平衡、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我区实
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其应有的位置
和作用。

要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在中水水
质、使用用途、处理程序、处理流程、输
水方式的选择上,要综合平衡、远近结合,
满足功能要求。

(二)建设栾城区的生态水系
依据栾城冶河(冶河也即原来的运
粮河,河入栾后,自南王经赵卜口,方
村,东、西许营,羊市,冶河村折向东流,
经寺上、东客、南客,再经岗头村北折
向南,经北五里铺、寺北柴村,折田家
庄向南至孟家园、南五里铺、南十里铺、
西安庄、南岳家庄入赵州境新寨店。


现可从东客到南十里铺为主,贯穿城区
南北,规划围绕城区建设生态水系。


水可用做景观用水,从而改善我区环境
质量。

并且,可在沿线设立多个绿化及
道路喷洒取水点。

参考文献
[1]柳占伟. 石家庄市中水回用存
在的问题及建议[A]. 中国环境科学学
会.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
文集(第四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
会:,2012:3.
[2]苏静娅.石家庄市中水回用工程现
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水利,2004(02):34-35.
·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