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跳房子》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跳房子》
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跳房子》精选3篇(一)
教案标题:跳房子健康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跳房子活动,了解运动的好处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跳绳、彩色方框纸、玩具房子、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幼儿坐在圆圈中,和他们聊聊平时自己喜欢做什么运动,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2. 活动介绍: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是跳房子,让他们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好处。
3. 分组进行跳房子比赛:
a. 将彩色方框纸放置在地板上,每个方框纸代表一个“房子”。
b. 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个方框纸里,代表自己的“房子”。
如果小组成员比较多,可以适当增加方框纸的数量。
c. 活动开始时,播放快节奏的音乐。
幼儿要跳着离开自己家的房子,去跳进别的房子里,但不能跳进同一个房子两次,并且要保持跳绳循序不乱。
d. 每次停下音乐,幼儿要迅速找到一个“房子”跳进去,如果有幼儿跳进同一个房子,就要淘汰。
e. 继续播放音乐,幼儿继续跳着离开家,跳进别的房子里,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房子。
4. 活动总结:
a. 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
询问他们体验到的乐趣和快乐,并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b. 引导幼儿关注运动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平时多参与身体活动。
教学延伸:
1. 可以让幼儿亲自设计自己的“房子”,并且用彩色纸做成,增加创造性的体验。
2. 跳房子活动可以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场地。
3.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难度或者挑战,让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跳房子》精选3篇(二)
活动名称:露齿的微笑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爱护口腔健康的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 培养幼儿正确刷牙的技巧;
4. 提高幼儿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PowerPoint或图片展示的幻灯片;
2. 儿童牙刷、儿童牙膏、水杯、洁白毛巾等;
3. 应急药品包(备用);
4. 讲解图片、海报等。
活动流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幼儿们洁白整齐的牙齿,引起幼儿们对口腔健康的注意和兴趣。
引导幼儿们自由交流:你们的牙齿为什么这么漂亮?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牙齿呢?
2. 新知输入(10分钟):
a.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向幼儿们讲解牙齿的基本结构,牙齿的作用,不良口腔
习惯对牙齿的伤害等相关知识。
b. 展示正确的刷牙姿势和刷牙顺序,让幼儿了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5分钟):
a. 分发儿童牙刷、牙膏、杯子等,让幼儿动手使用儿童牙刷和牙膏刷牙。
老师示范
正确的刷牙方法,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刷牙。
b. 老师逐个检查幼儿的刷牙情况,指导他们改正错误的刷牙习惯。
4. 温故复习(10分钟):
展示幼儿自带的牙刷,让幼儿互相观察并评价对方的牙刷是否整洁。
引导幼儿形成
相互监督、互相守护口腔健康的意识。
5. 活动总结(5分钟):
结合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让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口腔健康
的重要性,并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承诺。
6. 情感体验(5分钟):
a. 分发湿毛巾或湿纸巾,引导幼儿互相帮助,用湿纸巾擦拭彼此的牙齿,体验互相
关心、细心呵护的温暖。
b. 备注:如有幼儿出现异常,比如血牙床、伤口等,立即使用应急药品包进行处理,并及时通知家长。
1. 引导幼儿制作口腔健康海报,鼓励他们在海报上表达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带领幼儿参观牙医诊所或请牙医上课,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口腔健康的理解和重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了解牙齿的基本结构和重要性,还能够学会正确刷牙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互相检查和帮助,培养了幼儿们互相关心和细心呵护的
习惯。
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们爱护口腔健康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对口腔健康的
关注和保护意识。
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跳房子》精选3篇(三)
教案名称:预防感冒
适用年龄:中班(3-4岁)
活动目标:
1. 学习感冒的基本知识,认识感冒的症状和原因。
2.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 了解感冒的预防措施,学会如何避免感冒的传播。
活动材料:
1. 图片或卡片,展示感冒的症状和原因。
2. 洗手液和肥皂。
3. 纸巾和垃圾桶。
4. 医生玩具和儿童医疗设备(可选)。
1. 导入(5分钟):
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感冒,以及感冒的症状和表现。
给孩子们看一些图片或卡片,让他们猜测是什么。
通过讨论导入感冒话题。
2. 讲解(10分钟):
讲解感冒的原因和传播途径,简单介绍感冒的症状和表现。
引导孩子们认识感冒的危害和影响,如打喷嚏、咳嗽、发烧等。
解释感冒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3. 洗手练习(15分钟):
引导孩子们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给每个孩子分发洗手液和纸巾,并放置肥皂和垃圾桶。
指导孩子们依次用清水湿润双手,取适量肥皂搓手背、掌心、指缝、指尖、指甲和手腕,搓至泡沫丰富,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最后用纸巾擦干双手,并将纸巾放入垃圾桶。
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4. 游戏活动(15分钟):
a) 扮演医生游戏:孩子们分组,其中一组扮演医生,另一组扮演患者。
医生负责给患者量体温、读心率等,并告诉患者如何预防感冒。
通过模拟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医生的工作和感冒的预防措施。
b) 追逐球游戏:将孩子们分为两组,每组站在一条起点线上。
教师负责扔球,孩子们争相接住球,并用手抵住额头、嘴巴和鼻子,表示避免感冒的传播。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球传递中可能携带的细菌或病毒。
5. 总结(5分钟):
请几位孩子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感冒,如何预防感冒等。
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感冒的预防非常重要,并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6. 结束(5分钟):
借助医生玩具和儿童医疗设备,让孩子们自由游戏,扮演医生或患者的角色。
结束活动时,提醒孩子们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冒的发生。
活动扩展:
1. 邀请过一位医生或保健专家来园内做相关讲解,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2. 给孩子们分发感冒预防宣传单,鼓励他们和家人一起加强预防感冒的措施。
3. 开展其他相关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口头表演等,让孩子们加深对感冒预防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