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领风骚———让数学课堂领略阅读的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篇•课改论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通常人们见到“阅读”两个字时,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语文、英语等学科。

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性的语言文学阅读,因此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

一、兴趣所致,读你千遍也不倦
学习之根本动力在于兴趣,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然而对于新授课,如何点燃学生的欲望是开始一节课的前提。

1.创境酝情,多媒体教学更精彩
和抽象的文字叙述对比,图片、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等形象化的事物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前情境的创设,就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与具象的图片、体验相联系,让文字不再是方块形状,而变成一幅幅美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特别是信息技术发达的今日,素材更是随手拈来。

如,苏教版教材四下“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笔者采用电子白板教学。

创设工兵扫地雷的情境,并将这一情境串联整节课,让学生猜一猜、移一移,结合所学数对,找出藏在红旗下地雷。

基于对“方正图”这一有画面、有感受事物的兴趣,学生积极投入对数对的学习中去,效果显著。

当情境的创设能够真正触碰孩子的心弦,那一定能奏响最美的乐章。

但现在教材每一节课都是图文并茂,包括例题、练习等内容。

要让学生在先学阶段读懂这些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从扶到放、从课内到课外精心地指导。

2.自主学习,教师不妨“懒”一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年轻教师尤甚,常常更像妈妈不敢放开刚学走路的孩子的手。

在课堂上总是扶多放少,用一根根无形的线牢牢地牵引着每一个孩子,这样的课堂,孩子还是主体吗?孩子还能有兴趣去学习吗?
在他们将题目读通顺时、在他们认真梳理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时、在他们根据问题筛选出有效条件时,其实老师不妨“懒”一点,课堂上的话少说一些,对孩子的能力少担心一些,给孩子的信任多一些,空间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让他们自主地学,快乐地学!
二、方法点拨,翘起数学能力的支点
1.“一隅三反”,读出不同点
很多时候,学生看到题目总是飞快地一扫而过,就开始下笔解答,殊不知在题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条件,如,苏教版四年级下练习六第16题中,提出的两个问题:(1)每个班分别购票,各需多少元?(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若不仔细阅读,就会采用错误的方法解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中领会,在阅读中思考,自然就可以明白其中道理。

2.删繁就简,找准筛选点
现在的数学教材大多数都是图文并茂的,不仅仅局限于低年级的教学,包括例题、练习等内容。

从情景图中读懂一节新课表达的内容,需要学生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同样的必不可少。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例4以学校为起点,小华向东走2千米到邮局,小林向西走2千米到公园,将一幅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图,抽象成数轴。

虽然只是有一条直线,还有一些点和数字,但是其中需要呈现的信息是比较大的。

0的右边是什么数?正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么样?0的左边是什么数?负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么样?“+2”和“-2”在直线上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都需要学生在图中“读”出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根据问题筛选出有效条件,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习惯。

3.圈圈画画,寻找关键点
为了防止学生快速浏览,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后,能有效调节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让学生边阅读,边做记号、画重点(如重点词语画上横线、波浪线,或者三角号等)或者做一些适当的批注,比如在阅读谁比谁贵的题目时,可让学生标出哪种贵,哪种便宜,从而确定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

这样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定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4.画图列表,文字形象化
数学阅读比较抽象,有时配上图表能够让人觉得层次清晰,脉络清楚,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四年级下练习八第3题:“一个双层书架,上层书的本书是下层书的本数的3倍。

如果从上层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原来上、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配上线段图的图解,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书本数的3倍,搬60本就是其中的一份。

数学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编辑李博宁
“读”领风骚
——
—让数学课堂领略阅读的魅力
艾丹丹
(江苏省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数学课的阅读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

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新课改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阅读;方法和策略;魅力
11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