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17 )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及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海洋化学与化工五个二级学位点,其研究方向如下:
化学工程二级硕士点:
(1)生物质能源化工;(2)超重力场技术;(3)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4)传质过程及分离设备;(5)膜材料制备及膜分离技术;(6)化工过程控制优化及系统工程;(7)生化分离工程及微化工技术;(8)新型干燥过程及设备(9)颗粒设计技术;(10)超临界流体技术及相平衡热力学;(11)生化反应工程及生物材料。
化学工艺二级硕士点:
(1)石油化工;(2)功能材料;(3)有机化工;(4)催化材料;(5)污水处理。
应用化学二级硕士点:
(1)绿色有机合成;(2)农药、医药及中间体开发;(3)绿色化学与绿色有机电化学合成;(4)纳米材料电化学;(5)能源电化学;(6)环境电化学;(7)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产品开发;(8)氟化学;(9)新农药研制与工程开发;(10)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11)光谱电化学;(12)材料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工业催化二级硕士点:
(1)能源与绿色化工催化;(2)C1化学催化;(3)资源与环境催化;(4)石油化工催化;(5)计算化学与分子催化;(6)催化新材料及应用;(7)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剂;(8)催化加氢;(9)不对称催化;(10)有机催化化学;(11)催化反应过程模拟及优化;(12)催化与过程耦合技术。
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硕士点:
(1)高分子膜材料、膜分离技术;(2)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3)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技
术;(4)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5)环境化工、环境催化材料;(6)海洋原位监测技术;(7)海洋环境保护;(8)纳米功能新材料;(9)生物化工、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10)分子印迹技术;(11)高分子化工。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2~5年,基本学制为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硕士生课程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
学位课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鼓励研究生适当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并要求研究生至少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课程(含公共选修课)。
必修环节2学分,所有研究生必须完成。
学术实践包含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三助环节;研究生参加校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挂职锻炼、课外科技项目、学术报告、硕博论坛、学术会议及研究生作为主讲人参加课题组或学位点组织的学术报告和开题报告。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及相应的学位论文工作为主要方式,从中培养学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及正确的科研方法等。
(2)硕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可聘请有关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第二导师,并报学院备案。
(3)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交叉和适当的跨学科联合指导,利用多学科资源,开阔硕士生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方法。
六、培养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注:a传递过程(Ⅱ)秋季学期为化工学院开设,春季学期为海洋学院开设;
b信息检索,即文献检索与利用,秋季和春季学期均开设;
c选修课可在学院内跨学科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