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代码在口译实践中运用的适时性研究及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代码在口译实践中运用的适时性研究及推广
作者:田仙枝,胡丽,付诗惟,易敏,张丹丹,段中燕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11期
田仙枝,胡丽,付诗惟,易敏,张丹丹,段中燕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武汉湖北430223)
摘要:本文在分析符号代码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的基本运用情况和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口译实践实训教学现状,总结出符号代码在口译教学中运用的适时性,并分析了
符合代码运用在口译教学中的优势、推广范围、意义与口译实践实训,最后指出口译实践教学
中符号代码运用的弱点及改进举措。
关键词:符合代码;口译实践;适时性研究;优势
DOI:10.16083/ki.22-1296/g4.2015.11.057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123—03
该论文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编号:2014B305)”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收稿日期:2015—05—06
作者简介:田仙枝(1976—),女,湖北麻城人。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应用语言学。
胡丽(1982—),女,湖北武汉人。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与教学。
付诗惟(1990—),女,湖北武汉人。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与教学。
一、导论
(一)符号代码运用的基本情况
20世纪60~70年代,口译研究关注口译的信息处理,属认知心理学口译研究,该时期最为
典型的是Seleskovitch模式。
70~80年代,神经语言学/神经心理学研究、认知处理范式的口
译研究和IT范式一样,也都关注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处理。
90年代,口译研究的目标文本产出
范式,重点讨论口译质量标准和译语语篇功能问题,其代表是Gile模式。
今天,释意学派及其理论仍以不同方式影响着当代国际国内口译研究。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国内第一个组建口译教
学科研团队并“厦大模式”的学校。
该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随后,武汉大学提倡“笔
记法”。
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分别结合各自学生特点制
定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培养模式。
然而,民办高校鲜有人涉足该研究,主要原因是:
1.英专开办口译方向的学校并不多,很多学校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口译教师。
2.民办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挖掘口译培养模式难度较大。
3.口译中涉及到的语码转换和符号代码运用需要长期跟踪、及时监控,部分教师觉得费时费力。
(二)符号代码运用的意义
1.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英专口译培养模式与学生听说译能力提高息息相关,通过该课题研究促使学生听说译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是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适应民办高校口译教学实践需求,创新性的口译实践体系值得各高校口译教师借鉴。
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口译教学经验不足,以该课题为平台,口译教师在学习其他大学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口译教学能力,这对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创新性的口译实践体系值得各高校口译教师借鉴,这对各高校口译教学实践改革具有引导作用。
3.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成功。
英语专业就业越来越难是所有高校英专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生拥有超群的口译能力是他们成功就业的一把利剑,对口译展开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口译实践实训调查与符号代码运用的适时性
(一)符号代码运用与口译实践实训的调查
综合校内外各种大小场合的口译实践笔记以及本校口译专业学生的口译实践,可得出以下结论:
1.符号代码的运用与学生对代码掌握的熟练度息息相关。
学生反复练习,并进行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代码规律,那么在口译实践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极大地提高口译实践的效率。
2.符号代码的运用还依赖于口译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口译主题。
其次,要熟记常见符号。
再次,分析材料,进而分析笔记。
最后,勤做总结。
3.在口译实践实训中,还应该尊重口译规律。
第一,把握宏观的总体信息。
在笔记记录过程中,要记住能帮助译者回忆整体结构的信息,而非单个词汇。
刚开始进行口译实训的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常常试图记录下所听到的每个词汇和表达,结果事与愿违,口译时错失整体脉络,最终无法流畅地完成口译任务。
第二,注重笔记的逻辑性,切勿堆积一起,口译时无法理清思路。
第三,多用符号,少用文字。
符号在书写速度和简洁度方面,领先文字,方便清晰,可以极大地提高口译效率。
(二)根据调查总结符号代码运用的适时性
1.符号代码务必准确无误。
口译译员在口译笔记过程中,应保证符号代码正确无歧义。
不要轻易临场创造出新的符号代码,这样很容易回头翻译的时候忘记其所表达的含义。
要精准记住一些常见的口译符号,千万不要混淆。
2.符号代码应当按照逻辑秩序,纵向罗列。
纵向罗列,有利于区分意群,保持逻辑关系清晰流畅。
意群结束,进入下一个意群时,应当用横线标明,这样整个逻辑秩序非常清晰。
3.并列关系的符号代码,可以省略共享,既省时又明了。
4.要适时合理运用符号代码,应当平时强化听力训练,同时扩充知识面。
口译员应当做到“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5.口译理解的过程就像黑匣子神秘难懂,无法把任何一个步骤孤立地来讨论,听取信息的同时,理解、记忆甚至转换代码也一并进行。
译员除了主要靠高度集中注意力强记原语信息外,还借用通用符号和缩略词语把一些表示信息简要地记录下来,减轻大脑记忆的压力,合理分配
精力,以便继续摄取更多信息。
三、符号代码运用的优势和推广性
(一)符号代码运用的优势
1.符号代码的运用节约笔记时间。
在时间紧迫的口译现场,如何分配“听辨原文-笔记记录-短时记忆-生成译文”的时间,对临场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说话者语速大大高过单
词记载速度,将发言内容完整记录下来是不容易做到的,符号代码则更为简便、省时、达意。
2.符号代码的运用减轻记忆负担。
在听译过程中,注意力的分配影响译文水平,将关切点
过多放在大量记载原文上会削弱对译文的关切。
熟练掌握符号代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译员脑
记的负荷,使注意力转移到听辨原语与生成译文上来。
3.符号代码同时与短时记忆相配合,能够较为完整地呈现发言内容。
通过长期短时记忆训练,译员通过脑记可以基本记住原语内容框架,即原语中由动词驱动的情节,然而仅通过脑记
记住文意、结构是不够的,通过使用符号代码,记录细节,能够更为翔实地重现原文。
(二)符号代码的推广范围、意义与口译实践实训
1.符号代码的推广范围、意义。
在笔记过程中使用符号代码,可以节约大量笔记时间。
换言之,在相同时间内,较之利用传统的完整书写记录方法,符号代码记录法能记下更多有效内容。
因此,符号代码在口译活动中备受推崇,也推广到其他信息记录领域之中。
在学业考试领域,英语专业八级听力考试、托福考试均涉及笔记记录。
在就业工作领域,特别是文秘类岗位上,会议记录员抓取信息及高效的速记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一大能力。
由此看来,符号代
码适用范围不仅限于口译领域,还能推广至其他类别考试甚至作为工作技能。
符号代码作用之大,适用范围之广,给符号代码教学培训工作带来更多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推进符号代码教学,让学生内化习得符号代码,并熟练掌握,成为口译实践课程的一大侧重点。
2.口译实践实训。
在口译课程初级阶段适量讲解笔记符号系统。
首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映射关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即符号与词汇意义并非一一对应,而是一(符号)对多(意义)。
鼓励学生科学地运用笔记符号,用最少、最明了的符号表达尽量多的意义,譬如符号“√”,
除了学生熟知的“正确”之意,还包含诸如“好的,热烈,顺利,便捷”等褒义含义,与接下
来的词汇构成搭配。
教师在帮助学生熟悉符号的同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识别符号的同时流
畅地译出较为地道的目的语。
正是基于这一层要求,口译实践实训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讲授符
号代码,更应督促学生大量练习。
实训方法包括将相关知识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模拟实践。
实践步骤为:第一遍听记,以抓取原文信息,利用符号代码尽量详细地记录下原文内容,
训练学生代码使用能力。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要求所有学生笔记符号一样,但符号一
旦确立,应督促学生固定使用这一符号,不宜随意转换。
第二遍听记译,重新做笔记,要求学
生侧重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并将符号转换为译文。
第三遍听记译,重点要求学生将符号转换成译文时,译文搭配地道,表达流畅。
口译课程应通过大量练习、反复操练帮助学生熟悉笔记符号,形成个人高效的笔记系统。
在对笔记法进行要点概述后,利用语段作为桥梁,过渡到实战模拟之中。
而练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各有不同。
四、符号代码运用的弱点及改进举措
随着口译实践的进行,笔者发现,口译中符号代码的运用也有其弱点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
(一)符号代码具有复杂性,口译人员在短期内必须熟记,否则,运用符号代码会妨碍口译过程,造成口译意思曲解
在口译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运用符号代码快速写下听到的内容,但笔者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写下听到的内容并根据自己所写的符号代码快速地口译出所写的内容;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写出听到的内容,但是在口译时不能非常熟练地掌握自己所写符号代码的意思;部分学生对符号代码的运用不熟练,在听的过程中无法兼顾“所听”与“所写”两项内容,结果导致“所听”非“所写”。
以上各种情况各占三分之一。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部分同学听力不好,导致他们在口译中误解了所听的意思,导致“所写”内容并不是原文的内容。
二是部分同学太过于依赖符号代码,一旦有部分内容无法用符号代码记下意思时,他们就会非常焦虑,一旦出现焦虑,后面的内容就无法真实地运用符号代码再现出来了。
三是部分同学喜欢临时再造自己认定的符号代码,一旦听的内容太多,口译时一下子忘记了临时再造的符号代码所表达的意思,这就导致口译者口译出来的东西与原文大相径庭。
(二)符号代码具有多变性,口译人员在运用时必须非常灵活,一旦在某个所听句子上卡住,后面的内容就会很难继续
同一个符号代码,有时候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不同的意思,口译人员如果临时非常疲劳,那么,他们在短时间内的反应就不是那么灵活,有时候一个句子卡住了,记录下来的符号代码就显得非常胡乱,在口译出符号代码意思的时候,就会遗漏一些信息或者错误地传达一些信息,这样口译出来的东西,质量就无法达标。
针对以上弱点和局限性,作为口译人员,应采取以下举措来提高口译质量:
1.口译人员不能太过于依赖符号笔记法,应该只将符号笔记法作为口译辅助手段之一。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人员的临时反应以及快速记忆还有对整个内容的总体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口译人员只有运用自己的综合口译能力、即兴口译能力、瞬时记忆能力等各种能力,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口译出给定内容。
2.成功、顺利、准确的口译是建立在大量口译实践的基础上的,口译人员只有经过大量的口译实践,在多次出错、反复总结之后,方可练就临时处理口译难题的能力。
3.口译能力的提高也是建立在勤奋熟记的基础之上的。
“熟能生巧”对口译也是十分适合的,口译人员只有不断地记忆新的口译符号,对于各种口译符号的运用非常娴熟,他们在口译中才可以得心应手。
任何口译人员,无论达到哪种阶段,都不可以说自己是一个可以停止学习和实践的口译人员。
五、结论
在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中,口译课老师应将口译符号代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之一,然
后通过大量的口译实践,熟练掌握这些代码,以此缓解译员的紧张情绪,提高口译效率和质量。
同时,由于口译笔记符号需要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才便于快速阅读,在口译教学中,切不可拘
泥于前人所总结的固定口译代码,而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发现适合自己的符号。
符号
代码的学习应因人而异,灵活应变,同时要鼓励学生恰当地运用图式来增强口译笔记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韩振宇.笔记在口译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2(2).
[2]赵丽华.论口译笔记[J].科技信息,2008(29).
[3]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詹建华,赵崇俊.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
[5]黄向荣.口译研究新探[M].香港: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