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1. (9分)(2019·汕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
”短短一句话让网友兴奋了。
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EAST核聚变装置在2018年实验中又有突破。
被寄予最大希望的核聚变实验方案叫“托卡马克”——用超强的磁场约束高温的核燃料。
EAST又称东方超环,是中国研制的世界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
它使用超导体,以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强的磁场。
EAST近年来一直走在国际竞争最前列,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成绩傲人。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万宝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次大家关注的‘1亿度’,是电子温度。
媒体喜欢简化成‘等离子体温度1亿度’。
”
“EAST就好比一个炉子,”万宝年说,“炉子越大,越容易提升核心温度。
EAST比较小,实现电子温度1亿度比较难;将来ITER(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用同样的办法实现2亿度,就容易多了。
”
万宝年说“实验在8月份就已经完成,但当时没有立即发布,因为确保数据准确需要重新校核所有的测量设备和大量计算。
”
“得到实验结果时,我并没有太激动,因为这是预料之中的。
”万宝年说,“这次的实验是我们长期计划中一个点上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研究成果是10月下旬在印度举办的第27届国际聚变能大会上公布的,国际同行给予高度评价。
11月12日消息在国内发布后被广为转发。
(摘编自高博《电子温度1亿度,中国人造太阳“内力惊人”》,《科技日报》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
人造太阳指的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
中国的人造太阳又称为“东方超环”。
中国的人造太阳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热核聚变试验堆的一个里程碑。
人造太阳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与现有的核能(核电站)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利用核聚变,后者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的能量来发电或作为动力驱动,如核动力航母等。
但是,核电站的核能存在核废料的处理、核辐射、核燃料铀的开采和提料难等问题,安全问题更是笼罩在人们
心头的阴影。
与之相比,人造太阳的安全问题可以控制,而且聚变产物没有放射性。
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的运行都比较安全。
聚变原料取之不尽,其主要燃料就是海水中的氘和氚。
一升海水提取的氘能产生的聚变能源相当于300升汽油。
要想让人造太阳的产能和供能成为现实,必须有几个条件。
一是1亿度以上的高温,二是长时间约束在有限的空间中,三是有足够高的密度。
在高密度条件下,当等离子体温度达到1亿度以上,可使数目可观的粒子具有足够动能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斥力而实现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可观的聚变能。
(摘编自张田勘《中国“人造太阳”实现1亿度运行,意味着什么》,《新京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三:
为推进可控核聚变研究,各国联合推动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近日在科技部举办的中国加入ITER 计划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科学家就“核聚变是能源的美好未来吗”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从一种原子核变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核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聚变的主要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
太阳的中心温度极高,气压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说,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至少要满足两个苛刻条件。
第一,极高的温度。
氘核与氚核间发生聚变反应时,温度须达到5000万摄氏度以上。
这种在极高温度下才能发生的聚变核反应也称热核反应。
第二,充分的约束。
即将高温等离子体维持相对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充分地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足够多的能量。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和改进磁场的形态和性质,从而能够实现长时间的等离子体的稳定约束,并解决等离子体的加热方法和手段,达到聚变所要求的温度。
此外,在此基础上,解决维持运转所耗费的能量大于输出能量的问题。
2017年7月,EAST装置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创造了核聚变的世界纪录。
罗德隆说,我国积极参与、推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参与ITER项目10年,中国核聚变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大踏步前进发展。
如今,我国在核聚变领域处于与国际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
(摘编自喻思南《走近“颠覆性技术”:核聚变是终极能源吗》,《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东方超环是托卡马克的一种,它使用超导体,能耗小,获取的磁场强,可以用超强的磁场约束高温的核燃
料,近年来一直走在国际竞争前列。
B . EAST比ITER小,用同样的办法实现电子温度1亿度比ITER难。
因为EAST就好比一个炉子,炉子越小,提升核心温度越难。
C . 现有的核电站、核动力航母等释放能量的方式与东方超环不一样,后者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的能量来发电或作为动力驱动。
D . —种原子核变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能够释放能量,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变成氦原子核,就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聚变装置EAST在2018年8月的实验中就取得了突破,但直到11月12日才公布,体现出研究所审慎的态度。
B .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得到国内网友的广泛关注,但所长万宝年并未沉迷于激动之中而不能自拔。
C . 核裂变电站存在着核辐射等安全问题,且核原料开采和提料难;而核聚变电站的运行比较安全,核聚变原料取之不尽,相比来说优势明显。
D . 中国2007年就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并积极推动这一计划。
目前,在核聚变领域已处于与国际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
(3)我国近年来在“人造太阳”研究上取得了那些突破?根据材料推断,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朝哪些方向去努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11分) (2016高二上·通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
重厚寡言,有方略。
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
父祖俱代北酋长。
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
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
开运中,戍太原。
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
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
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
”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
赟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
”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
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
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
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
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
师还,加兼侍中。
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
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
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
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
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
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
”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
”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
太祖笑曰:“果如朕言。
”未几来朝。
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
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
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C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D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 .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 . 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 . 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 . 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
C . 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 . 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②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3. (10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
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
②赊:语气词。
③绷:布幅。
(1)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赏析颈联。
4. (6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常借荷花表明高洁的志趣,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是如此。
(2)《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
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3)《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描述了赤壁大战前夕曹操“________,________”的文武兼备、豪迈洒脱的英雄形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5. (18分)(2016·北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送羊
李德霞
我和母亲赶着羊群出村时,日头就要坠到西山背后了。
下午,镇肉食站的王站长在我们村收了四十只羊,我们村在山旮旯里,拉羊的车进不来,王站长就想从我们村雇个人往山外送羊。
送一只羊两毛钱,四十只就是八块钱。
母亲好不容易争来这份差事,忙喊来刚刚放学的我,让我和她一块儿往山外送羊。
路上,母亲对我说:“等把羊送到山外,挣了钱,妈就扯几尺布,给你缝个新书包。
”我抿嘴笑,撵羊的劲头更足了。
四十只羊挨挨挤挤,刷刷刷往山外走。
出村不远,从对面的山坡上围过来一群羊。
母亲担心两群羊混在一起,叫我盯紧点。
原来,那群羊是母亲娘家村的,放羊人是母亲的六叔,我叫他六姥爷。
隔老远,六姥爷就冲母亲打招呼:“是凤英啊,给肉食站送羊?”
母亲说:“是啊是啊,六叔还没回?”
六姥爷把羊群撵到一边,拎着羊铲踱过来,看着我们送的羊说:“凤英,叔跟你商量个事儿。
”
母亲笑笑:“六叔你说。
”
六姥爷把羊铲戳到地上说:“叔有十只羊,个头小,下的羔也少,想跟你送的羊调换几只。
”
母亲愣了,随即摇摇头说:“不行吧?叔你看,我送的羊人家都涂了抹子的呀。
”
六姥爷弯腰逮住一只羊,用手捏了捏羊背上的抹子,然后直起腰,从口袋里摸出个小铁盒,得意地说:“抹子是油漆的,叔也有。
叔把羊涂上抹子就是,保准不会出事。
嘿嘿。
”
母亲没辙了。
想了半天,母亲又说:“叔,我送羊可是挣了人家钱的呀,咱咋能干这事?”
“羊不是公家的吗?要是你自家的,叔提也不提。
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
母亲为难极了。
六姥爷又说:“叔也不白求你。
这样吧,调换一只,叔再给你两毛钱。
”
母亲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我想,是我给母亲解围的时候了。
我抡起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噼噼啪啪,一顿猛抽。
羊群受了惊,你追我赶,蜂涌着朝前冲去。
我和母亲紧撵着羊群,听不清六姥爷在背后嚷嚷什么。
出了山外,天已黑透。
十几里山路,走得我两腿酸软,肚子也咕咕叫起来。
王站长早已等在村口,见我们到来,忙把我们领到村头的一个大院门口。
门楼上吊一盏大汽灯,贼亮贼亮的。
一辆拉羊车就停在一旁。
王站长对母亲说:“大姐,你们娘俩先歇个脚,等我们装完羊,就给你钱。
”母亲点点头,拉着我坐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几个村里人帮着往车上装羊。
奇怪的是,每抓到一只羊,临上车前,王站长总要猫下腰,拿手电照照羊肚子,然后再送到车上去。
我悄悄问母亲:“他照啥呢?”母亲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
四十只羊就要装完了。
母亲凑过去说:“王站长,你刚才照啥呢?”
王站长不说话,提起一只羊腿让母亲看。
母亲呆了。
王站长说:“是这样的。
去年,我也从山里收了几十只羊,也是雇人送到这里的,等回到食品站才发现,有一半的羊被人半道上调了包,大的换成小的,肥的换成瘦的……所以,下午在你们村收羊时,我除了在羊背上涂个抹子,还在羊肚子上加了个抹子……我这么做也是以防万一,并不针对大姐呀。
”
好悬啊。
我和母亲相视一笑。
王站长掏出十块钱说:“大姐拿着,这是你的工钱。
过年我要是去你们村收羊的话,还雇你。
”
母亲掏遍口袋,只掏出一块钱。
母亲尴尬地搓着手说:“我零钱不够,王站长就给八块吧。
”
王站长说:“不用找,拿着吧。
多出的两块钱,送孩子吧。
”
母亲不安地说:“那咋成啊?”
王站长伸手摸摸我的头:“小家伙,饿坏了吧?走,到屋里吃饭去!”
母亲赶忙说:“不了不了,我们这就回去。
”
王站长不让,拉着我的手朝屋里走。
饭是莜面鱼鱼,我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我那个香啊,一气吃下两大碗。
往回走的路上,头顶是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最后一段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又圆又大的月亮”是母亲美德的象征,也渲染了快乐的气氛,善良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就连月亮都是又圆又大的。
B . 王站长是个气量狭小的人,装羊时,每装一只羊,都要拿手电看看羊肚子上的抹子,看半道上大羊是否被人换成小的,肥的是否换成瘦的。
C . 原来六姥爷过去一直多次以小易大,偷换过很多羊,他早已被王站长识破了,王站长为公的精明措施让人叹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可信度。
“我”是一位线索人物,故事情节通过“我”的叙述展开,使小说更加自然真切。
E . 小说涉及四个人物:母亲、我、王站长和六姥爷。
六姥爷是中心人物,他给羊背加抹子衬托了王站长的精明;他提出给母亲加钱换羊,反衬了母亲的美德。
(2)在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的时候,“我”抡起鞭子赶走羊群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请着眼于维护“公家”财产,从母亲、王站长、六姥爷三个不同角度分别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9分)
6. (2分)(2016·淮阴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 . ④②⑤①③
B . ⑤②④①③
C . ③②①④⑤
D . ②⑤①④③
7.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B . 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基因组的差异与调节基因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所以,要与我们的基因建立起和谐关系,善待自己。
C . 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见的到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小吃店天花板上的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 . “弘扬传统孝道,体验亲情,学会感恩”大型报告会将于2013年11月26日在校大礼堂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作演讲。
8. (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风一吹来,柳枝轻轻地拂过,那平静如镜的水面泛起了一道微波。
②风平浪静的时候,杨柳好像一位温顺的长发姑娘,将满头青丝洒向水面。
③湖畔那依依的杨柳确是大自然的骄子。
④好像一位速滑运动员飞快地在冰面上滑行,身后留下一道浅浅的白杠。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②①④
9. (3分)(2017·宁城模拟)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华罗庚曾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
从取向上说,①_____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
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②________。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
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________。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10. (10分) (2019高一下·鹤岗月考)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回答提出的问题。
(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8个字。
(2)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12月2日,在广西某地,一个五岁孩子被三轮车撞倒,躺在马路中间,挣扎着爬不起来。
学事三轮车主驾车逸走,过路车辆只是避让,路边的大人选择旁观,反倒是一位7岁的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避开来往的车辆,独自过去将受伤的小孩抱着拖到了安全的地方,还找了一点纸巾为他擦。
对于这则新闻,你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