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1.相同点 • (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 (2)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激烈反对。 • (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 2.不同点
• (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 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封建 统治危机四伏时。
•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 1.富国之法
积贫
农民
• (1)目的:改变_____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
地主和_____关系,发展生产。
• (2)内容:
贷款
• 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开垦季荒地青黄不接时,政府 _____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__________和兴修水
• ③免役法:又称募_役_法______。政府向应服役而不
• (2)根本目的: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 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解除北 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 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进行局部调整的改
• 3.认识
•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 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
•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_______,依
• 2.强兵之法
• (1)目的:改变积弱_____局面,封巩建统固治 __________秩
序。
保甲
• (2)内容:
• 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_____,闲时练兵,战正将
时作战。 兵器
• ②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官马,可减免部分 赋税。
• 3.取士之法 • (1)目的:推行变法;选拔和培人才养______。
• 【典例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 是( )

历史: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1(人教版选修一)(2)

历史: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1(人教版选修一)(2)

④有些政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可见,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 问题。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进步性: ①变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
这些变化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为什么?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
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有利于增加国家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 开源 的财政收入,有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利于改善“积 节流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贫”。 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 利于提高农产量。 发展生产
结论:
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主要调整了封 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1、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政治制度和宗教思想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三、强兵之法
目的 措施 具体内容
编定保甲,平时维持治安,战 时从军;
连坐法(监督检举) 百姓养马,可减赋税,马死赔偿 以“将”为军队编制单位,设 正将一名,专管训练(改变了 以往“兵将分离”) 高武器质量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
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 训练,素质低下。
一、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 到了王权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
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5)变法都
提示:(1)士:改革科举制度。 (2)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3)兵:将兵法、保甲法 Nhomakorabea保马法。
(4)商:市易法、均输法。
阅读P53“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 提示:(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1069年被提为参知政事 后,王安石极力推行新法。其政治变法对北宋 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 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 的改革家”。 请思考: 1.王安石能够进行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2.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合作探究】 1.“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 内容分析这一思想,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哪些措 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
础设施,发展生产。
提示:(1)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开源。 (2)均输法——节流。
(3)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三、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
(1)主要目的:为了改变______的局面。 (2)具体措施 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______贷款或 谷物给农民,收获后________。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________和兴修________。 ③免役法:又称________。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 的人户,按________收取________,雇人服役。不服役的 __________也要出钱。 1.(1)积贫 (2)①政府 还本付息 ②开垦荒地 水利 工程 ③募役法 贫富等级 免役钱 官僚、地主
3.王安石变法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改革初见成效,学习时,要与当今党中央的“三农”政策联 系,认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010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答案:B
3.(2012年厦门模拟)《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以 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 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D ) A.青苗法 C.市易法 B.募役法 D.方田均税法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 法”两个角度回答)。
1.(2012年北京西城区模拟)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 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 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 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高中历史选修1《x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67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x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679人教PPT课件

作用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 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 军。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 制的基本单位,由 固定将官带军队
设军器 兵之法
措施 内 容
作用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
甲。农户十家一保 制,又增强了抵御辽
,闲时练兵战时入 和西夏进攻的能力,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宋朝中期的“积弱” 局面,士兵素质低下,战斗 力不强。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 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兵 无常将、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 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2.强兵之法
措施 内 容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 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来源: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 坏收税。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 近采购等原则。
措施 青苗法
内容
影响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 使农民免受兼并势力高利贷盘剥,缓和了
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 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
青1、苗哪法些、措募施役有有法利、利于市于增易加法增政、加府方的田国收均家入税?法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的财政收入,有
开源
均2、输哪法些节措省施了有货利利款于于和节转改约运政善费府用“的开积支?节流
3发、展哪生些产措?施有利于贫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
利于提高农产量。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4-2《王安石变法》ppt课件(人民版历史选修1)

4-2《王安石变法》ppt课件(人民版历史选修1)

农业生产 • (5) 农田水利法: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 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 3.积弱局面的改变 :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 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 4.变法的命运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 新法被废止。 • 5.新法被废止的原因 • (1) 变法触动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 强烈反对。 宋神宗 • (2)后期失去 的支持。 • (3) 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 • • • •
(5)农田水利法 ①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②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 ①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 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 ②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 2.强兵之法 • (1)将兵法 • ①内容:a.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 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 • b.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 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 ②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形水势,把陂址改择在水道宽、流水
• 缓、溪床布有大块岩石的木兰陂今址,经过
课标要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 求 其历史作用 掌握:王安石变法中富国强兵、取 士的主要措施 理解:(1)富国之法调整了封建国家 目标分 与地主、农民的关系 解 (2)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既 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是王安石 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 1.富国之法 • (1)均输法
需求 • ①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
运使要了解生产和 节省国家开支。
市易务
情况,就近采购,以
• ②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
• (2)市易法
• (3)青苗法 青黄不接 • ①内容:每年 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 加收20%的利息。 • ②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 了大量利息。 • (4)募役(免役)法 • ①内容:州县出钱 ,按户等征收 募人充役 募役费用。 • ②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 大了生产。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4-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 内容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D 典型例题 S 随堂练习
IAN XING LI TI
UITANG LIANXI
1
2
3
4
5
4 观察右图,铠甲在作战过程中对保护将士的人身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为保证铠甲的质量,王安石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必须由下列哪一部门 监督制造( )
-2-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 内容
一 二
Z 自主预习
I ZHU YU XI
K 课堂互动 D 典型例题
E TANG HU DONG IAN XING LI T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变法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1.背景 (1)庆历新政夭折后,北宋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又起。 (2)宋神宗继位后,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他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 2.指导思想 为解决国家的贫困,应动员所有的劳动力从事生产,发展社会经济;为解 决农民的贫困,应“摧制兼并”,减免徭役,兴修水利。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 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6-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 内容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D 典型例题
IAN XING LI T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实施的必要性:北宋时期,自然灾害连绵不断,再加上地主、官僚的盘 剥,农民生活困苦。每遇灾荒之年,富商豪绅就利用高利贷向农民敲诈勒索, 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特征: ①采用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农民青黄不接问题。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 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②贷款的原则是自觉自愿,政府官员不得抑配,并同时保证政府不能亏 本。 (3)影响: ①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限制了大地主、 大 商人对农民的高利贷盘剥。 ②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缺陷,如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 制农民借贷。同时,贷款利息偏高,增加了借贷者的负担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参考课件5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参考课件5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选修一 王安石变法
第一卷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二卷 庆历失败呼声起 第三卷 雄心变法上言得机遇 第四卷 变法富国强兵兼取士 第五卷 改变积贫积弱遭争议
选修一 王安石变法
第一卷 黑云压城城欲摧
温故
知新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 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 一大背景 军队涣散,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 1、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 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 2、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 3、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4、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由 别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宋朝中期的“积弱” 局面,士兵素质低下, 战斗力不强。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 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兵 无常将、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 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2.强兵之法
措施 内 容
保甲法
农户十家一保,闲 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和成效
维护了地方安定;确保 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目的
改变积 弱的局 面
官马由农户保养
保马法
将兵法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设置军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 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器监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 提高战斗力;政府节省了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宋神宗: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 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 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第一目的内容,宋神宗为什
么要起用王安石?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起用的原因: (1)从王安石方面来看: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
强兵之法
目的: 整顿军队,克服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组织农户习武,轮差巡查, 保 甲 法 维护地方治安。
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 保 马 法 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 将 兵 法 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 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 提高武器质量。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从宋神宗方面来看: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和加 强封建统治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变法的指导思想: 理财富国(积极开源)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措 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富国 中心内容
强兵
育才
富国之法
措 施 内 容 目 的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1、结合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意 图是什么?
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平抑物价,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
2、结合材料二、三归纳苏辙、欧阳修反对青苗 法的理由有哪些?
①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 ②收取困难,会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③夏季贷款利于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而,安定生产和生活; 增加了政府收入。
原因: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运行。 市易法实施期间,原本是购买滞销商品,但实际上却 专门抢购紧俏物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朝 廷下达的利润指标,也才能从中渔利,中饱私囊。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第 2 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王安石变法的前提 2.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 的具体措施
学习目标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王安石呈送《言事书》,要求变法。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不加赋而国用足”可以得 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富国之法”的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透过材 料信息“主流应该肯定”可以得出其态度;理由应紧扣材料中“获取 财政收入”“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1)理财观:“不加赋而国用足”。体现:青苗法、募役 法、方田均税法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 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2)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四、取士之法 1.目的 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制造舆论。 2.内容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 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专门学校,培 养专门人才。 (3)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官员。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史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二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 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 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 《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摘编自《中国文化通史· 两宋卷》 研读:史料中“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废除诗 赋,以策论取士的措施。史料中“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 新义》”说明王安石变法以《三经新义》作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青苗法的目的是抑制民间 的高利贷行为,保护农民 免受高利贷的剥削。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通过青苗法的实施,政府 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以支持各项改革措施的推 行。
促进农业发展
青苗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 高。
青苗法的内容
青苗贷款的发放
贷款利息的规定
青苗法规定,每年分春秋两季,由政府向 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用于购买耕牛、种子 、农具等农业生产所需物品。
消极影响
给百姓带来了负担,部分百姓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逃亡,同 时保马法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将原来由农民负担的 差役负担转嫁给地主 阶级。
募役与将兵法的影响
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国家 的治理能力。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 产和生活条件。
07 保甲法与保马法
保甲法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家的军事 力量,同时节省开支。
通过实施均输法,国家直 接参与重要物资的流通,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稳定市场物价
均输法有效地稳定了市场 物价,减少了因商人垄断 导致的物价波动,有利于 百姓的生活稳定。
促进商品流通
均输法的实施促进了商品 的流通,使得物资能够更 加快速、便捷地运送到需 要的地方。
03 青苗法
青苗法的目的
抑制高利贷
保障军队供应
均输法确保了边疆地区军队所需 的物资供应,增强了国家的国防 能力。
均输法的内容
国家直接购买和运输物资
均输法规定由国家直接购买和运输重要物资,如粮食、布匹等,以降低成本。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共25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共25张PPT)

(一)富国之法: 2、主要内容: 3)免役法: ①措施: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 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②作用: 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 A、积极: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保证 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 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 B、局限性:免役钱对贫困人家是沉重负担,许多人家为 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 此家破人亡。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 数交纳钱,称助役钱。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 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 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1、原因: ①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②王安石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言事书》 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嘉佑三年(1058年),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 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在此次 王安石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 2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 、标志: 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认为症结 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 1)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 安石。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宋神宗很赞赏 主持变法。 于生产过少; 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 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 2)农民贫困的原因在于土地兼并和繁重的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 徭役。 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 3)应该发展社会经济,摧制兼并,减免徭 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 役,兴修水利。 现对法度的变革。但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高二历史优质课件: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

高二历史优质课件: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

商鞅变法之际,诸国并立,一国国君若能大行革新即可图强并打倒敌国,可谓变法成 则国存、变法败则国亡,大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之势。而王安石时代,北宋实行 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改革仅为挽救时弊、富国强兵,其迫切性大大 不如前者,况全国吏治败坏、积重难返,保守势力又过于顽强,终于落得失败的结局 。
法——发展生
产。
基础梳理 三、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_积__弱__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 (1)保甲法:把农民编为_保__甲__,闲时练兵,战时 作战。 (2)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免 部分赋税。 (3)将兵法:设“_将__”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的质量。
法、募役法、 市易法、方田 均税法——开
【走出误区】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 源。均输法节
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富国”与“富民”是 省了货款和转
不相同的:“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 运费用——节
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
流。
(2)农田水利
卖出。
施,发展生产?
基础梳理
点击思维
(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 答案:(1)青苗
照土_地__的__多__少____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6)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发__运__使__,依照 “_徙__贵__就__贱__,_用__近__易__远__”的原则采购。
点击思维
基础梳理
点击思维
二、富国之法
1.“民不加赋而国用
1.目的:改变_积__贫__局面,调整_封__建__国__家__、地主和农民关系,发 足”是王安石的理财

高中历史:4.2 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4.2 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2.强兵之法 (1)将兵法 ①内容:精减裁并禁军,淘汰老弱;选拔有经验的人担任将官负责训 练军队。 ②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 ①内容:各地农户组织起来,编为保丁。保丁练习技艺,夜间值班巡 查,维持治安。 ②作用:各地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 ①内容:废掉牧马监,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 ②作用:节约了政府的开支,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4)军器监 ①内容: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②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且数量增多。 3.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 (2)改革学校制度 ①目的: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 ②内容: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 ③作用: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预习交流 1
王安石实施取士之法的目的何在?他提出什么样的用人原则?结合 当今的教育改革谈谈有哪些可以借鉴和肯定的。
提示:(1)目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充实改革力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巩固封建国家。
(2)原则:惟才用人。 (3)借鉴: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明经诸科,取消华而不实的诗赋,考查 考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核士子 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 的特权。
3.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属于王安石富国之法的内容,而富 国之法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针对的是北宋财政困 难的问题。 答案:A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历史4.2《王安石变法》课件(人民版选修1)

历史4.2《王安石变法》课件(人民版选修1)
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 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 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 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126775200
余24074900 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8405
120343174 非常费:11521278
亏15736047
因何而忧?
1、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 (财政危机)
2、与辽夏屡战屡败 积弱 (军队战斗力弱)
3、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因何而忧?
1、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 (财政危机)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
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 项 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 “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忧已解乎?
三、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结果: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3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
阶级 的利均益输和法通过、政市府易利法用、商青人专苗营法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 收中入小,地这主对和募商中役品小经商法济人、的的农发要田展求水有,利一尤定其法的是、推南方动方田作地均用主税的……商法变人法的较要多求地…反…映总 的来说(,1变)法王是安代石表变地主法阶的级经革济--新--措-派据施的《一主王种要安主石有张变哪,法些其与?主商流品应经该济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