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简介和抗击疫情的故事(钟南山是哪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南山院士简介和抗击疫情的故事(钟南山是哪里人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钟南山院士简介和抗击疫情的故事(钟南山是哪里人
钟南山是江苏南京人,截止2022年,钟南山院士86岁了。
20XX年1月,湖北武汉爆发肺炎疫情。
随着春节临近,人口流动加剧,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向全人类发起了挑战。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年迈体弱,深入疫区,奋战在抗击肺炎的最前沿,他弹精竭虑,他废寝忘食。
在这场对抗病毒的战争中,是什么在支撑着钟院士日夜攻关,他又有过怎样曲折的人生经历?
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父亲是我国儿科学专家钟世藩,母亲是广州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廖月琴。
因他出生的医院坐落于南京钟山(即紫金山)的南面,父母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给儿子取名为“南山”。
受父母影响,钟南山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9岁那年顺利考取了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
钟南山不仅功课好,而且痴迷体育。
入学后,他就成了北医出类拔萃的田径运动员。
后来学校安排钟南山参加我国首届全运会,为了加强训练,他申请到训练条件较好的国家田径队训练基地练习跑步。
在这里,他认识了知心爱人李少芬。
李少芬与他同龄,说来也巧,两人家长都从医,他们两家是世交,钟南山与李少芬从小就相识。
当时李少芬在国家女篮服役,她技术全面,中锋、前锋、后卫这三个位置都胜任。
1958年,李少芬随中国女篮出访法国,一路横扫9战全胜,同年她和队友又击败欧洲劲旅捷克斯洛伐克女篮。
钟南山与李少
芬互相鼓励,互相欣赏。
他们一起训练,一起畅谈人生,很快擦出爱的火花。
在爱情激励下,钟南山门门功课优秀,还夺得北京市高校运动会400米跑冠军。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纪录。
经过5个寒暑的刻苦努力,钟南山毕业了。
他因成绩优秀,被留校任辅导员。
1963年底,他与李少芬在北京结婚。
风华正茂的钟南山雄心勃勃,打算在医学界干出一番事业来。
然而事与愿违,1966年一场政治运动席卷全国。
由于钟南山的父母都是医学专家,又都有过留学经历,钟南山成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后代。
他被停止了工作,校领导让他去烧锅炉。
这是单位最脏、最累的活。
钟南山每天都要挥舞巨大的铁锹,不停地往锅炉里填数千斤煤,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
下班后他筋疲力尽,浑身上下都是黑黑的煤灰。
1967年12月的一个傍晚,钟南山躺在煤堆上,他不甘心将自己的青春消磨在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里。
同时想到千里之外的父母正在遭受不公正待遇,他不由得泪眼模糊。
两年之后,钟南山的处境有了一丝转机。
由于他在业余时间能把一根黑管吹得惟妙惟肖,单位领导看中了他这方面的特长,派他随下乡医疗队到农村进行文艺宣传。
钟南山很高兴.因为他想在吹黑管的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百姓看病。
1969年秋天,钟南山跟随医疗队来到了河北省宽城县。
这里偏僻、贫困,医疗条件十分简陋。
钟南山跟着医疗队整天去做文艺宣传,当真遇到病人的时候,同行的工作人员却束手无策,顶多在病人痛得
很厉害的时候,给他们打一针止痛药。
钟南山想亲手为百姓治病,却遭到领导大声呵斥:“你政治上不合格怎么能给贫农看病呢?”
组织上不信任,看着那些饱受疾病摧残的百姓,钟南山的心像针扎一样难受。
就在这时,远在广州的母亲因不堪批斗折磨,她竟然选择了自杀。
噩耗传来,一向坚强的钟南山失声痛哭。
1971年夏天,钟南山被调到广州。
此时妻子李少芬已在广东体育系统工作,他考虑到离家近,照顾父亲更方便,于是那年8月他到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部当了一名医生。
一个月后的下午,急诊部接到电话,广州罗岗有一个肺结核患者正在大口大口吐血,急需抢救。
当时窗外正在下着瓢泼大雨,科室主任正在考虑派谁去干这个苦差事,钟南山主动请缨。
当钟南山冒雨赶到那里时,当地的医生已为患者作了初步的诊断和护理。
因为患者曾患有肺结核,目前所有症状似乎都表明是肺结核大出血。
见情况紧急,钟南山火速将患者送往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
第二天早晨,钟南山刚刚走进办公室,马上感受同事的异样目光。
主任严肃地对他说:“昨天你接诊的那个病人出现了异常。
肺结核研究所的人说,患者是胃出血根本不是肺结核咳血,你马上再把患者接到咱们医院!”
钟南山连忙将患者接回了急诊科。
经过几个小时手术,钟南山和同事们从病人胃里取出一根粗大的鱼刺。
原来是鱼刺扎破了胃动脉引起的大出血。
病人虽然转危为安,但那次误诊像一根刺一样,永远留在了钟南山的内心深处。
从此为查清患者的病因,钟南山常常在图书
馆查阅资料到深夜。
在8个月时间内,钟南山写下了4大本120万字的医疗工作笔记,体重减轻了12公斤,苍天不负苦心人,他很快他就胜任了临床工作。
1972年,广州医学院成立了慢支炎防治小组,满怀工作热忱的钟南山主动参加该小组。
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他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同时还研究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
当时单位连一台像样的呼吸机都没有,对于危重的肺病患者,钟南山就和同事们轮流用手捏皮球呼吸器的办法,抢救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人。
1978年3月,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在会上,钟南山与侯恕副教授合写的论文,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国家科委鉴于钟南山在呼吸疾病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决定派他去英国伦敦公费留学2年。
消息传来钟南山激动得彻夜难眠。
这年9月,钟南山到达伦敦,跟随导师佛兰里教授开展研究吸烟对人体的影响。
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在一次实验中,钟南山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并多次抽血测定浓度。
钟南山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一度达到22%,这相当于一个人连续吸了60多支香烟。
实验临近结束,他脸色苍白,双腿发软,一下子瘫软在实验室。
佛兰里和多位实习生都被钟南山忘我的献身精神感动了。
那次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钟南山不但证实了弗兰里教授的一个演算公式,还发现了公式的不完整性。
弗兰里教授激动得泪光盈盈,抱着钟南山连声说:“谢谢,谢谢你帮我完善了实验数据。
”
实验室有一台血液气体平衡仪.钟南山要经常用它标定实验数据。
可那台仪器,早就坏了已经闲置一年多。
钟南山总共才有两年的进修时间,每分每秒对于他都十分宝贵。
钟南山来不及多想,他从自己身上抽了800毫升的鲜血,经过30多次反复校正,仪器终于“复活”了。
佛兰里先生抚摸着修复好的血液平衡仪,感动地对钟南山说:“你为我们节省了3000英镑!”在一旁的英国医生奇怪地问:“钟医生,你在中国也修理过这种仪器吗?”钟南山如实回答:“我是到皇家医院才第一次看到这种仪器的!”导师感慨地说:“中国人真是不可思议!”
留学期间钟南山与英国同行合作,先后取得了6项重大科研成果。
1981年钟南山谢绝了导师的重金挽留,执意回国。
弗兰里致信我国驻英使馆。
他写道:“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
钟世藩得知这些后,第一次对儿子进行了表扬:“好样的,咱就得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能干事儿。
”钟南山当场流下了热泪,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从来没有特意表扬过自己,老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成为真正受人尊重的、在国际上有威望的学者。
回国后,钟南山进入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工作。
英雄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在那里他与同事一起制定发展计划、搞课题公关。
然而,所里很多设备非常陈旧,已不能适应现代医疗。
钟南山决心改变过去等上级拨款的状况,他想用自己的所学,研制出单位急需的设备、仪器。
于是钟南山一次次去资料室查资料,与同事们讨论、论证。
从此
人们经常看到钟南山办公室的灯彻夜不熄。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创制出简易的支气管激发测试仪。
该仪器在临床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价格却不及国外同类产品的八分之一。
就这样,钟南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此期间,他研制出中药降气定喘散、GD型峰速仪。
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1996年4月,基于钟南山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授予钟南山教授“中国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
当选院士之后各种社会活动骤然增多,但是钟南山推掉许多应酬,把全部身心放在重大课题和患者的身上。
面对外界纷纷扰扰的名利诱惑,他体现出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骨。
2002年11月,广东出现了传染性极强的非典型肺炎。
三个月后,广州感染非典的人数急剧增加。
多家医院面临严峻考验。
当时社会上传言这个病医院都治不好,许多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往往是抢救一个人放倒两三个大夫。
广州某医院一下子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非典”。
得知这些情况,钟南山心急如焚。
那时,钟院士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要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身体状况,检查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
2月18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在广东送去的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肺组织切片里,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非常典型的衣原体颗粒图像。
钟南山却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致病原因。
后来事实证明钟南山的观点是正
确的。
当时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
”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
2003年6月,在我国爆发的“非典”终于在众多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的抗击中渐渐平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坚强的团队以科学的精神,高超的医术,抢救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人,总结并提出救治“非典”病人的医疗方案,他被众多媒体誉为“抗击非典第一人”。
钟院士的爱人李少芬,早年从国家女篮退役后,曾任广东女篮教练、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国篮协副主席、广东省篮协副主席。
至今,她仍然担任广州市篮协的顾问,为体育事业作贡献。
夫妇俩育有一儿一女,女儿钟惟月在20世纪90年代是国内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在1994年还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纪录,退役后在南加州大学就读会计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他们的儿子钟惟德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医生。
在父亲感召下,姐弟二人都是国家难得的人才。
20XX年1月,湖北武汉爆发肺炎疫情,已经84岁的钟南山不顾年迈体衰,白衣逆行,深入疫区与病毒作斗争,并担任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组长。
他开会组织讨论,分析病毒样本,长途奔波研究疫情,和衣而卧是常事。
甚至在参加央视《新闻1+1》连线时,他累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可他却从来没有一声抱怨,“既
然国家需要,那就要去”,这是他给自己的理由。
那一刻,全国亿万观众为之泪目……
铮铮风骨,国士无双。
在武汉疫区,曾有记者红着眼圈问年迈的钟老:“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你在医学道路上拼搏,与凶猛的冠状病毒搏斗?”钟南山平静地说:“动力来自病人求生的渴望,来自解除病人痛苦的责任感,也来自为病人治好病后所得到的安慰和鼓励。
”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钟南山院士及众多医护人员奋战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一定攻坚克难,打赢这场看不见的硝烟的战争。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人·民一定会再次创造人间奇迹。
向钟南山院士道一声辛苦,向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