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22张可久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全部内容。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
他生活坎坷,一生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浙、皖、闽、湘、赣等地。

他明白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写下了“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等名句。

他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

前期,散曲崇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他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美文
元曲之美
最近几天,夜间细读元曲,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唐诗宋词元曲,但元曲远不及前二者声名远播。

曲原是歌咏之作,表现的是画楼红袖酽酒清风明月之下的曲之美。

读元曲,静默地想,歌女吟咏,琵琶为弦,罗袂生香而舞,将是怎样的享受呢?
曲成为明志、叙事、表情的一种方式。

说得不恰当点儿,当年的曲有点儿我们现代人用唱歌传情的意味,想来却比我们风雅许多,而这风雅却是现代人学不来的。

不为技不能,实为情怀不能.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先来说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杂剧.后者由秦腔改编的唱腔,曾经令多少人泪水涟涟.
散曲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概无人不熟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套曲,通俗地讲是两至三首小令的集合而已。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220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4 500多首(套、部),其中小令3 800多首(含带过曲),套数470余套,杂剧160余部(本)。

想想实不为多也,当年那些色艺俱全的歌伎所咏之曲,都无处再找寻了.在众多作家中,除了马致远、关汉卿这样的名字,我们更要记住一个名字:元好问。

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对元曲的形成做出开创性贡献,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和规范的作用.他是元曲立轴的坐标。

唐诗像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河,壮怀激烈;宋词像一叶轻舟上的女子黄昏时倚栏凭眺,所有离愁别恨都随水而逝;元曲更像我们想象中的舞台剧,每一个布景,每一个角色都浓妆重抹,淡淡然走到舞台中央,旁若无人地演出开来,每一种情致不演到极处不罢休。

写元曲的人因为不是李白杜甫之流,就只能算作民间了吗?现代文学在诗词韵脚的讲究上,岂不是比元曲更惨?如果这样,我们还写什么现代文学,都是垃圾之作.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我倒觉得元曲街头小调儿的格调别有韵致。

我们现代人看到美女会如何形容,先看看元曲如何说:海棠娇、梨花嫩,春妆成春脸,玉捻就精神。

柳眉颦翡弯,香脸腻胭脂晕,款步香尘双鸳印,立东风一朵巫云。

奄的转身,吸的便哂,森的销魂。

现代人也最爱讲你情我思,不妨先看看元曲小令几行字:“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关明时。

”那些批评元曲的人,请作一首来,或现代之作,看哪个境界更传神?
我们的古曲文学,便是我们的根.从元曲中汲取文学的养分,更接近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天天把根挖出来向别人展示并告诫自己,自己是有根的,但那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根可以独立存活。

根是与生俱来的血脉,并不是自我表扬或批斗的资本。

雨打芭蕉,阶前余音,一首元曲,人生美矣.
【课内挖掘】
张可久屡试不中
张可久四十多岁,还未走上入仕之路,在这以前他辗转奔波,以文会友结交了当时许多有名的官人和学士,并和他们交游唱和,游山玩水,流连于酒筵歌席。

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下诏重开科举。

张可久和许多读书人一样满怀读书人的自豪感和对功名的热切期待.张可久赶上了科举,参加了科考,其结果仍然是失败了。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元代的民族歧视政策。

因元代的法律明文规定“人分四等”,汉人、南人居于蒙古人、色目人之下,并规定政府和各级官吏的首要官职不能由汉人、南人担任,尤其是南人,备受歧视。

政府还特别有规定“南人不得登前三名",广大的南人士子被杜绝在科举大门以外,心中的悲苦便流泻于笔端。

张可久为延揽声誉,求取功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但仕进无望,反而千金散尽,貂裘破敝。

从此之后,张可久走上了为当时一般文人所不齿的幕僚生涯,时出时隐,直至终老。

【课外运用】
“松声”元代散曲大家张可久
一千本《全元散曲》换不来一部彩电——你对我很黑白地感叹。

彼此一笑,微微地。

然而,你很色彩地站在我面前.在那本厚厚的书上喷薄你散曲的朝阳。

深夜里,我听到一曲灵魂的幽丽,像流淌的月光。

旋而为七色激流,滔滔,把夜,把我拍响。

粉红,似静美清纯的初恋.
淡紫,似意味深长的忧伤。

棕褐,似凝重幽隽的思想。

多色调的你。

我高高的书架,像历史的崖壁,在某一角,展览你的风光,你的辉煌.
张可久855首小令,是855里山林原野,任我信步悠悠逸兴长;你9首套数,是风涛卷天涯的九曲长河,我宁愿让情思之舟被你飘去,放浪地覆没。

很想做一个天功巧成的句子,像一句爽脆的牧笛之声、叶笛之语,那么清,那么秀,那么空,那么灵.如果我是美丽的小鹿,将跳跃成会飞的珊瑚树,经霜后更风姿,哪怕秋色如海,如处子之梦,深而且静。

但我的比喻很苍白,设色很贫瘠,思路很荒漫,语言没成熟.
我看见你——在山路上走,而山路,走上你的额头.你老了,可你七百多岁的小令却青春常在,如阳光娇嫩,山泉葱茏。

细逸几疏梅影,粗豪半岭松声——那梅影,是你的款款琴韵,写意
一篆诗愁;那松声,是你的醉吟狂草,澎湃满腔幽情,刊载旅迹游踪。

张可久曾为小吏而官场失意,以不羁之才放骸山水间,在“白云洞口,红叶山亭”“秋日湖上,雪中虎丘”……多所题咏,或写景或状物,或怀古或赠友,皆能畅抒襟抱,辞情双璧,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在艺术的风景区,成为那个荒凉时代的不荒凉.“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张可久诚词林曲翰之宗匠也,如瑶天笙鹤,实为典丽雅正之风范。

于那些内质纤弱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清虚中,也偶有笑谑世态的痛楚之言,“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如警世的烈火,烧灼人心!
忽然发现,你每首小令都是一部彩电,流动着音像……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顶峰攒.雪剑攒:聚集
B.阴洞
..吼飞廉阴洞:黑暗的山洞
C.人皆嫌命窘.窘:困窘无奈
D.胡芦提倒稳.稳:安稳
解析:B项,阴洞:阴森的山洞。

答案:B
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绝顶峰攒雪剑B.悬崖水挂冰帘
C.比人心山未险D.水晶环入面糊盆
解析:C项,对比;A、B、D三项均为比喻.
答案:C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写景的曲子,“比人心山未险”为全曲的警句。

B.《【正宫·醉太平】无题》用语华丽,讽刺独到,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C.《【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构思奇特,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D.《【正宫·醉太平】无题》多处运用比喻,语言通俗.
解析:B项,“用语华丽”错误,应为多用口语,通俗易懂。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4.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A项,“委婉"错误;C项,用意分析有误;D项,“舒适生活”错误。

答案:(1)曲牌(2)B
(3)“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做了伏笔。

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生】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
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做结尾好。

以景做结,寓情于景.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

(示例二)“读书人一声长叹”做结尾好。

直抒胸臆,感情饱满激烈、爱憎分明.最后“叹”字,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的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②反衬(或对比).“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三、创新语用
7.根据所给例句仿写新语句.
(1)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禺的一生就像一个戏剧舞台,他以他的人格演绎了变幻莫测的世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北宋的婉约词意境优美,像清雅的荷花,一朵朵开得人生都芳香飘逸。

(2)老舍的一生就像一部长篇小说,他以他的情感诠释了善恶更迭的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