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高三下·河北期末) 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
B . 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
C . 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
D . 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中国广州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B . 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 . 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落幕,华特•迪士尼公司又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D . 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3. (6分) (2016高三上·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①___________ ,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
这些老人②___________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③___________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
流行。
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④___________奢华。
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 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1)
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蹿(cuàn)红奢靡(mí)宁(nínɡ)剩毋缺一饱之需
B . 蹿(cuàn)红奢靡(mǐ)宁(nínɡ)剩毋缺八珍九鼎
C . 蹿(cuān)红奢靡(mí)宁(nìnɡ)剩毋缺厉行节约
D . 蹿(cuān)红奢靡(mǐ)宁(nìnɡ)剩毋缺积腋成裘
(2)
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日前②自愿③一直④追逐
B . ①近期②志愿③一直④追求
C . ①近期②自愿③一贯④追求
D . ①日前②志愿③一贯④追逐
(3)
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莘莘学子
B . 一饭千金
C . 谆谆告诫
D . 聚沙成塔
4. (6分) (2016高三上·瓦房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
葛剑雄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驻地。
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全国的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
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随之消失。
一旦城市的功能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会随之改变。
否则,这些硬件和软件不是过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废弃,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因为这些物件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
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象,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
何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
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
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
(1)
下列对城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如果城市的功能改变了,那么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应随之改变,否则,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B .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古代一般都是把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设在这些城市里,但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C . 一座城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绵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D .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就会被强制改变,城市的文脉会因此中断。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最后说只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就会延续文脉。
B . 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 . 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 . 第一段论述了政治功能对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强,城市就会兴旺发达,政治功能一旦丧失,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 . 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 . 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D . 保存一些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5. (18分) (2019高二上·宝坻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林冲见差拨
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林冲只骂的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
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
一路患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
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
”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贴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力气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
你看别的囚徒,从早起直做到晚,尚不饶他。
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林冲道:“谢得照顾。
”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选文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 .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 .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 . 选文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 . 选文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现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选文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向他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4)对第二段中“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6. (5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报道,把它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要求:不超过25个字。
在极地的冬季,冰封的海洋中有时会出现无冰区域,称为冰间湖,是海洋动物换气和觅食的“绿洲”。
沿岸冰间湖主要由强风将浮冰吹离海岸导致,但巨型远洋冰间湖的形成原因一直是个谜。
20世纪70年代,南极威德尔海一带连续几年出现巨型冰间湖,此后几十年又消失无踪,人们曾认为这是偶发现象,不会重现。
但2016年和2017年,该海域再次出现巨型冰间湖,面积分别为3.3万和5万平方公里。
科研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利用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了2016年和2017年成德尔海冰间湖的成因。
分析显示,这两年该海域冬季风暴格外强烈,打破了海水的稳定分层状态,产生与通常年份不同的对流。
下层较暖海水上涌的趋势增强,到达表层冷却后密度变大,重新下沉,这个循环过程会抑制表层结冰。
7. (10分)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资源的口吻:示例①我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啊!示例②我只能拿出这么多了。
示例③珍惜我就
是爱惜人类自己。
(1)
这幅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不超过30字)
(2)
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你以“地球”或“资源”的口吻拟写一句话。
(在答题处的横线上填上“地球”或“资源”,内容不超过12字)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8. (12分) (2017高二下·溧水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
和之生于心,其可见者如此。
后之为乐者,文备而实不足。
乐师之志,主于中节奏、谐声律而已。
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
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
(选自沈括《乐律》,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2)沈括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大学者,他撰写的笔记体名著是《________》。
(3)作者认为古乐感人的两点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9. (11分)(2019·潮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B .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C .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D .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
设置有专门的负责人员,且“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B . 科敛,是古代统治者向老百姓收取钱财的方式之一,非正式税收,而是按有关条文摊派、聚敛。
C . 赍,本义是拿东西送给别人。
在文中的意思是携带。
D . 天兵,汉族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
言说者喜用它借代己方的军队,如文中指梁王的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博学方面胜过宋濂。
B . 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 . 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 . 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②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① ,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②。
【注释】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②雁声:大雁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发声时,多为失群。
(1)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写得“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11. (6分)(2016·肇庆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用“________ ,________”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巨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
③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 ,________”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油然而生的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慨。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高一下·阳高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高中学生陈奕帆勤工俭学,利用寒假期间到外卖店打工,不小心撞坏薛先生的宝马车。
他随后留下一封道歉信以及打工挣得的310元钱。
车主大为感动,千方百计寻找到家境普通的陈奕帆,并资助了助学金。
材料二:一名女中学生骑单车逆行,撞上奔驰车。
女司机提出赔偿,女孩吓哭。
女孩的母亲一听撞的是豪车,吓得迟迟不肯露面。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5-4、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6-1、
7-1、
7-2、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8-1、
8-2、
8-3、
9-1、
9-2、
9-3、
9-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六、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