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培养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1月刊
/
近些年来,在高考试卷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这就是读后续写题。
这一据称来源于浙江地区的新题型一经面世之后,就受到了广大高中英语命题者以及一线教师的重视。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一题型可以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具有显著的综合考查特征。
当读后续写题正式走入高考试题之后,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一个新的课题也就产生了,这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进行系统研究的课题。
在这里之所以要强调系统研究的重要性,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日常的工作经验积累所形成的逻辑是:要培养学生面向某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那就用这种题型来进行训练。
尽管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简单循环,但这并不影响该策略的具体“实效”,事实上学生也确实能够在同一题型的重复训练当中,获得关于这一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与能力,从而能够支撑起很多考试当中该题型的解答。
然而仅有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就拿读后续写这一题型来说,这样的教学认识不利于教师对该题型的本质进行把握,也不利于教师寻找到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思路。
真正具有系统性的研究应当包括对读后续写题命题特点以及考查意图的分析,应当包括对读后续写题评分标准的把握及其基础上的内涵解读,应当包括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的教学思考以及备考建议,当然也应当包括对读后续写题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下面就从这些角度进行分析:
一、读后续写的题型特点及考查意图
从概念的角度来看,读后续写题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续写。
既然是续写,那么所写的内容就要与所阅读的文本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与此同时还应认识到,读后续写又不是简单的延伸,也不是学生的任意想象(为了防止这一情形的出现,在续写的时候都会给出一两个段首句,以确定续写的大致方向)。
从语篇类型的角度来看,读后续写题一般以记叙文居多,同时也会有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题型。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通常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故事情境(通常读后续写题所提供的短文词汇量在350个左右),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借助于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去展开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这对于学生来说,就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去分析所阅读文本的篇章结构,梳理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节和脉络,这对于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语法理解、基本的篇章阅读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有了充分的阅读之后,学生在续写的时候同样要基于自身的词汇积累与语法理解,并且在段首句的引导之下去对故事演变的方向进行重新建构。
很显然,这样的题型特点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是信息输出的过程,读后续写题将这两个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出了综合要求。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学生对阅读的文本进行深度加工、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准确理解、对故事演绎的方向进行准确判断,才能保证后续的信息输出符合题目的要求。
从思维能力要求的角度来看,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写作与阅读之间是互相衔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读后续写题所给出的段首句客观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必须对段首句进行深度解读,既要看段首句对原文有着怎样的概括性,又要判断段首句对后面的续写有着怎样的启发性,而这显然依赖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对于2022年的新高考全国卷I 卷而言,其读后续写的题目(原题略,下同)是从作者的角度,描述了在参加一次越野赛跑的时候,有一个叫David 的学生准备放弃比赛的故事,在故事中,通过作者的鼓励,David 后来还是继续参加了比赛。
这其中既涉及到作者的发现,又描写了David 准备放弃比赛的原因,然后又描写了作者的鼓励过程……这其中每一个环节的描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朱昱诚
直击中高考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KAOSHI YU
PINGJIA
写以及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都表现出很强的逻辑关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将这些逻辑关系梳理清楚,这样才能够对整个文本形成整体认知,从而在后续的续写当中有符合评分标准的表现。
所以综合来看,读后续写这一题型的综合考查特征非常明显,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较高水平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其中,基础能力包括词汇积累能力、语法理解能力等等,而较高水平的能力则是指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只有学生真正具有这些能力,才能在面对读后续写题时有较好的表现。
二、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及内涵解读
研究评分标准不仅是教师把握读后续写题型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面向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指导的必要抓手。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题型总分以及评分档次等,从具体评分的角度来看,认识评分标准还应当抓住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要素。
一般情况下,读后续写题的总分是25分左右,在具体评分的时候常常分为五个给分标准:21-25分;16-20分;11-15分;6-10分;1-5分。
很显然,这一标准意味着5分一个档次,每个档次评分时要把握的要素是比较多的,比如要想得到21-25分,那就必须保证所写内容与原文本有着很好的衔接关系,段首句能够真正起到衔接原文本与所写内容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所写的内容必须要有相对严谨的逻辑关系,要让续写的内容与原文本紧密关联,读起来给人以一体化的感觉;相比较而言,如果所写内容与原文关系较为密切,段首句的衔接作用比较明显,但情节与逻辑性都不太强的话,那就只能拿到16-20分;其余11-15分、6-10分、1-5分标准则以此类推,这里不再赘述。
从这些评分标准可以看出,读后续写题一方面能够从词汇、语法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角度考查学生,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该题型的考查异于其他题型,其所考查学生的相关能力不是孤立考查的,而是具有整体性、完整性、融洽性的。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评价意图是其他题型都难以企及的,因此读后续写题在整个试卷上确实有着独特的地位,甚至可以认为这种题型是不可替代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读后续写题,又或者说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看读后续写题,就可以发现一道好的读后续写题,一定会在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故事的同时留下较大的发挥空间,一定会用精心设计的段首句去约定学生续写的方向,同时又给学生留下较多推理与想象的可能性。
从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形来分析,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题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原文中的语言和叙事风格,因此日常的读后续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考试时的读后续写题则可以衡量学生的模仿与创新能力,这些考查方向与效果同样是其它题型难以达到的。
三、读后续写的教学思考及备考建议
英语教师从多个角度研究读后续写题,其根本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有经验的高中英语教师都知道,学生的解题能力既取决于日常的训练———这伴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考,同时也取决于考前的应试指导———这是关键的“临门一脚”。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当下的读后续写教学应当关注两点,即读与写:
其一,读。
其实对于这一点教师往往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因为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就是面向学生的阅读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面对读后续写题的时候没有相应的阅读技巧,有人总结出五个W 和一个H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概括性极强的、对读后续写题有着重要作用的教学技巧。
所谓五个w ,就是人物who 、地点where 、时间when 、事件what 、原因why 及怎样发展how 。
那就如同中文记叙文的三要素一样,抓住了五个W 和一个H ,就能够对原文形成有较强概括性的理解,而这也就夯实了学生深度阅读文本的基础。
深度阅读通常指向学生对文本中关键词句的把握与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经验和直觉,而经验与直觉又来自于日常的阅读积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内容,而且是面向各个方向和各个领域的。
事实证明学生的阅读范围越广、阅读视野越开阔,那么在面对读后续写题中的原文的时候,就既能够保证心理上的熟悉感,又能够从深度阅读的角度去把握原文,从而为后续的写作夯实基础。
其二,写。
阅读后面的续写首先要关注什么?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首先要关注的不是英语本身,而是续写内容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
这一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价值观的取向出了问题,那其后写的再精彩也不合要求。
在秉承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就需要去关注写作内容的连贯性与逻辑性———前者取决于对文本主题的分析,具体可以原文故事中的“人”和“事”两个角度去分析与把握,只要能够清晰地解读出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那通常就能够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续写。
笔者在这里想重点强调一下段首句的作用,如同上面所指出的那样,段首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动笔写之前乃至于在动脑构思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段首句中的关键信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来提取段首句中的重要信息。
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I 卷的段首句分别是: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
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
对这两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句强调了“我”和大卫的空间关系,以及两个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坐在一起却不看“我”,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的走向又应该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续写,那么就既能保证故事之间的连续性,又能够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想象;同样,第二句中“我看着大卫和其他跑者一起冲向起跑线”,指出了“我”处于观看者的位置,而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之后,必然会有收获感、有所感触,因此也就能够给学生以发散思考和写作的空间。
比如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一段:
We sat together,but David didn’t look at me.I decided to communicate with David with a mind of mind exchange:“David,tell me,do you want to run away in your heart?”David turned around and stared at me,trying to say something but didn’t say it.I continued,“Let me guess your psychology.You should be afraid of failure,but who will not encounter failure in his life?I think w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failure,and should challenge ourselves when we encounter something.Running is your opportunity to challenge yourself.In fact,I also know that you are working hard for running alone,and I am really excited about your efforts,so to speak!If we decide on one thing,then don’t let other things hinder us.Are you right?”He was silent for a moment and said,“You are right.I should stick to my choice.”
I watched David and the other runners rush to the starting line.I know that this is not only the beginning of running,but also the beginning of David’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and the beginning of his new life.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David surpassed others and was overtaken by others at the same time,but he never gave up and was always trying to run.At the moment of crossing the finish line,he raised his hands excitedly and waved to me.I also waved to him.I know that his new life has really begun!
在提出备考建议的时候,笔者想重点阐述的是:首先就是要跟学生强调要抓住上面提到的五个W和一个H,确保故事基本的要素是齐全的;其次是引导学生研究段首句,确保上下文衔接;再次是要注意英语语言的运用,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帮助学生总结一些模式,笔者认为这是可行的,但对模式的运用不能机械化,切忌死搬硬套,而应当在模式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运用;最后要强调的是,要指导学生注意从细节处着重描写,比如对场景的描写,又比如说对人物内心动态的描写等等,这样往往符合评分标准。
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到,阅卷老师在阅卷现场确定评分档次的时候,既依赖于给出的评分标准,同时也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
参与阅卷的教师通常都是经验丰富的,对包括读后续写在内的所有题型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他们的评分感觉往往就决定着学生的真实得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关于读后续写题的评分也存在着一定的人为因素,学生所写的内容如果与阅卷老师自己的构思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又或者说能够突破阅卷老师的思考而让其眼前一亮,那通常也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当然,这得确保复评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
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作为具有一定主观性的读后续写题评分,必须重视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
通常情况下,阅卷老师在经过初评之后会对读后续写题形成相对固定的印象,其大脑当中关于评分的标准也逐渐固定化,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宜过于标新立异,应当尽可能保持中规中矩,这样能确保阅卷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不会因为心理落差而给出低分。
四、读后续写的现实分析及教学展望
所有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都是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对于读后续写的教学而言,上面提到了部分现实,如教师尝试从模式的角度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实情况也值得注意,比如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当中,往往仍然是习惯于简单的记忆,还没有能够真正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本质上这是读和写的分离现象,这一现象如果在读后续写的教学当中不能得到有效纠正,那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就要从读写联系的角度去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以确保对学生形成读后续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这样的影响对学生能够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能够想到写作,在写作的时候也能够更有效地调动阅读中的相关收获。
更重要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而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可能形成内在的动力,从而同时驱动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由此展望读后续写教学的前景,笔者以为读后续写教学的关键还应当是抓住学生,要组织学生进行大容量、广视域的阅读,要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与读后续写题材相关的所有内容。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直觉与动机——
—这一点是被事实所证实了的,大量的阅读一定能够让学生产生输出动机,而这表现在写作上就是英语书面语言的运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有了读后续写训练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拟定读后续写计划、自主确定读后续写的训练方向,那就可以保证学生在该训练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努力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动态调整,来让自己获得更适合自己的训练氛围和载体。
直击中高考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