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
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
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

整体教学过程分为
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
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
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
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
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
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
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

下面重
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
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
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

在它
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
[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
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
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同时学习第一片段。


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

”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

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

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
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
动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师可抓住
“焦躁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体会战
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
友”的激动。

预设答案:还可能扇动着它的大耳朵;我觉得
它可能焦躁地甩着尾巴;嘎羧还可能会用它那硕大的身躯去
撞象房……]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可让学生练习读一读;然后指
名朗读;评价;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本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
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
关句子,再品句中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
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

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
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切
合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样教,简单、自然、扎实。

]三、合作研读“凭吊战场”──由意而句而词
1.嘎羧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

(引导学生以学习
小组为单位,根据“合作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卡设计为:1.和组员交流一下,学习完这部分
你们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2.嘎羧久久
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它对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到什么?
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想说什么?从前面教师指导品读
“重披战甲”到学生自己合作研读“凭吊战场”,体现了一
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学生想象补白,“在读这些语句的时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预设(学生可能的补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
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
些救过它的人们;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
去找我的战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
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
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发出吼叫,似乎想说您好,
我又回来了,战场!
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

这里,教师引导
学生充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久久凝
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想象补白,
利于深刻感受战象形象。


3.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师:刚才的回答说明你们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那么,你们能把这个片段朗读一下吗?(朗读精彩片段;评价;再
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
情景,现在我填补想象,你们与我一起合作朗读。

(配乐,师生一描一读预设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
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
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那也许是
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
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
告诉战友:我将来陪伴你们!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生:不!这是一位英雄!
生:我觉得嘎羧是个令人敬佩的军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军人!
[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
句而词,接着抓住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一般的教学到此已是
很不错了。

然而我们并未仅止于此,而是在学生补白的基础
上进而补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师优美动情的独特描绘,
师生一描绘一朗读,“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动,
出神入化,定会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课堂景观。

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说、说、说……教师就是不说或不敢说或不会说,那种水平相近、思维相似
的说来说去,学生的认识、理解、感悟、情感往往总在原地
兜圈子。

利用这一巧妙的讲解、引领、提升,定会取得良好
的教学效果。


四、诵读“庄严归去”──深沉吟诵升华情感
1.这位垂暮的英雄来到百象冢旁,一“镐”一“镐”地挖
掘着埋葬自己的坟墓,寻找自己的战友,寻找自己的归宿的
时候,同学们又有什么体会呢?
[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关键用语,“挖”,嘎羧的“一直
挖”“不断挖”“继续挖”“埋头挖”“还在挖”……通
过一个“挖”字,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
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垂暮的战象
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品析
这样写的用意。


2.战象嘎羧有情有义,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读20
—23自然段。

[配乐朗读课文片段。

本片段的教学以读代讲,学生通过之
前两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已经深刻感悟到战象的情感,这时
候师生深沉吟诵,以声悟情,以读传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将收到极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从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
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地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
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
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
这──最后一头战象!
[这部分教师的总结,教师以独特的音乐,配乐朗诵结束教
学,课件缓变展示战象生前驰骋沙场的画面,以精练的语言,动情的演讲,来概括嘎羧辉煌的一生,营就一个深沉的基调,一个撩人的氛围,一定会给人深深震撼而余味无穷的深刻感受。


4.战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用手中之笔去继续描绘这些动
人的场面。

布置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也十分感人,
请想象嘎羧当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长文短教并不意味着只教重点,删除其余,而是应当抓住
重点片段,教给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地拓展学习剩
余部分。

所以,在教学的最后,应当读写结合,布置其他感
人场景的练笔,努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同时,也为第三课时做好准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