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厦门2018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2018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分第I卷(75分)和第Ⅱ卷(75分)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25题75分)
一、单项选择题
周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西周时期,我国形成了:①统一的局面②多民族的国家③中央集权制度④专制主义
制度
()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其主要途径是通过()
A.统一战争B.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变井田制为封建土地私有制D.变法运动
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一向是不断创立、继承和完善的。

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历史上,首创“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监察机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者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宋太祖D.明太祖
4.在我国古代科举制改革中,被王安石变法所排斥的考试内容是
()
A.经学理论B.时政见解C.诗赋D.律令
5.下列各项出现在元朝的是
()
A.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B.设枢密院为最高监察机关
C.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
D.各省设总督、巡抚或将军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两汉时期,我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
()
A.纸张B.砖瓦C.帛D.简牍
7.下列古代历法成就中,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是
()
A.西汉的《太初历》B.唐朝的《大衍历》
C.宋朝的《十二气历》D.元朝的《授时历》
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唐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唐朝实行的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据此回答9—11题。

9.“虽有此制,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

”该文中的“此制”是指
()
A.租庸调制B.均田制C.两税法D.科举制
10.唐代的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这说明租庸调制
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
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据此回答11—13题
11.鸦片战争后,下列经济领域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②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③中国人创办近代商船航运企业④通商品岸出现外资企业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12.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是
()
A.我国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近代工业建立
B.列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C.清政府从勾结列强到成为帝国主义工具
D.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完成
13.《辛丑条约》订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最突出的是
()
A.争夺中国海关的控制权B.争夺中国路矿的控制权
C.争夺京津地区的控制权D.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欧风美雨”侵袭下产生,其发展历程充满曲折艰辛。

据此回答14—16题。

14.甲午年,状元张謇被中日甲午战争的败局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④
1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对中国历史产生最大影响是()
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B.奠定了新民主主革命的阶级基础
C.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1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制约
D.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中共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据此回答17—19题。

17.“二大”的召开,标志中共基本上完成了创建工作,其主要依据是()
A.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提出了党的中心工作
C.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规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18.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失败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训是()
A.必须联合其它革命阶级联合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壮大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C.“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必须彻底清除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19.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B.遵义会议召于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经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过程。

据此回答20—22题。

20.下列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A.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
C.共产党员集体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
D.合作后逐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维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使国民党顽固势力有所顾忌
B.反法西斯国家的推动和努力
C.社会各抗日阶层的舆论压力
D.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正确方针
2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B.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
C.国民党顽固坚持一党独裁,反对成立联合政府
D.国共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在军事、经济上占据明显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5题。

2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是()
A.坚定地站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边
B.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继绝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一切关系
D.着重发展与亚洲周边领国的关系
24.二十世纪70—80年代,中国外交异常活跃,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④中苏恢复正常关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2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表现是
()
A.积极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题,75分)
二、以下各题的答案请直接答在第II卷上。

26.材料解析题:(15分)
图1:《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
图2:《棉花图·收贩》、《甘薯图》、
《施复夫妇成为机户》、《南京繁华图》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1,指出明朝时期我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

(3分)
(2)根据图2提供的资料,分别说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具体表现。

(4分)并进而分析为什么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而封建制度却走向衰落?(4分)
(3)根据图2资料,概要说明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4分)
27.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15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秦汉时期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6分)
(2)请分析说明隋唐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对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产生的影响。

(4分)
(3)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通发生怎样的显著变化?据此分析说明这一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关系。

(5分)
28.材料解析题:(14分)
材料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材料2:“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191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材料3:“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
的形成。

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长江各少阅报风气的形成,……”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材料4:“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10分),并谈谈你的认识。

(4分)
要求:纲要式说明即可,不得照抄原文,字数限250字以内。

29.材料解析题:(16分)
材料1:“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论国之大本也。

……(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自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材料2:“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18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3:“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摘自1922年孙口山谈话录材料4:“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保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

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1)比较材料1和材料2,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何不同?(4分)
(2)材料3中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
(3)材料4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3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何认识或作一简要评价。

(3分)
30.工业化是中国近现代的核心内容,它贯穿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弱点?(3分)
(2)概述1949—1956年,中共在工业建设方面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采取的重大举措。

(8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

简要回答每次调整的主要内容。

(4分)
厦门市2018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5题75分)
1.A 2.D 3.B 4.C 5.C 6.D 7.B 8.A 9.B 10.A 11.C 12.D 13.D 14.C 15.B 16.C 17.D 18.C 19.B 20.A 21.D 22.C 23.B 24.D 25.C
二、非选择题(共5题75分。

第26、29、30题1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

)26.(1)基本特点:(3分)
①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②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③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④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

(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2)(一)具体表现:(4分)
①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②甘薯等外来农作物的引进,使粮食总量大幅增加。

③丝织业等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南京等城市商业贸易繁荣。

(每点1分)
(二)衰落原因:(4分)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

(2分)
②也催生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从而动摇封建制度的基础。

(2分。

如写市民阶层扩大,可给1分)
(3)三者关系:(4分)
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扩大,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资源。

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商品化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商业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④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促进)的辩证关系。

(每点1分)
27.(1)表现及其影响:(6分)
①秦朝:a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渠。

b.统一珠江流域的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分)
②西汉:a.开辟“丝绸之路”。

b.密切新疆地区和内地联系,(设立西域都护)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3分)
(2)隋唐交通对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影响。

(4分)
①地处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和大运河中心的洛阳,成为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②水上交通发达的扬州和成都(益州)后来居上,成为繁华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广州成为著名的外贸港口城市。

(以上每点1分,以下答对一点即可)④运河沿岸新兴一批手工业城市,出现夜市,出现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邸店”,私家店肆“驿驴”,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等。

(3)①显著变化;(2分)
从明初对外相对开放的交通往来,改变为明中后期起对外严格限制交往的“闭关”政策。

②影响(关系):(3分)
a.限制对外交往(流),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导致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c.最终落后挨打,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

[每点1分,可不拘泥于答案,观点合理即可给分。

]
28.(一)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10分)
①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

②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技术先进,工业(经济)基础较好。

③近代企业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

④报刊的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人们的视野。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思想观念大变化,社会生活方式(习俗)近代化(西化)。

⑥上海成为一座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近代化城市。

[每点2分,答对5点即给满分。

不必拘泥于答案,观点合理相应给分]
(二)认识:(4分)
①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近代化是控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主流,具有进步性。

(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


29.(1)比较不同:(每点2分,共4分)
①甲午战争前是改良(维新)思想。

主张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或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甲午战争后是民主革命思想。

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2)①变化: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改组国民党,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2分)
②原因:a.辛亥革命后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继受挫(失败)
b.得到中共和苏俄的帮助。

(每点1分,共2分)
③政策:a.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或提出新三民主义)
b.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每点1分,共2分)
(3)理由:a.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b.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c.军阀的割据和混战。

(每点1分,共3分)
(4)认识(评价):①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

②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

③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④革命事业(道路)没有成功,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能胜任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每点1分,答对3点给满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30.(1)弱点:(3分)①资金不足(投资少,规模小)
②重工业落后③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④技术力量薄弱
(每点1分,答对3点给满分)
(2)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8分)
①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确定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党的总任务是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2分)
②建国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分)合理调整工商业,进
行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开展增产节约、技术革新)。

(1分)(如写保护私营工商业发展,开展“五反”运动等,可相应给1分)
③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在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2分)(如写总路线内容和“一五”计划成就亦可。


④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尽快将中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分)(如写《论十大关系》,调整重、农、轻投资比例,可加1分)
(3)调整内容:(4分)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分)
②20世纪90年代起(党的“十三大”以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分)
2018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一次)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中制定了许多制度。

回答14~17题。

14.秦朝设置的御史和西汉设置的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
()
A.执掌军政大权B.负责审核政令
C.负责草拟诏令D.监察地方高官
15.“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16.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均田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成为国家佃农
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募兵制实行的经济基础
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D.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要在农村实行均田制
17.下列哪种制度的实行,是唐朝后期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
()
A.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C.行省制度D.募兵制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回答18—19题。

18.观察图5中通商口岸①②③④⑤,指出日本帝国主义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
开放的通商口岸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19.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特点,19
世纪末期与中期相比,不同点...
是 ( )
A .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并进
B .经济侵略与军事侵略并行
C .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D .英国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20.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并取得胜利 ( )
A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B .使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
C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D .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使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而又艰难的发展过程。

回答21~24题。

2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工业革命最早始于
( )
A .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9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22.观察图6,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A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 .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 .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D .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23.1931年春,毛泽东提出的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
()
A.限制B.赎买C.消灭D.保护
24.党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B.实现工业化,发展生产力
C.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D.防止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
14.D 15.A 16.A 17.D 18.B 19.C 20.C
21.A 22.A 23.D 24.B
40.(26分)在公元3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的地加以证明。

但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近代科技落伍了。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

2018年10月15日9时,中国人盼望已久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拔地而起飞,飞向浩瀚太空。

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2018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

表明了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出秦汉时期我国在天文、地学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成就。

(4分)
(2)概述宋元时期我国居于世界前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分析这些科技成就产生的原因。

(12分)
【历史】(16分)(1)留下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西汉);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东汉张衡);张衡发明制作地动仪。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


(2)成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

(答出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6分。


原因:宋元时期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海外贸易活跃。

(答出隋唐时期的基础也可酌情给分,答出一点得2分,但本问得分不超过6分。


(1)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中,位于东北地区的是图中
的(填出英文字母代号)。

该城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先后被
、帝国主义强行租借。

(3)在“一五”计划期间,许多大型重工
业项目,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
厂等,都安排在我国东北地区。

国家这样安排的
原因有哪些?(6分)
B 俄国日本(3)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首先获得解放;东北地区有较好的工业基础;苏联的援助。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