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音乐会开场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侯乙编钟音乐会开场白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
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
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
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
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鏄钟1件,共计65件。
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
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
钟上均有篆体字铭,除“曾侯乙”铭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
经实测,每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音律曾侯乙编钟准确,音色优美。
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
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
该编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现在开始!
作为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重器,编钟具有博大的包容性。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黄汛舫教授,38年一直致力于编钟音乐创作,曾参与曾侯乙编钟与民族管弦乐队《九歌》的创作,整场音乐会的乐曲均由他作曲、编配。
编钟独奏、编钟与钢琴、编钟与合唱、编钟与交响乐队等多种形式让我们见识了编钟演奏的各种可能性。
三管制的管弦乐队和65件编钟组成的超大乐队编制,其和声语汇和配器最大程度上展示了编钟与乐队的恢弘气势。
更为重要的是,演奏的乐曲多有乐谱原型。
管乐、人声与钟鼓《南
宋礼乐》,音乐素材来源于南宋《中兴礼书》中的律吕谱;男声合唱《风雅十二诗谱:鹿鸣·鱼丽·南有嘉鱼》,乐谱选自南宋朱熹所撰《仪礼经传通解》所载《风雅十二诗谱》律吕谱,译谱者是华人音乐学家赵如兰;大晟新钟与双钢琴《空城》的前半部分脱胎于南宋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扬州慢》。
铜管五重奏与钢琴《古怨》,由杨荫浏译谱;《敦煌仙娥》则是由童忠良根据敦煌琵琶谱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