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

《矛与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明白得课文,初步领会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摸索、讨论。

教学难点:弄明白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竞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假托有味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明白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晰,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显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明白(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假如有不行明白得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依照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

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那个人是如何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那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关于。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

板书“利”
B:你能读好那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

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

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如何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那个故事演出来。

(提示:依照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形,能够采纳课文的原话,也能够结合自己的明白得,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如此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什么缘故“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那个人不论如何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

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那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形延伸:那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专门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形后,就热心地开导他。

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预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存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那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明白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明白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预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明白了许多成语故事,明白了哪些呢?能讲给大伙儿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存的成语故事。

2、大伙儿明白的可真许多!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番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形,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廉价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如何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何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觉。

5、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判。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要紧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成。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看,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形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专门迅速呢?你能用“抓紧”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竞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伙儿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明白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能够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劲)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故事发生的起因、通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那个故事,你有什么收成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那个地点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

学生自由回答。

从那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