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第3单元第1节课件24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们根据南方丘陵地区的有关图片及导学案中的资料,分析南方丘 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
陵南 地方 形 图
土南 流方 失丘
陵
(qiūlíng)
(nánfāng)
丘
水
(nánfāng)
陵 气
南 方气 温 (
30 15
候 图
摄 氏
0
度-15
我 国 有 色 金
)-30
属
分
丘
布
图
第十四页,共25页。
▪ ▪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A.黄土质地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
▪ B.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zhíbèi)保护
▪ D.人口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
▪ ▪
3.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①地质地震灾害 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③)D酸雨
No 地形、气候、植被、农业几方面分析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材料二: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区域是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汛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踞 高临下,十分危险。B.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dǎozhì)严重的水土流失。D______ __(山脉)。___。泾河
Image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第十页,共25页。
自 然 原 因 严重
(yánzh òng)水 土流失 人 的原因 为
原 因
位置的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气候-- 降水变率大,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强烈
土壤-- 黄土直立性,土质疏松,多孔隙
地形--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
植被--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地 表径流能力低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
不合 耕作制度-- 轮荒 理的
土地 利用
生产建设-- 采矿 建窑洞 修路
植被 破坏
营建宫殿 战争 伐木烧薪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第十一页,共25页。
资料(zīliào)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
区的分界,森林与草原的分界。
400毫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泾 河 渭河
▪ ___农__作___物__单__位__面__积___产__量__降__低___;__加__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自)黄然土灾高害原;地区形人成地“矛地盾上尖锐悬化河的”原因是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5.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较少,人地关系比较和谐
)B
▪ B.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 C.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恢复容易
▪ D.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较少,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 6.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 是( )
(háo mǐ)
黄
山地高原
土பைடு நூலகம்高
从地形、 气候、
原
植被、
的
农业几
过 渡
平原
方面分 析黄土
性
(píng 高原地
yuán) 理环境
的过渡
性。
第十二页,共25页。
分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成因的一般(yībān)思路和 方法
成因(chéngyīn)分析
第十三页,共25页。
互动探究三: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仅仅次于黄土高原,同
自然(zìrán)原因:
1.地形:以山地(shāndì)丘陵为主,起伏大
2.气候(qìhòu):亚热带季风气候(qìhòu),
3.河流:众多,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
1.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2.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3.非法采矿、采石,破坏表土
第十五页,共25页。
互动探究四:
根据下面材料探究总结(zǒngjié)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同学 们小组讨论,并将答案写在导学 案上相应位置)
材料三:近1 000 年间,随着(suí zhe)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加剧,黄河流域不仅 洪涝灾害频繁,而且多次出现连年持续的大范围干旱,旱年频度达40% ~ 60%, 大旱年5 ~ 10 年一遇。下表表示陕北地区1970~ 2000 年旱灾出现频率
年代 70 80 90 合计
小旱(次) 2 2 4 14
必修(bìxiū)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
第一节 区域(qūyù)水土流失及 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页,共25页。
第二页,共25页。
千沟万壑(qiān gōu wàn h
第三页,共25页。
第四页,共25页。
102°E
110°E 115°E
黄土高原区 位置(wèi zhi) 和范围
第十六页,共25页。
: 互动探究四
材料一:全国(quán ɡuó)水土流失年损失
估算表
项目
泥沙流失 养分流失 土壤保水量
粮食损失
损失量估算 58.6亿吨 3.34亿吨 5.4亿立方米 320万吨
损失额估算 143亿元 250亿元 0.65亿元
64亿元
土地资源废弃 100万亩 45亿元
材料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该区 间属陕北、晋西北和内蒙古伊盟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一、二副区,地面被切割成 筛状地貌,为多沙粗沙区,产沙量约占总产沙量的60%。在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 入黄河泥沙16 亿吨中,约4 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 ~ 10 厘米。由于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以致河床比两岸地面 高出4 ~ 10 米,形成“地上(dì shànɡ)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汛 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踞高临下,十分危险。
日月山
40°N
太 行 山 脉 35°N
34°N
秦岭
第五页,共25页。
▪ 每年每公顷(ɡōnɡ qǐnɡ)流失黄土75-150吨,甚至 225吨以上。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45.4万平方公里,占 总面积的71%。
世界(shìjiè)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第六页,共25页。
试验: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 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的植被 已经(yǐ jing)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严 重,哪一个水土流较轻?为什么?哪一因素影 响了水土流失?
第十九页,共25页。
▪ 请同学(tóng xué)们完成导学案中的 当堂达标检测。
第二十页,共25页。
▪ 读“我国某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 1.该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 )A ▪ A.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 B.地表崎岖,岩石裸露、石漠化
▪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荒漠
▪ D.植被(zhíbèi)稀少,广布沙质和砾质荒漠
2、对黄河下游 地区: (3) 黄河泥沙含
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量án 剧jìnɡ增) ,大量泥沙
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黄河下游成为
中
“ 地上悬河”,严重
游
威胁两岸地区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八页,共25页。
▪ 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梳理 (shūlǐ)本节课知识,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A
B
植被
第七页,共25页。
互动探究一:水土流失(shuǐtǔliúshī)的
影响因素:
问题(wèntí)一: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两种
不同坡度的区域C、D,两个区域都没有植
被的保护,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水土流 失哪个区域严重,哪个较轻?为什么?说 明哪一因素影响了水土流失?
C
D
地形
问题二:同样坡度、同样没有植被保护, 同样土质的两个区域,E是和风细雨,F 是暴雨倾盆(qīnɡ pén),哪个区域水土 流失严重?为什么?说明哪一因素影响 了水土流失?
中旱(次) 3 1 2 9
严重干旱(次) 2 5 4 14
第十七页,共25页。
合计(次) 7 8 10 37
平均持续时间(天) 22 29 38
1、对当地:
经济(jīngjì)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社会(shèhuì)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 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减少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地表径流能 力低。资料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森林与草原的分界。从
④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更多②黄土高原降水集 中(jízhōng)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 直节理发育 ④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抗侵蚀能力更低
▪ ①黄土土A质疏松②轮荒制度③开挖煤矿
▪ ④黄土垂直节理发育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
▪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⑤⑥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 8.读“黄土高原地区位置和范围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 A__太_行_山____(山脉)
问题三: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
域G是土质疏松的黄土,区域H是粘性较好的 粘土,哪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呢?为什么? 说明哪一因素影响了水土流失?
第八页,共25页。
E
F
气候
G
H
土壤
第九页,共25页。
互动探究二
结合教材的文字和图片(túpiàn),联系 已学的知识,探究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原因。小组讨论,把答案写在纸板上。
▪ B__长_城_(C_h_án_gc_hé(文ng化) 遗产)
▪ C_日_月_山_____(山脉)
▪ ▪ ▪
D(判_断2)_秦根黄_岭据土_(_q高_í_n原__lǐ的n__ɡ地_)_势(_特山_点脉_是)_____由__西__北__向__东__南__,倾斜
▪ ___。
河流流向
▪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_____________
陵南 地方 形 图
土南 流方 失丘
陵
(qiūlíng)
(nánfāng)
丘
水
(nánfāng)
陵 气
南 方气 温 (
30 15
候 图
摄 氏
0
度-15
我 国 有 色 金
)-30
属
分
丘
布
图
第十四页,共25页。
▪ ▪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A.黄土质地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
▪ B.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zhíbèi)保护
▪ D.人口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
▪ ▪
3.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①地质地震灾害 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③)D酸雨
No 地形、气候、植被、农业几方面分析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材料二: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区域是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汛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踞 高临下,十分危险。B.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dǎozhì)严重的水土流失。D______ __(山脉)。___。泾河
Image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第十页,共25页。
自 然 原 因 严重
(yánzh òng)水 土流失 人 的原因 为
原 因
位置的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气候-- 降水变率大,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强烈
土壤-- 黄土直立性,土质疏松,多孔隙
地形--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
植被--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地 表径流能力低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
不合 耕作制度-- 轮荒 理的
土地 利用
生产建设-- 采矿 建窑洞 修路
植被 破坏
营建宫殿 战争 伐木烧薪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第十一页,共25页。
资料(zīliào)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
区的分界,森林与草原的分界。
400毫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泾 河 渭河
▪ ___农__作___物__单__位__面__积___产__量__降__低___;__加__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自)黄然土灾高害原;地区形人成地“矛地盾上尖锐悬化河的”原因是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5.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较少,人地关系比较和谐
)B
▪ B.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 C.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恢复容易
▪ D.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较少,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 6.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 是( )
(háo mǐ)
黄
山地高原
土பைடு நூலகம்高
从地形、 气候、
原
植被、
的
农业几
过 渡
平原
方面分 析黄土
性
(píng 高原地
yuán) 理环境
的过渡
性。
第十二页,共25页。
分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成因的一般(yībān)思路和 方法
成因(chéngyīn)分析
第十三页,共25页。
互动探究三: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仅仅次于黄土高原,同
自然(zìrán)原因:
1.地形:以山地(shāndì)丘陵为主,起伏大
2.气候(qìhòu):亚热带季风气候(qìhòu),
3.河流:众多,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
1.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2.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3.非法采矿、采石,破坏表土
第十五页,共25页。
互动探究四:
根据下面材料探究总结(zǒngjié)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同学 们小组讨论,并将答案写在导学 案上相应位置)
材料三:近1 000 年间,随着(suí zhe)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加剧,黄河流域不仅 洪涝灾害频繁,而且多次出现连年持续的大范围干旱,旱年频度达40% ~ 60%, 大旱年5 ~ 10 年一遇。下表表示陕北地区1970~ 2000 年旱灾出现频率
年代 70 80 90 合计
小旱(次) 2 2 4 14
必修(bìxiū)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
第一节 区域(qūyù)水土流失及 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页,共25页。
第二页,共25页。
千沟万壑(qiān gōu wàn h
第三页,共25页。
第四页,共25页。
102°E
110°E 115°E
黄土高原区 位置(wèi zhi) 和范围
第十六页,共25页。
: 互动探究四
材料一:全国(quán ɡuó)水土流失年损失
估算表
项目
泥沙流失 养分流失 土壤保水量
粮食损失
损失量估算 58.6亿吨 3.34亿吨 5.4亿立方米 320万吨
损失额估算 143亿元 250亿元 0.65亿元
64亿元
土地资源废弃 100万亩 45亿元
材料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该区 间属陕北、晋西北和内蒙古伊盟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一、二副区,地面被切割成 筛状地貌,为多沙粗沙区,产沙量约占总产沙量的60%。在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 入黄河泥沙16 亿吨中,约4 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 ~ 10 厘米。由于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以致河床比两岸地面 高出4 ~ 10 米,形成“地上(dì shànɡ)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汛 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踞高临下,十分危险。
日月山
40°N
太 行 山 脉 35°N
34°N
秦岭
第五页,共25页。
▪ 每年每公顷(ɡōnɡ qǐnɡ)流失黄土75-150吨,甚至 225吨以上。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45.4万平方公里,占 总面积的71%。
世界(shìjiè)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第六页,共25页。
试验: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 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的植被 已经(yǐ jing)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严 重,哪一个水土流较轻?为什么?哪一因素影 响了水土流失?
第十九页,共25页。
▪ 请同学(tóng xué)们完成导学案中的 当堂达标检测。
第二十页,共25页。
▪ 读“我国某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 1.该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 )A ▪ A.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 B.地表崎岖,岩石裸露、石漠化
▪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荒漠
▪ D.植被(zhíbèi)稀少,广布沙质和砾质荒漠
2、对黄河下游 地区: (3) 黄河泥沙含
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量án 剧jìnɡ增) ,大量泥沙
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黄河下游成为
中
“ 地上悬河”,严重
游
威胁两岸地区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八页,共25页。
▪ 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梳理 (shūlǐ)本节课知识,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A
B
植被
第七页,共25页。
互动探究一:水土流失(shuǐtǔliúshī)的
影响因素:
问题(wèntí)一: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两种
不同坡度的区域C、D,两个区域都没有植
被的保护,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水土流 失哪个区域严重,哪个较轻?为什么?说 明哪一因素影响了水土流失?
C
D
地形
问题二:同样坡度、同样没有植被保护, 同样土质的两个区域,E是和风细雨,F 是暴雨倾盆(qīnɡ pén),哪个区域水土 流失严重?为什么?说明哪一因素影响 了水土流失?
中旱(次) 3 1 2 9
严重干旱(次) 2 5 4 14
第十七页,共25页。
合计(次) 7 8 10 37
平均持续时间(天) 22 29 38
1、对当地:
经济(jīngjì)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社会(shèhuì)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 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减少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地表径流能 力低。资料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森林与草原的分界。从
④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更多②黄土高原降水集 中(jízhōng)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 直节理发育 ④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抗侵蚀能力更低
▪ ①黄土土A质疏松②轮荒制度③开挖煤矿
▪ ④黄土垂直节理发育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
▪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⑤⑥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 8.读“黄土高原地区位置和范围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 A__太_行_山____(山脉)
问题三: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
域G是土质疏松的黄土,区域H是粘性较好的 粘土,哪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呢?为什么? 说明哪一因素影响了水土流失?
第八页,共25页。
E
F
气候
G
H
土壤
第九页,共25页。
互动探究二
结合教材的文字和图片(túpiàn),联系 已学的知识,探究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原因。小组讨论,把答案写在纸板上。
▪ B__长_城_(C_h_án_gc_hé(文ng化) 遗产)
▪ C_日_月_山_____(山脉)
▪ ▪ ▪
D(判_断2)_秦根黄_岭据土_(_q高_í_n原__lǐ的n__ɡ地_)_势(_特山_点脉_是)_____由__西__北__向__东__南__,倾斜
▪ ___。
河流流向
▪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