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道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通道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研究
李莹莹
【摘要】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AQ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作用。

方法 8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60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32例取在位内膜作为Eu-Em 组, 28例取异位内膜作为Ec-Em 组, 另20例正常子宫内膜妇科取正常子宫内膜作为Co-Em 组。

测定两组AQP-1与AQP-8的mRNA 及蛋白表达情况, 并对比分析。

结果 Ec-Em 组mRNA 与蛋白表达的△Ct AQP-1、△Ct AQP-8值为(11.98±2.34)、(0.06±0)、(11.09±0.59)、(0.02±0), 与其他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Em 组与Co-Em 组mRNA 与蛋白表达的△Ct AQP-1、△Ct AQP-8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较强的AQP-1表达, 异位内膜相比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有明显变化, 可见AQP 及其相关蛋白可能与EMs 病理发生与发展有关, 需加强重视。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水通道蛋白;血管内膜生长因子;作用DOI :10.14164/11-5581/r.2016.24.007·临床医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189)作者单位:528100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属于不断的过程, 对于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则成为国际性难题, 而研究认为从疾病发生初始阻断其种植十分关键[1]。

基于此, 针对子宫内膜种植期间子宫内膜细胞的迁徙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对于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其中以疏水性蛋白质最为重要, 介导液体转运及维持机体渗透平衡, 甚至还参与并促进细胞的迁徙, 以及调节糖原代谢、脂肪代谢等, 功能广泛[2]。

细胞迁徙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发展重要环节, 揭示EMs 病理发生与发展可能和AQP-1等有关。

为了进一步探讨AQP-1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关系, 本院实施了相关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妇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60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其中32例取在位内膜作为Eu-Em 组, 28例取异位内膜作为Ec-Em 组, 另20例正常子宫内膜妇科取正常子宫内膜作为Co-Em 组。

入选患者有完整临床资料, 自愿接受本研究, 同时排除心肝肾等功能异常、接受过其他激素或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Eu-Em 组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30.5±6.6)岁;已婚28例, 未婚4例。

Ec-Em 组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30.2±6.9)岁;已婚25例, 未婚3例。

Co-Em 组年龄20~47岁, 平均年龄(30.8±6.7)岁;已婚19例, 未婚1例。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AQP-1与AQP-8的mRNA 测定 采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AQP-1与AQP-8的mRNA 表达情况, 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后液氮速冻, 放置在-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检测时用Trizol 提取标本
总RNA ;对RNA 纯度进行检测, 确保样本RNA A260/280在1.8~2.0。

每个样本分别取总RNA 2.5 μg 实施逆转录, 取其产物2 μl 的cDNA 作为模板, 采取荧光定量PCR 仪实施PCR 扩增, 并采取熔点曲线进行PCR 反应特异性判断, 根据△Ct(荧光曲线所得)计算结果, 计算方法为△Ct AQP-1= Ct AQP-1-Ct GAPDH , △Ct AQP-8=Ct AQP-8-Ct GAPDH 。

1. 2. 2 AQP-1与AQP-8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行测定。

将子宫内膜组织剪碎, 置入裂解液冰实施快速匀浆, 并放置在冰上40 min, 以14000 r/min 的离心速度在4℃下离线处理, 15 min 后取上清液;利用BCA 法实施蛋白质定量, 分装保存;每个样品均取50 μg 实施SDS-PAGE 电泳分离, 电压为80 V, 时间为1.5 h, 电泳之后以硝酸纤维素膜湿转化, 电流为175 mA, 时间为45 min, 之后以牛奶封闭处理1 h, AQP-1与AQP-8一抗均采取鼠单克隆抗体, 二抗则为HRP 标记的山羊抗小鼠免疫球蛋白(Ig)G(H+L), 之后以化学发光显色试剂盒显影与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仪成像, 最后用Quantity one 软件处理[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内膜中AQP-1与AQP-8的mRNA 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 并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Ec-Em 组mRNA 与蛋白表达的△Ct AQP-1、△Ct AQP-8值为(11.98±2.34)、(0.06±0)、(11.09±0.59)、(0.02±0), 与其他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Em 组与Co-Em 组mRNA 与蛋白表达的△Ct AQP-1、△Ct AQP-8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常见妇科疾病, 尽管其发病病因与机制目前无确切统一定论, 但普遍认为与水通道蛋白家族(AQPs)有关[4]。

AQPs可介导液体转运, 维持机体的渗透平衡, 同时还能参与细胞的迁徙以及调节脂肪与糖代谢等, 有着十分广泛的功能。

近几年, 一些研究显示AQPS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生及发展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细胞迁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环节, 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发展和AQPs密切相关[5]。

此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形成的主要因子, 而且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有着重要作用[6]。

基于此, 作者参阅相关文献及结合自身经验, 认为AQPS及其mRNA等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需加强研究与探讨。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AQPS成员之一AQP-1的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AQP-1的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在位内膜(P<0.05)。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AQP-1的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正相关, 这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在位内膜决定论”提供了新的依据, 同时证实异位内膜组织中前述二者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显示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能有协同关系, 共同促进其发生与发展, 同时本研究显示异位内膜中AQP-8的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 与相关文献结果类似[7]。

综上所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较强的AQP-1表达, 相比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妇女有明显变化, 可见AQP及其相关蛋白可能与EMs病理发生与发展有关, 需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韦成厚, 牛刚, 沈宏伟, 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20(3):156-159.
[2]廖百花, 张秋实, 赵爱萍, 等. 水通道蛋白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广东医学, 2013, 34(16):2450-2453.[3]宋誌, 庞淑洁. 水通道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7):811-813, 817.
[4]韦成厚, 牛刚, 沈宏伟, 等. 水通道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4):310-312.
[5]韦成厚, 周蓓, 牛刚, 等. 水通道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广东医学, 2011, 32(10):1350-1352.
[6]郭晓燕, 吴瑞瑾, 林俊, 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和异位内膜水通道蛋白的表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7(6):1015-
1018.
[7]郭晓燕. 水通道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 浙江大学, 2011.
[收稿日期:2016-11-10]
表1 三组AQP-1、AQP-8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x-±s)
组别例数
△Ct AQP-1△CtAQP-8
mRNA蛋白表达mRNA蛋白表达
Co-Em组2015.67±0.940.13±0.04 8.79±0.520.12±0.04 Ec-Em组28 11.98±2.34a 0.06±0a11.09±0.59a 0.02±0a Eu-Em组3214.56±1.760.09±0.02 8.67±0.970.68±0.04注:与其余两组比较, a P<0.05
免疫组化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差异
的分析
麦碧 胡桂英 张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差异
的效果。

方法 60例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各20例)患者及20
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CINⅠ级、CINⅡ级、
CINⅢ级、宫颈癌患者的P16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例数分别为1、16、3、0例, 0、13、5、2例,
0、11、5、4例, 0、5、7、8例。

不同病变程度患者P16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表达强度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增加。

结论 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实施P16免疫组化检测, 能使患
者的诊断更加正确,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能为后期的治疗方式提供有利依据, 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
运用。

【关键词】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P16蛋白
DOI:10.14164/11-5581/r.2016.24.008
作者单位:511400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