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将进酒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
一、注音
将.进酒(qiānɡ)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ɡ) 金樽.(zūn) 岑.夫子(cén)
钟鼓馔.玉(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沽.取(ɡū) 千金裘.(qiú)
烹.羊(pēnɡ) 跌宕.(dànɡ)
二、解释词义
1.将.进酒请
2.人生得意须.尽欢应当
3.烹羊宰牛且.为乐暂且
4.请君为.我倾耳听替,给
5.钟鼓馔.玉吃喝
6.径.须沽.取径:即,就;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7.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
8.呼儿将.出换美酒拿
9.与尔同销.万古愁通“消”,消除,解除
三、积累名句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①君不见高堂
..(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
②古来圣贤皆寂寞
..(被世人冷落)
③钟鼓馔玉
..(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
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
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
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
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
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
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
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②会须
..(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
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
解析:B项,①qiānɡ,③jiānɡ,拿;C项,“沽”,买;D项,“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A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A项,你/形容词词尾,不译。
B项,只。
C项,介词/动词。
D项,不要/不能。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①经营者对稽查人员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限定日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________。
②中国足协________王俊生发表声明,决定不再聘用英国人霍顿为中国男足主教练。
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于________整个教学改革具有“牵牛鼻子”的作用。
A.申辩授权推行 B.申诉授权推动
C.申辩受权推动 D.申诉受权推行
解析:“申辩”:申述理由,加以辩解。
“申诉”:对上级或法院提出意见或重新处理的要求;“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
“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推动”:指使工作展开。
“推行”:推广施行。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5~6题。
将进酒
李贺
玻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5.前五句写筵席的华贵丰盛,主要运用了夸张、借喻等修辞手法,渲染宴席上的欢乐沉醉气氛。
6.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
答案:形象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
诗人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8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7.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8.“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语言运用
9.请你从下面四个“是”字句中任选一句作为段首句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这一学派思想的理解。
要求:①运用两种修辞方法;②不超过80字。
北大哲学系著名教授王博在《心灵的四季》的讲座中指出,可以用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墨、道、法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即:①儒家是心灵之春,②墨家是心灵之夏,③道家是心灵之秋,④法家是心灵之冬。
答案:(示例一)儒家是心灵之春。
这个学派充满着温度,无论儒家的经典,还是儒者的生命。
经典和生命的温度都来自于共同的地方,这就是作为其思想核心的仁。
(示例二)墨家是心灵之夏。
夏天,一切都是那么奔腾和豪放,世界显得比春天更拥挤,当然,也更紧密。
这非常类似于墨家的气质。
这个学派给世界的最大感觉便是火一般的理想和热情。
(示例三)道家是心灵之秋。
秋天也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成熟当然意味着成长和反省,尤其是对于春天和夏天的反省。
因此,道家是最能够体现秋天精神的学派。
(示例四)法家是心灵之冬。
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天寒地冻的冬天给人以安定和冷酷的感觉,世界笼罩在一种简单而冰冷的秩序之中,单调而寂静。
这似乎就是法家有些冷酷的心灵。
10.以“莫言”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的理由,宣布中国“寻根文学”代表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示例一)莫言因“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的理由被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中国“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家。
(示例二)莫言是中国“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因“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的理由被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读书铺、读书山、读书台
汪金友
从昆明往西到大理,刚出市区不远,就发现一个地名的标牌,叫“读书铺”。
急喊导游:“这个地方叫读书铺?”导游回答:“是啊,这不仅是一个村名,而且还有一个火车站。
”全车人都点头,这地名,有点意思。
可是,为什么叫“读书铺”呢?是不是曾经有读书人,在这里搭建了一个铺?或者是这里的村民,都喜欢读书?下车之后,请教当地的老者,才知道了这个地名的来历。
读书铺村位于云南省安宁市太平镇,距昆明市区23公里,紧靠成昆铁路。
相传安宁曾有一个财主的儿子,一直不爱读书。
财主无奈,便带他赶往昆明拜师。
走到“读书铺”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河边有两块光滑的大石头,于是各占一块躺下休息。
不一会财主醒了,儿子却怎么也喊不醒。
这时来了一位农夫,告诉财主,这两块石头一块叫“醒石”,一块叫“睡石”,财主睡的是醒石,儿子睡的是睡石,只要把他抱在醒石上,很快就会醒过来。
财主赶紧把儿子抱到醒石上,不一会他果然自己醒了。
而且像变了一个人,从此用功读书,最后顺利入仕。
这个故事传开后,很多父母,都把不爱学习的孩子抱到“醒石”睡一觉,效果非常明显。
后来又有人在这块石头上搭了一个铺,就叫“读书铺”。
可惜这只是个传说,两块石头,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要真有这样的“醒石”,那争着要让自家孩子到这里“睡一觉”的家长,还不挤破脑袋?但“读书铺”这三个字,还是会给人很多美好的遐想。
在一个静静的河边,搭一间茅草的小铺,听着潺潺的流水,闻着芬芳的花香,然后捧起一本书,沉在其中,醉在其中,该是一种多好的享受。
在山西忻州,还有一个地方叫“读书山”。
在山上读书的人不少,为什么只有这座山叫“读书山”?原来,此山原名舟山,当年的文学名士元好问,曾经在此山间的福田寺隐居读书6年。
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为此题词:“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
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
”此后,舟山更名为读书山,并被称之为“忻州八景”之一。
这应该是典型的山以人名。
说到元好问,很容易让人想起他在《摸鱼儿·雁丘词》中那句千古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样的才子,堪配青山改名。
当然,我们还得感谢赵秉文,正因为他的慧眼识才,才多了一座读书的山峰。
比起“读书铺”和“读书山”来,更多的是“读书台”。
南京城南江宁路西侧,有一个“周处读书台”。
周处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发奋读书,并有所建树。
他曾经担任吴国的东观左丞,其堂宅名为“子隐堂”。
因他曾在这个地方读书,所以称“周处读书台”。
四川江油市太平镇北,有一个“李白读书台”。
传说李白家住在青莲场边的阴平古道旁。
因常有商旅往来,不免受到尘世烦扰,影响读书。
于是,李白选中了一座叫点灯山的小山,白天黑夜都在那里读书。
后人景仰,山中犹有读书台,青莲居士几时来。
此外,还有湖北秭归的“屈原读书台”、湖北沔城的“诸葛亮读书台”、河南洛阳的“曹植读书台”、江苏常熟的“昭明太子读书台”、安徽潜山的“王安石读书台”、河南光山的“苏东坡读书台”、四川省射洪的“陈子昂读书台”等。
读书,是人生永远的追求。
无论驻足“读书铺”、攀登“读书山”还是静思“读书台”,都会激发我们读书的乐趣和欲望。
(来源:解放日报)
写作与应用
1.技法总结
(1)想象奇特,豪放飘逸。
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开头四句写悲,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用比喻向人们暗示时光流逝的迅疾,一去不返。
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极具震撼力。
(2)用典精当,耐人寻味。
诗人恰当地使用了曹植宴平乐之典,用曹植自况。
通过曹植的放旷来写自己,又把曹植的诗句,化为自己的诗句,用得恰当、自然、耐人寻味。
(3)句式参差多变,极富表现力。
全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缀(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随性,《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2.写作连线
【角度】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
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请依据文意,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示例】
诗仙李白,在一生当中受到过多少刺激和打击,包括无处寻生、贫困潦倒、贬官降职、失去亲友,但他一直拥有一颗自信的心,才可以取得最终的成功,成为诗文界的“第一人”。
而当今又有多少人为自己的命运而愤愤不平,甚至有人为一点芝麻大的事情跳楼自杀……哪怕真的遇到天大麻烦,都应该正确地对待,应该坦然接受挑战,化磨难为动力,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人可以活得平凡,但不能过得平庸。
有句名言说得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也许,我没有惊人的容貌,没有优越的家境,没有超人的智慧,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但是只要我怀着饱满的情绪,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有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就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轰轰烈烈。
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对自己无奈,不要对自己失望,更不要对自己放弃,信心就是你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