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1.(12分)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CH
3CH=CH
2
)中含有的官能团(填名称),A中官能团的电子式
__________ 。
(2)由 CH
2=CH
2
制得有机物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_,反应类型
是 __。
(3)A与B合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
(4)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CH
2==CH
2
+H
2
O CH
3
CH
2
OH 加成反应
(2)碳碳双键
(3)CH
2==CHCOOH+CH
3
CH
2
OH CH
2
==CHCOOCH
2
CH
3
+H
2
O 取代反应
(4)nCH
2==CH
2
【解析】(1)丙烯属于烯烃,含有碳碳双键。
(2)乙烯也含有碳碳双键,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的中官能团是羟基,电子式为。
(3)丙烯醛氧化生成丙烯酸B,结构简式为CH
2
=CHCOOH。
丙烯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
(4)乙烯也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2.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酯化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菜籽油、牛油、花生油都属于酯类
D.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醛基,所以是单糖
【答案】C
【解析】A项,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了麦芽糖。
B项,单糖不能水解。
D项,葡萄糖之所以是单糖,是因为其不能水解
3.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答案】C
【解析】乙酸的分子式为C
2H
4
O
2
,链状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
所以混合物中碳原子和氢原子
的个数比始终是1︰2,质量比6︰1。
因为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氢的质量分数为1-a,其中碳原子的质量分数是,所以答案是C。
4.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B.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D.乙醇在铜粉存在下与氧气反应
【答案】B
【解析】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
则A.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是酯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A错误;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生成硝基苯和水,属于硝化反应,C 错误;D.乙醇在铜粉存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属于氧化反应,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加成反应判断
5.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CH
3Cl B.CH
2
Cl
2
C.HCl D.CCl
4
【答案】C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和HCl,无论有机产物有几种,则无机产物只有一种HCl,所以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HCl,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甲烷取代产物的判断
6.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水与冰
B.O
2与O
3
C.
D.
【答案】D
【解析】A中水和冰为同一种物质,O
2与O
3
为同素异形体,C中两者为同一物质,D中两者分子
式相同,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化学用语的应用
7.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的是
A.蔗糖B.葡萄糖C.蛋白质D.油脂
【答案】B
【解析】A.蔗糖是二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B正确;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错误;D.油脂属于酯类,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水解判断
8.下列反应最能体现“原子经济”的是
A.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B.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苯和液溴反应制取溴苯
【答案】B
【解析】A、发生的取代反应,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混合物,原子利用率不到100%,故说法错误;B、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原子利用率100%,故说
法正确;C、铜和浓硝酸反应除生成硝酸铜外,还生成NO
2、H
2
O,原子利用率达不到100%,故
说法错误;D、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也达不到100%,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反应和原子经济等知识。
9.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C
5H
10
B.C
2
H
6
O C.C
2
H
4
D.C
2
H
4
Cl
2
【答案】C
【解析】A、烯烃和环烷烃是同分异构体,C
5H
10
符合的通式C
n
H
2n
,此物质不一定纯净物;B、
C
2H
6
O可能是醇,也可能是醚,故不一定是纯净物;C、C
2
H
4
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是纯净物;
D、存在的结构简式:、,不是纯净物。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
10.某酯经水解后可得酸A及醇B,醇B经过氧化后可得A,该酯可能是
①②③
④⑤
A.①③④B.②④C.①③⑤D.④⑤
【答案】B
【解析】酯经水解后可得酸A及醇B,醇B经过氧化后可得A,这说明A和B中碳原子数是相同的,①③⑤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酯类水解以及羟基、醛基和羧基之间的转化。
11.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B.在1500℃以上能比较完全地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混合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HC1的物质的量最大
D.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和H
2
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答案】D
【解析】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A正确;B、甲烷在1500℃以上能分解成炭黑和氢气,B正确;C、甲烷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混合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HC1的物质的量等于甲
烷的物质的量,最大,其余的有机产物的和等于甲烷的物质的量,C正确;D、甲烷的化学式为
CH
4,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
和H
2
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D错误。
故选D。
【考点】考查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12.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2CH
3CH
2
OH+2Na―→2CH
3
CH
2
ONa+H
2
↑
B.C.
D.CH
3COOH+CH
3
CH
2
OH CH
3
COOCH
2
CH
3
+H
2
O
【解析】A、钠与乙醇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苯和硝酸、浓硫酸,混合后加热,苯中的氢原子被硝基所代替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C、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烷,所以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D、乙酸中的羟
基被CH
3CH
2
O-代替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的相关知识。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Cl
4可由CH
4
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乙醇分子中含有醛基
C.75%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D.只用水就能鉴别苯和四氯化碳【答案】B
【解析】CCl
4可由
CH4
通过取代反应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选项A正确;乙醇分子结构中不
含醛基,选项B不正确;75%的乙醇溶液可常用于医疗消毒,选项C正确;用水就能鉴别苯和四氯化碳,可根据水层是上层或下层来区分,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乙醇的结构特点、应用及苯和四氯化碳的鉴别方法等。
14.把质量为m克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且铜丝质量仍为 m克的是
A.无水乙醇B.稀硫酸C.稀硝酸D.石灰水
【答案】A
【解析】铜丝灼烧成黑色.是生成了CuO:2Cu+O
2
==2CuO,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乙醇
中,CuO与乙醇反应:CuO+C
2H
5
OH→CH
3
CHO+Cu+H
2
O,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A正确;
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稀硫酸中,CuO与硫酸反应,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B错误;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稀硝酸中,CuO、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C错误;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石灰水中,CuO与石灰水不反应,质量变重,故D错误;
【考点】考查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
15.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其中B和D的玻璃导管是插入到小试管内液面以下)的
【答案】A
【解析】制取乙酸乙酯应该是向试管中先加入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待混合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给混合物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由于乙醇容易挥发,乙酸沸点也不高,因此产生的乙酸乙酯与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会沿导气管金属收集试管中,可以利用乙醇容易溶于水,而乙酸与饱
和Na
2CO
3
发生反应产生容易溶解的乙酸钠而被除去,乙酸乙酯在饱和和Na
2
CO
3
溶液中难溶,
密度比水小,分层的性质,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故收集试管的液体是饱和Na
2CO
3
溶液,为了
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导气管应该在液面以上。
故制取装置是A。
【考点】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正误判断的知识。
16.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应采用的简便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D.使混合气体中的乙烯气体发生加聚反应
【解析】A.乙烷、乙烯都不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达
到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目的。
错误;B.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乙烯发生反应产生液态1,2-二溴乙烷,而乙烷是气体,从而达到分离除杂的目的,正确;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
跟氢气反应,反应条件高,在实验室难达到,而且反应现象不明显,不能用于除杂,错误;D .乙
烯发生加聚反应条件高,反应慢,而且反应现象不明显,因此不能使混合气体中的乙烯气体发生
加聚反应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考点】考查混合气体中杂质除去方法正误判断的知识。
1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
2CO
3
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
5
H
12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
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答案】A
【解析】A.乙酸可以与Na
2CO
3
溶液发生反应,有气体产生,而乙酸乙酯与Na
2
CO
3
溶液不能反应,
分层,因此可用Na
2CO
3
溶液加以区别,正确;B.戊烷(C
5
H
12
)有CH
3
CH
2
CH
2
CH
2
CH
3
、
(CH
3)
2
CHCH
2
CH
3
、(CH
3
)
2
C (CH
3
)
2
三种同分异构体,错误;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而聚氯乙烯和
苯分子中均不含有碳碳双键,错误;D.糖类中的二糖、多糖、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而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8.(8分)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
经实验可知:
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②A遇碘水变蓝色;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分别写出A、C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
(2)(C
6H
10
O
5
)
n
+nH
2
O nC
6
H
12
O
6
;
C
12H
22
O
11
+H
2
O C
6
H
12
O
6
+ C
6
H
12
O
6
葡萄糖果糖
【解析】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证明含有醛基,则B是葡萄糖,②A遇碘水变蓝色;则A是淀粉溶液;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则C是蔗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1)A是淀粉溶液;B是葡萄糖溶液;C是蔗糖溶液。
(2) A水解的方程式是:
(C
6H
10
O
5
)
n
+nH
2
O nC
6
H
12
O
6
; C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12
H
22
O
11
+H
2
O
C
6H
12
O
6
+ C
6
H
12
O
6。
【考点】考查物质的判断与鉴别、物质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19.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植物种子
【答案】A
【解析】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属于盐析,是物理变化,A 正确;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黄色属于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B错误;C.在蛋白质
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属于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C错误;D.用稀释的
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植物种子属于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以蛋白质的性质为载体,重点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考查学
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该类试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这是由于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旧化学键的
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但只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等过程
中有化学键的断裂,NaCl溶于水等中有化学键断裂,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
出HCl气体等过程中有化学键的形成,但这些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分馏;④挥发、升华;⑤吸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⑦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氢化、水化、皂化、
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脱水;③干馏、爆炸;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
20.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CO
3
溶液鉴别
【答案】B
【解析】A.乙酸含有羧基,油脂都属于酯类,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A正确;B.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蔗糖、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均是葡萄糖,C正确;D.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放
出CO
2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因此三者能用饱和Na
2
CO
3
溶液鉴别,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性质、鉴别等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属于有机化学基础中必考部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平时要重点关注必修二中几种重要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性质与应用。
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尤其要注意高分子化合物和高级脂肪酸的区别,高级脂肪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酯化⑤水解⑥氧化⑦中和
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D
【解析】①因含有羟基、羧基,则能发生取代反应,故①选;
②因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故②选;
③因与﹣OH相连的C的邻位碳原子上有H原子,则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③选;
④因含有羟基、羧基,则能发生酯化反应,故④选;
⑤含有酯基,则能发生水解反应,故⑤选;
⑥含有碳碳双键、﹣OH,能发生氧化反应,故⑥选;
⑦因含有羧基,则能发生中和反应,⑦选;
故选D.
22.实验测得乙烯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A.25%B.27.5%C.72.4%D.75.0%
【答案】C
【解析】乙烯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14.5×2=29,假如其中乙烯、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28x+32y)÷(x+y)=29,解得x:y=3:1,所以乙烯的质量分数是[28×3÷(28×3+32×1)]×100%=72.4%,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气体的含量的计算的知识。
23.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
2SO
4
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
2
CO
3
溶液的液面上
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A.有部分H
2SO
4
,被蒸馏出来了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了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了
【答案】C
【解析】A、硫酸属于难挥发性酸,A项错误;B、乙醇不与碳酸钠反应,B项错误;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项正确;D、乙酸乙酯与碳酸钠不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
24.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的C=C键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
D.乙烯分子的C=C键都容易断裂
【答案】D
【解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乙烷属于饱和烃,正确;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乙烷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乙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正确;C.乙烯分子的C=C键中两个键结合的牢固程度不相同,其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另一个容易断裂,正确;D.乙烯分子的C=C键中结合的牢固程度不相同,因此不都容易断裂,错误。
【考点】考查烷烃、烯烃性质的分析应用的知识。
25.下列烷烃中,能由烯烃与H
2
按物质的量1:1加成制得,并且相应的烯烃有两种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A、中在1号和2号碳原子间、2号和5号碳原子间可以存在双键,故A
正确;B、中能存在双键的位置只有一个,故B错误;C、中只能在3
号和4号碳原子之间可以存在双键,故C错误;D、中任何两个碳原子间均不
能存在双键,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烯烃的性质、同分异构现象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根据烷烃判断相应的烯烃,会根据烷烃结构去掉相邻氢原子形成碳碳双键。
加成反应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根据加成原理采取逆推法还原C=C双键,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碳碳双键的位置。
26.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
4B.C
2
H
6
C.C
3
H
6
D.C
6
H
6
【答案】A
【解析】相同质量烃CxHy燃烧,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耗氧量越多。
A.CH
4
中H原子
与C原子个数比为4:1;B.C
2H
4
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4:2=2:1;C.C
2
H
6
中H原子
与C原子个数比为6:2=3:1;D.C
6H
8
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8:6≈1.3:1。
所以,相同
质量的各烃中甲烷的燃烧耗氧量最大。
选项A正确。
27.按系统命名法下列名称不正确的是( )
A.1一甲基丙烷B.2一甲基丙烷
C.2,2一二甲基丙烷D.3一乙基庚烷
【答案】A
【解析】A.烷烃的命名中出现1-甲基,说明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的,该有机物最长碳链含有4个C,没有支链,正确命名为丁烷,故A错误;B.2-甲基丙烷,主链为丙烷,在2号碳原子含有1个甲基,该命名满足烷烃命名原则,故B正确;C.2,2一二甲基丙烷,在2号碳原子含有2个甲基,该命名满足烷烃命名原则,故C正确;D.3-乙基庚烷,该有机物主链为庚烷,在3号C原子含有一个乙基,该命名满足烷烃命名原则,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的相关知识。
28.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
B.含C
18
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石油裂解主要目的是得到短链的不饱和烃
D.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A.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以用干馏方法获得苯和甲苯,但是煤的成分中并不含有苯、甲苯等有机物,它们是煤在干馏时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故A
错误;B.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C
5-C
11
烷烃的过程采用催化裂化的方法,故B正确,故B正确;
C.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故C正确; D.煤的气化是煤
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
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
2
在催化剂作
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
2
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都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了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的相关知识。
29.已知:①1mol某链烃最多能与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②1mol该氯代烷能与7molCl
2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氯的氯代烷。
该烃可能是()
A.CH
3CH=CH
2
B.CH
2
=CHCH=CH
3
C.CH
3
CH=CHCH
3
D.CH
2
=CH
2
【答案】A
【解析】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1 molHCl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含有1个C=C键,1mol该氯代烷能和7molCl
2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说明氯代烃分子中含有7个H原子,其中1个H原子为链烃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引入的,所以链烃分子中含有6个H原子,
选项中只有CH
3CH=CH
2
符合,答案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30.能用来鉴别乙醇、四氯化碳、己烷、己烯四种无色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金属钠B.溴水C.氢溴酸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金属钠与四氯化碳、己烷、己烯等都不发生反应,不能鉴别,A项错误;B.四氯化碳、己烷不溶于水,但能与溴水发生萃取,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有色层在下层,己烷密度比
水小,有色层在上层,己烯含有C=C,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乙醇与水混溶,可
鉴别,B项正确;C.氢溴酸与乙醇混溶,与己烷和四氯化碳发生萃取现象,氢溴酸和己烯反应
但无明显现象发生,不能用来鉴别,C项错误;D.加入NaOH溶液,与乙醇互溶,己烷和乙烯、四氯化碳发生萃取现象,己烷和乙烯的密度均不水小,无法鉴别,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
31.某有机物的结构为:HO–CH
2–CH=CHCH
2
–COOH,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水解B.酯化C.加成D.氧化
【答案】A
【解析】A、没有酯基,不能水解,故正确;B、含有羧基和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故错误;C、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故错误;D、碳碳双键或羟基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错误。
【考点】官能团的性质
32.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乙苯的一氯代物共有 3 种不同结构
B.苯乙烯和氢气生成乙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
D.等质最的苯和苯乙烯燃烧耗氧量相同
【答案】A
【解析】A.乙苯的等效氢有苯环上的邻、间、对3种,侧链乙基上有2种,共5种等效氢,则
乙苯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不同结构,错误;B.碳碳双键断开,发生加成反应,正确;C.苯中
12个原子共平面,乙烯中6个原子共平面,则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正确;D.苯和苯乙烯的最简式都为:CH,最简式相同,则等质量的苯和苯乙烯燃烧消耗氧气的量
相同,正确。
【考点】考查等效氢与一氯代物的关系、加成反应的特点、原子共面、最简式与耗氧量的关系的
知识。
33.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A.水B.NaOH溶液C.CCl
4
D.NaI溶液
【答案】C
【解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C内装的试剂的作用为检验生成的溴化氢,利用溴化氢电离出的溴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溴化银,由此来检验溴和苯发生了取代反应,但溴会对HBr产生干扰,因此
A中液体的作用就是除掉HBr中的Br
2,据此可得下列结论:A.Br
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HBr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故不能除掉Br
2
,故A错误;B.HBr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B错误;
C.Br
2易溶于CCl
4
,HBr不溶于CCl
4
,故C正确;D.HBr在Na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被吸收,
故D错误。
【考点】苯的性质。
34.将lmol CH
4
和适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甲烷和氧气均无剩余,且产物均为气体(10l kPa,120℃),其总质量为72 g,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4 g/mol
B.若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充分吸收后恢复至(10l kPa,120℃),则压强变为原来的l/3
C.反应中消耗的氧气为56 g
D.若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则可全被吸收,若通过浓硫酸,则不能被完全吸收
【答案】D
【解析】A.1mol CH
4质量为16g,而产物总质量为72g,根据化学式可知,产物中有2molH
2
O,
质量为 36g,则CO与CO
2总质量是36g,设有 xmol CO和(1-x)mol CO
2
,28x+44-
44x=36,x=0.5,所以产物中有 2molH
2O 0.5molCO 0.5molCO
2
,平均摩尔质量 =总质量
/总物质的量=72/(2+0.5+0.5)="24" g/mol,A项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产物中有
2molH
2O 0.5molCO 0.5molCO
2
,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后,水被吸收,剩余气体为 CO和CO
2
,物
质的量的和为0.5+0.5=1mol,则压强变为原来的 1/(2+1)=1/3,B项正确;C.1mol CH
4
质量为16g,而产物总质量为7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消耗的氧气为 56 g,C项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产物为CO、CO
2
和水,通过碱石灰后,CO不能被吸收,通过浓硫酸后,CO也不能被吸收,D项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烷烃的性质,有机化学计算等知识。
35.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苯、汽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甲烷、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A.苯、汽油都是碳氢化合物,而植物油属于酯,是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错误;B.甲烷、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正确;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是把核能转化成电能,错误;D.糖类中的多糖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而糖类中的单糖、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