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园艺2014年第12期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
方娟婵
(广东省广州市绿化公司510000

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源头阐述了古典造园的设计理论,采用自上而下、由合而分的阐述模式解释了古代造园的思想和方法,以期对我国古代的传统造园原理进行追根溯源式的详细分析、归纳,揭示传统造园的文化内涵和造园手法,丰富我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并试图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迪和借鉴作用。

古典园林;哲学观;体现
1.2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人居环境的营造上往往表现
为“因天时、就地利”,肯定自然,顺应自然。

鼓励人们寻
找恰当的形式和姿态,与自然融为一体。

一部中国建筑
史,大至城市,小到建筑单体,无不如此顺应自然,融入
自然。

[2]《管子·乘马》讲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
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堤防
省”。

[3]同样,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园林
的发展,并成为传统园林重要的创造原则。

《园冶·相
地》指出:“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
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4]以天
然之趣为最高追求,在营造过程中努力构造天然之趣。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促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因
借自然”、“师法自然”的营造原则,竭力营造人与自然
的融合。

2古代造园与哲学内涵的体现
在古代朴素哲学观、宇宙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古
人使用一种与今人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园林营造。


古人的营造原则里,空间的各种构成元素被均等对待,
空间景观设计没有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的先后主次之
分,它们都是构成空间景观的实体元素。

此外,古人注
重景观空间的整体布局,以宇宙空间为模型积极进行
空间景观的营造;师法自然,把自然作为学习效仿的对
象,认为自然的朴素美是最美的。

自然中蕴含着天地宇
宙运行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是人本身的运行规律,并以
融入自然为最高追求。

同时,在设计中又注重“相地”和
因借自然,因地制宜灵活地进行设计,空间组织有模式
又有变化。

古人造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空间
意境,追求园林整体风格的质朴自然,平中见奇,常中
见鲜,于简洁中率真,于质朴中求完美。

景观实体要素
讲究清新别致、气韵生动,透出小巧灵动的气息。

2.1“合”—自上而下的园林营造模式
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的先分后合的思维方式不
同,中国传统思维长于整体思维,是一种先合后分、先
整体后局部的思维模式。

中国古人这种独特的思维方
式,要求解决问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到局部,对应中国古典园林滥觞于商周,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
宋,发达于明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园林文化最丰富的遗产之
一。

她不仅综合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
建筑、雕刻、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
国的传统哲学思想[1]。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便是中国古典
园林的起源,发展而成为世界园林奇葩的根源。

中国古
典园林源自先民对生态环境的长期生活积累,源自对
自然的恐惧、敬畏、神秘的心理,这种崇拜和向往的心
理使人们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结合起来,竭尽全力
用可能的形式加以模仿。

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的
传统哲学思想入手,欲求其体,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
问题可迎刃而解。

1中国古代的哲学观
中国古代哲学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
不仅是一种哲学观,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和审美原
则。

“天人合一”中的“人”是指芸芸众生的凡人,“天”则
大都理解为宇宙大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
中对天人关系的基本命题,强调“天道”和“人道”或“自
然”和“人为”的和谐统一。

1.1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的身体被包围在天地宇宙之
中,天地与人都是气构成的,天地的本性与人的本性也
是统一的,万物都是人的朋友。

人和天地的运行规律是
一致的,天地宇宙就是人的老师。

人可以参照天地的构
成、运行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举止。

这种“天人合一”
的思想决定了古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准则,并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
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它不仅影响古人的
言行,也影响他们做事的方法和审美观,古典园林作为
一种人工产物,其设计营造也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深
刻影响,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中国古代的
规划设计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的有机
联系,运用天人合一思想,讲究主从有序,[2]从而把人与
自然、我和宇宙加以统一,并视为设计应该普遍遵循的
原则。

60〇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年第12期现代园艺到园林的营造上就是:先有构思,
决定园林整体的营造方向,形成整体的空间布局形态。

再由整体出发,
根据最初的空间构思,
营造下一层次(局部)的景观构成单元,细化设计步骤,逐步完成各项景观要素的空间布
局。

这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代造园中,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如建筑、山水、花木等被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是经由一步一步地推导生长在场地中的有机构成要素。

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补充,共同参与构成“场空间”
的形态,形成各种怡人的景观环境,并力图营造一种有精神内涵的空间氛围及意境。

中国传统造园遵循一种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景观实体要素的营造原则。

2.2“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哲学观,
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原则。

在园林中,
“人”是指人工营造的各种景观实体要素及其构成的景观氛围,
“天”指宇宙空间结构模型及其组织运行原则。

中国古代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最高追求,认为人和宇宙万物的基本运行规律是一致的,人是自然宇宙空间中的一部分,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与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相同。

这种思想主要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认为人的运行规律和宇宙的运行
规律是一致的。

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是人效仿学习的
对象。

“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古人的思维、言行、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
的各个领域,以及中国古典园林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最重要的设计思想。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园积极效法宇宙自然,以宇宙的空间结构模式作为园林的空间结构模型;以宇宙的运行规律作为自身的空间组织和营造原则。

五行、八卦就是古人对宇宙空间结构及其组织运行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它们被古人应用在园林的具体营造中,形成中国传统园林独特的空间布局形式和构成形态。

“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最高的设计组织和营造原则。

中国古代朴素的“天地宇宙”观是中国传统园林最
初的效仿对象,形成园林营造中的“法天象地”以及“仙
山神水”、“一池三山”等布局形式。

中国传统园林是古人宇宙空间观的艺术化表现,园林的形态和内容是古人宇宙观和审美观的具体表现。

2.3“返朴归真”
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受到老庄“师法自然”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朴素”、“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最高的审美要求,追求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营造思想和“返朴归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这使得中国的传统园林表现出迥异于西方的形式:在空间布局、建筑、
山水、植物的配置上“师法自然”,极力简化人工痕迹,
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

景观布置注重步移景异、灵活多变、因借自然,积极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效果,追求清新质朴的自然美和形式美,处处体现出对自然的赞颂。

空间整体布局,突出自然的曲线,极力回避以中轴线为基准展开左右对称或直线布局的模式,比如留园中部建筑中的五峰仙馆和略小的林泉誊硕之馆,两馆的位置处理为了避免在中轴线上前后相续,采用一偏东南,一偏西北,中
间隔以令人扑塑迷离的小院,相互交错,互为呼应,[5]
与西方园林追求几何形美的理念极不相同。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乔木、灌木、花草或姿态苍劲、或线条柔和,与山石、水面、建筑自然组合在一起,形态变化构成大小、疏密、色泽、明暗丰富的景观和自然山林气氛。

拙政园中部二岛,采用落叶树配以适当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
竹林和池边芦苇形成野趣,其掩映于宽阔水面之上,取
得良好的自然山林的景观效果。

2.4营造空间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山水和各种植物所组成的空间,不仅表现为一种物象空间,而且还体现出一种
精神氛围,给人以某种思想感悟,
即所谓的意境。

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一个重要的艺术创作法则。

意境就是意和境在艺术创作中进行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想法熔铸于客观的事物、场景之中,通过引发鉴赏者与之相似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使鉴赏者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感悟空间的精神内涵。

意境被认为是比具体的形象和情感更高一层的美学范畴。

3
结论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特点
为重视自然美、崇尚意境、
追求曲折多变以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品格,
与西方园林那种整齐一致、均衡对称、轴线布局、讲求强烈几何图案美的形式追求迥异。

其中蕴含了许多巧妙的营造手法,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精华所在,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和继承,从而寻求传统造园手法之中有规律性的普遍原则,它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如果我们现代的园林设计师能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肯定会对我们的设计有所帮助。

(收稿:2014-08-18

[1]范凌云,申世广,郑皓.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2.
[2]张锦秋.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_建筑创作中的思考[J].建筑学报,1990,01,34-35.
[3](汉)刘向.管子[M].
[4](明)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宋)庄子.庄子齐物论[M]
6
1〇.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