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
游泽清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出现,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无论“电子教材”或“网络教材”等多媒体教材,均采用知识信息的屏幕呈现方式,换句话讲,这些教材都是由大量“画面”组成的,也可以说使用画面语言“写”成的。

关于“画面语言”,一般的人会感到新鲜,而对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更是感到陌生,因此本文打算用外行的眼光对此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于画面语言
图和文一样,都具有语言的功能,即可以用来交流思想和传授知识。

用文字描述具有线性的特点:事要一件一件地讲,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正所谓“一张嘴表不了两处事”;而画面则是以二维画面形式显示事物的,一个房间的摆设,或者一个广场上的人群等等,都可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文字进行交流,需借助人的思考和理解,与其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而通过画面上的图形进行交流,可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

文字具有地域特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字不同,需要经过翻译才能进行交流;而画面图形则不存
在这种局限。

由此可见,画面语言确实具有许多与文字语言不同的特点,充分认识并且利用这些特点,对于更好地运用画面语言是会有帮助的。

广义地讲,图、文、声均应归于人类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范畴,除此之外,听觉语言中还包括音乐;视觉语言中还包括工艺美术、舞蹈;而对戏剧、电影和电视则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语言进行交流的,尽管不同类型的“语言”各具自身的艺术特色,但是都必须建立在已形成共识的一些语法规则之上,用画面语言“写”教材时,一是要如实地将教学内容反映出来,二是要通过画面尽可能地给学习者以美的感受,这就是制定画面语言语法规则的最基本要求。

二、关于多媒体画面语言
多媒体技术是由电脑技术和电视技术发展演变而来的,或者说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与电视制作技术互相渗透,使得电视屏幕上大量出现电脑制作的画面,如专栏片头、电视广告和气象预报等;另一方面由于视(音)频捕获卡及带电视输出的显示卡等板卡的问世,并且应用于PC机中,使得电脑屏幕上也能出现摄像机捕获的图像,如电子教材中实验和操作表演等实况图像和电子相册等,这种基于电脑制作并将电脑画面与电视画面合而为一的画面,可以称之为“多媒体画面”。

严格地讲,多媒体教材的基本单元应指运动画面,而非一帧静止画面,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多媒体画面由电脑画面和电视画面演变而
来,而后者的基本单元都是运动画面,即以每秒钟几十帧画面的速度不断更换,这说明用电脑或电视画面表现画面语言时,先天性地就已经具备表现运动内容或以运动方式表现静物的潜能。

二是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

一个知识点不论多么短,都不可能只用一帧画面表达完整。

比如表现小球自由落体时,从小球开始下落(t=0秒)到小球落到地面(t=t秒)共需N帧画面表现这一运动全过程,则由这N帧画面组成的一个“画面组”就被视为多媒体教材的一个基本单元。

运动画面的造型特点,是对美术绘画和摄影图片等静止画面造型艺术在构图、用色规律上的突破和发展。

它侧重于表现画面中运动或变化的趋向和节奏,其中任何一帧画面上构图和用色的合理性,只有将其放在该组画面中才能体现出来。

传统教学是采用语言和文字媒体进行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理论的和实践的)教学内容,甚至对于一些极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也行之有效。

单纯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教学的局限和不足,是对某些本来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讲解得过于繁杂和枯燥,不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或者费解难懂。

后来出现的电影、电视、录像等音像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语言、文字教学的不足,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但也存在局限和不足。

有人讲,尽管视听教学以讲授实际操作、地形地貌和表演艺术等教学内容见长,但对于一些抽象理论和概念(如广义相对论、资本论等)却显得苍白无力。

多媒体教材在语言、文字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静止图象和运动图像,集图、文、
声于一体,对传统教学和视听教学起到了取其之长,补其之短的效果。

因此多面体教材是通过下列特定的媒体“语言”传递信息的:
图:指静止图面,包括图形(graphic)和静像(still video)。

文:文本(text)。

声:声音(audio)。

像:指运动画面,包括动画(animation)和运动图像(video 或motion picture)。

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最适合那一种(或那几种)媒体语言呈现,两者之间肯定存在一种最佳匹配关系。

这是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亟待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此外,由于多媒体教材是基于电脑来开发制作的。

因此交互功能也将是它有别于电影和电视教材的重要特点。

如果说丰富的媒体语言为呈现各学科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用武之地。

那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求。

恰如其分地用好交互功能,则可以更加充分地显示多媒体教材地优越性。

一个艺术上完美地多媒体教材,其中必然包含许多配合默契地艺术因子,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便是研究各类艺术因子及互相配合关系的艺术理论,它源于相关领域(绘画、摄影、书法、音乐、电影、电视和电脑等)的艺术,从这些领域种较为成熟的艺术理论和经验中借鉴、发展和创新,逐渐与这些领域脱钩,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理论体系(即语法)。

多媒体教材由于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使其与相关艺术领域有所区别:
具有图、文、声、像等各种媒体,采用屏幕画面形式显示。

具有交互功能。

主要用于显示教学内容(非电视剧或故事片)。

在学习、借鉴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经验时,应该注意这些特点,不可照搬照抄。

例如电影和电视的画面艺术,主要讨论对演员化妆、布景设计和故事情节的美化,将其用于多媒体教材几乎是隔靴抓痒!
又如目前介绍用色的书籍,均按照适合印刷的CMYK色域讲授,而屏幕画面只能用RGB色域,照搬这些书籍内容,有些色彩无法显示。

如前所述,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应该包括构图、色、文本、声音、运动和交互功能等部分。

分析这些部分的艺术理论时要遵循“艺术真实”的原则,即符合人的视觉经验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画面构图主要讨论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面、线、点和空间)及其由这些元素构成画面的艺术要领;用色则讨论色彩的三个属性(明度、色相和纯度)以及色彩构图的一些原则,此外还包括用光、材质和纹理等内容;文本主要讨论在多媒体教材中,文字扮演的集中角色以及字幕构成和呈现的各种形式;声音在多媒体教材中充当解说词、音响效果和背景音乐三种角色,画面语法要求其与图、文配合默契,切忌喧宾夺主。

多媒体画面艺术是动感的艺术。

运动画面并非指运动物体的画面,而是指画面内容相对画面框边是运动的。

这就是说,即使是静止景物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摄像机或计算机软件)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呈现出来,从而使学习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因此运动画面的语法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

最后简要地概述一下交互功能的语法规则。

从技术角度看,交互功能的引入是对编辑功能的质的突破:编辑是一组画面的尾端与另一组画面的首端衔接,这种连接是一对一的、一次性的和由制作者(教师)决定的;由于电脑软件具有条件转移功能,因而可以通过热区或“按钮”实现一对多的连接,而且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学生),这是一种开放式的设计思想,有利于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交互功能在多媒体教材中主要用于导航、互动教学和练习、训练三个领域,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相应的语法规则。

本篇论文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