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育人经典案例】 (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通过构建多元媒介平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先进文化的多元媒介传播。

在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历史、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思考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多元现代传媒播撒校园先进文化——四川农业大学构建多元媒介平台培育先进文化
四川农业大学投资建立了有线电视台,扩建了学校网络中心,为每间学生宿舍开通了校园有线电视和校园网络端口。

相继创建了学生电视园地和一批红色网站,开通了融资讯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短信平台。

针对农林院校的学生重自然科学而轻人文社会科学的心理特征,整合校内农林学科的自然科学名师专家力量,在校园网络和电视台举办了“自然科学专家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系列访谈节目等。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活动,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多元媒介传播。

在激发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思考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打造了一个颇具现代气息的多元媒介平台。

运用电视媒介,构建先进文化的影音传播渠道学校于2002年创建了学生电视园地,开辟了《聚焦》、《身边》等近十个栏目,制作了各类专题教育节目100余个,拍摄、播出教育新闻1600余条,创作拍摄了反映学生生活和自身成长历程的电视
剧《十分钟》和《秋收季节》等电视短片,深受同学们喜爱。

2006年7月,学生电视园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摄制的反映该校学生帮助留守儿童的纪录片《深山情缘》,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四川卫视等多家地方电视台播放,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多年来,学生电视园地制作的学生电视节目以其真实形象的声像效果,迅速实时的传输功能,贴近校园生活的亲和力,逐步成为学校先进文化传播的多元媒介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校园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电视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宣传典型、批评不良现象、组织专访、座谈、辩论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形象化地向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及时报道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对是非和美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追求高品位高格调的生活方式。

以校园电视台和学生电视园地为媒介平台,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自2007年始,学校举办了“自然科学专家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系列访谈节目。

依托本校自然科学专家名师力量,采取当代大学生在传媒文化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访谈对话节目形式展开,每期确立一个特定主题,具体包括信仰、理想、信念,新农村建设中的川农人,川农大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等在内的丰富的主题及提问框架。

在校内邀请特定学科背景的知名自然科学专家,如农学、畜牧、园林、果树、土壤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知名川农专家学者,
结合自身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生经历,纵论先进文化对自己在树立理想信念、完善人格智识乃至于在入党、留学归国和科研教学等具体人生历程上的影响作用。

该系列访谈活动内容涉及多自然学科,由于主题集中、形式新颖,内涵深刻、信息量大,成功地运用了不同学科力量对同一先进文化主题加以推动传播,使得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启发性、激励性。

为了营造学校的先进文化传播氛围、传承“川农大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师生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近年来,开设了“川农大讲坛”。

邀请本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科研名师,每期设立不同的主题,与全校师生分享做人为学的心得。

“川农大讲坛”运用了广大师生所熟悉的现代传媒文化中的讲坛形式,通过榜样的力量,紧扣当事人的人生经历,彰显了“川农大精神”。

这两个栏目的内容录制完成后,在校园电视上分期播放并组织学生观看,光盘资料也被列为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辅导资料上网。

发挥网络优势,培育先进文化的网络育人体系
学校围绕育人目标,将打造校园先进文化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发挥网络教育生动形象的优势,服务学生课堂学习。

利用网络促进学生学习是网络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制作了一系列网络课件推动思想政治
教育进网络。

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网络课程包括有30余万文字、100余张图片、近50段动画和其他视频,建设了集讲授、辅导、拓展、答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软件。

编制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教学录制软件放在校园网上供同学们学习。

这些学习软件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寓教育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发挥网络教育方式多样的优势,服务学生课余学习。

大学生的课余学习应该是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

学校精心设置网上文化课堂。

设置了“翰墨飘香”、“知源书库”、“理论精华”等栏目,开辟了“经管在线”等网络在线学习课程,并利用校内农林专家名师力量、校园网络与电视媒介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在网络上进行播放,在运用多元传媒资讯手段传播农林高校先进校园文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发挥网络教育灵活广泛的优势,服务学生文化生活。

自2000年起,各单位先后开通了红色网站,形成了覆盖全校的红色网站系统,网站宣传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提供各种先进文化的经典著作下载和观看影视教育资料的平台。

有些学院还运用红色网站创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像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电子杂志。

舆情研判与舆论引导相结合,净化学生网络环境。

网络舆情传播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偏差性等特点,导致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言论,为了净化学生的网络舆论环境,清除不良信息,打造和谐健康的“绿色网络”,学校专门制定了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相结合的
工作机制。

在这一工作机制的指导下,学校在宣传部设置了专人每天跟踪网络舆情发展,建立了完整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包括搜集、跟踪、报送、分析研判。

同时,在此基础上采取应对措施,对舆情进行分级,有针对性开展舆论引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

利用手机短信平台,贴身快捷地传播先进文化2004年,学校开通了就业信息短信平台。

此后该短信平台除了发挥就业信息发布的功能外,还成为宣传科学发展观和传播先进文化、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媒介和平台。

自开通短信平台以来,学校多次以简明新闻形式向学生发布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

学校利用短信平台多次向同学们发去慰问短信,传达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与大政方针,号召理性爱国的精神,消除不良信息影响,起到了有力的舆论导向作用。

学校在建立短信平台后,还为辅导员、班主任及业务教师开通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沟通和交流通道,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学生问题。

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多次利用短信形式为假期留守同学送去问候,对学习预警同学在每次考试前预先给予提醒。

一位老教师给一位同学发去“天气寒冷,注意保暖御寒”的短信后,该同学回复“心比天更冷”,老教师立即找其谈心。

在老教师不断鼓励和开导下,使他打消了自暴自弃和轻生的念头。

2008年10月,学校抓住马克思诞辰190周年的契机,依托短
信平台开展了“最受川农大学生喜爱的马克思经典名言”的投票评选活动。

精选了数十条马克思经典名言,选出了最受川农学子欢迎的十条马克思经典名言,在各学院的红色网站上公布投票结果,评选结果在公布后即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资料中。

学校打造以校内电视、校园网络和短信平台为依托,以访谈、论坛、投票评选与信息发布等灵活形式为主体的先进文化多元媒介平台,在先进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心理特质,对于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受专业局限容易出现理论学习兴趣淡漠等问题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目前,整个学校风清气正,和谐稳定,师生员工积极上进,精神焕发,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这些都与学校长期坚持打造先进校园文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