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柯寨一日游的感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年前的一个周六,我和几位同事相约去穆柯寨。

穆柯寨离我们宿舍大约有二十里。

上午9:00,我们骑着自行车从宿舍出发。

阳春三月,麦苗青翠,柳芽嫩黄,小草青青,鸟儿啼鸣,真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我们骑着自行车,一会儿行走在大路上,一会儿行走在田间小道上。

大约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山脚下,开始顺着山后谷中的一条小道开始登山。

山谷两遍的山坡上长满了松树、槐树。

松树已经返青,槐树还没发芽。

开始,小道是由一些大小不一的红色砂岩铺成的,有同事戏称为“石河”,我觉得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比喻。

路的左侧是一条溪谷,谷内多形状怪异的石块,或立或卧,或大或小。

乱石的空隙处生长着杏树、榆树、白杨等。

谷中的杏树,树干细高,树冠不大,与平地上杏树的干短冠大的杏树不同,这或许是因为杏树要同其它树木争夺阳光所造成的吧,物竞天择。

刚进谷底,杏花已经怒放,然而,随着地势的增高,杏花由怒放到半放、再到含苞欲放,颜色也由淡变深,越来越美丽了。

走了这一段山路,杏花的变化像是在倒叙回放,时间跨越了好几天,又回到了早春。

我明白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真正意义了。

大约走了几百米,碎石消失殆尽,而遍地是一些干枯的树叶,路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身边不时有蚂蚱飞起,这是越冬的蚂蚱,体型小、土灰色,擅长飞。

它们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活了下来,伏在向阳的地方。

路边的树变成了一些高大挺拔的树木,起
初,我们之中没人认得这些树的,引起了一番小小的争论,等发现地上有许多刺猬样的栗子外壳时,才知道这是栗子树。

山势逐渐变陡,已经没有路的踪迹。

地上积攒着多年的枯枝滥叶,踩上去软软的,但是,行走起来更加吃力。

我们每人找了一根结实的木棒当作拐杖,支撑着艰难前行。

又爬过了几处陡峭的地方,山势转缓,眼前又出现了一条小路。

我们顺着小路,时间不长就来到了山顶——穆桂英跑马岭。

我的想象中,跑马岭是一个平坦的宽广的场地,能容纳几百匹战马在上面驰骋,当年穆桂英就是在跑马岭上指挥着千军万马,和辽军作战。

而眼前的跑马岭却只是一个比较平缓的山脊,中间一条一米左右宽的土路,两边长满松柏,看了心中不免大失所望。

我们在路边的一块巨石上稍微休息。

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又向穆柯寨走去。

据一位同事讲,穆柯寨在大约半里远处的山峰上,我们不顾劳累,加快了步伐,很快就来到了峰下。

通往峰顶的是窄窄的石阶。

我们顺着窄窄的、曲回迂转的石阶,来到了一道倒塌的石墙边,这就是穆柯寨的寨墙,脚下就是穆柯寨的南门。

石墙有一米多宽,顺着山势蜿蜒起伏着向两边延伸,不知最终到了何处。

我知道,这个穆柯寨只是人们臆想假造出来的。

因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穆桂英这个人,杨家将与辽军作战的地方也不在此处。

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把这儿称作穆柯寨,大概是与山下不远处的那个穆庄有关吧。

或许是穆庄的人把广为民间流传的穆桂英家族当作自己的祖先,为了纪念她,把此处称为穆柯寨吧。

但是,城墙是
何人所建,问一起来的肥城同事,他也不太清楚,只是说这些城墙可能建于清朝,是义军所建。

山上与穆桂英相关的地方却不少,有穆桂英的梳妆台,有穆桂英床、有穆桂英做饭的地方……这些大概也是后人们编造和附会出来的。

不过,我也希望此处就是真正的穆柯寨,历史上真的有穆桂英这个人,那么,我就可以在此寻找一下穆桂英的生活足迹,感受一下这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巾帼英雄的气息。

峰顶上有一木栅栏围起的小屋,我猜想这可能就是穆桂英所居住过的地方。

但是,走近一看,栅栏门便挂着一木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出售矿泉水、饮料”。

看了不仅大失所望,真是:围寨乱石周遭在,风吹旧墙寂寞回。

古人已成东逝水,今人复来寻旧迹。

旧迹虽在,但是已经变了味了。

我们到了小屋后的一块凸起的巨石上,一位同事说,此处是这一带山峦的第二高峰(陶山是第一高峰),我爬到巨石的顶端,向四周望去:群山相连,一望无际。

不远处,一个半圆形的山谷像一把画满山水画的巨扇,倾斜着展现在眼前,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山谷里长满了松柏、刺槐,一片一片的,松柏苍绿,刺槐铁青,两种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

近处,有不少的花,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白的,一朵朵,一片片,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一位教语文的同事喜欢咬文嚼字,一直在搜肠刮肚的寻找着成语赞叹。

我打趣他,让他写首诗。

他说自己才思不够敏捷,要我写。

我说,我一个教英语的,可不敢班门弄斧。

远处,山连着山,一望无际。

在山间的平地上,座落着一个个的村庄,有的几十户,有的几户,零零散散,星罗棋布,充满了野趣。

正是午饭时间,一个个村庄被烟雾笼罩着,白茫茫的。

千百年来,一些人就是在这些山落中生存沿袭,一代又一代。

以前,这里山里的狼很多,这些人,若不是为了躲避战乱,是不可能居住在这里的。

而现在,又安土重居,不愿离开了。

山里一些人还保存着古朴的民风,同外界的人在生活习惯上有不小的差别。

我们在巨石上摆上带来的酒菜,以巨石为饭桌,以碎石为板凳,折树枝为竹筷,把酒临风,谈说古今,心情十分舒畅。

不时有山风吹来,山间松涛阵阵。

吃完了饭,一个同事以巨石为床,酣然而眠。

休息了一阵后,叫醒酣睡的同事,我们沿着另一条路下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