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案
的时速可以达到115千米,也就是说按照它最快的速度奔跑的话,跑100米大概只需要3秒左右。
教师点拨:
可以分别测出两个物体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比如上图中的羚羊和猎豹,在相同时间内,只有羚羊跑的足够远,才能避免被猎豹捕杀。
观看视频《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十种动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观看视频
比较运动的快
慢。
2. 科学探索探索一、给交通工具排序
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下面6种交通工具排序,
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和名次记录表:
喷气式客机通过的距离最远,是第一名。
自行车通过的距离最近,是最后一名。
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名: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结论: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根据不同物体的运动距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距离越短,运动的越慢;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的越快。
探索二、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
提问:
如果让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你能比较出他们运动的快慢吗?
实验步骤:
(1)两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听到第2次口令停止走动。
学生可以调动原
有经验“相同时
间内,运动的距
离长,运动快”,
对6种交通工具
的运动快慢做出
准确判断,并且
在活动手册中排
列名次。
能或不能,说出
理由。
按照实验步骤完
成实验内容,并
通过对6种交通
工具的运动快慢
排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实验,
探究从不同地点
同时沿直线出
发,比较两名同
学运动的快慢的
方法。
两次口令用于保
(2)用软尺分别测量运动的距离,记录下来运动的快慢。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相同,运动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快。
同学甲的行走距离是2米,同学乙的行走距离是2.2米,所以同学乙运动的较快。
实验结论: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探索三、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
提问:两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从不同地点出发,而且出发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实验准备:两名同学、两名计时员、软尺、秒表(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同学、一名计时员兼测距员。
各组分别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
(2)各组同学按自己所在位置进行直线行走,计时员发令、计时10秒最终分别记录同学10秒后行走的距离。
同学依然采取脚跟接脚尖的方法来行走。
(3)测距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说出判断依据,最终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记录他们的行走
距离。
对实验记录进行
分析,得出结论,
与教师总结对比
是否一致。
学生表达自己的
想法及方法。
准备实验材料,
并按照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内容,
并记录他们的行
走距离。
证两名同学运动
的时间相同。
可以用脚跟接脚
尖的方法来行
走”,这是考虑
到教学场地的活
动范围小,建议
用这样的方式行
走以减小移动距
离。
对实验现象和记
录数据进行总
结,锻炼学生的
思考、总结能力。
在探索二的基础
上增加了难度,
通过提问,学生
们要思考:如何
保证两名同学的
运动时间相同。
通过实验,探究
从不同地点不同
时间沿直线出
发,比较两名同
学运动的快慢的
方法。
实验分析:虽然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但是他们运动的时间都是10秒,测量他们的行走距离我们可以发现:同学甲的行走距离是2.5米,同学乙的行走距离是3米。
在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说明运动得越快。
实验结论: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对实验记录数据
进行分析,得出
结论,与教师总
结对比是否一
致。
尝试对实验现象
和记录数据进行
总结,锻炼学生
的思考、总结能
力。
3. 交流研讨研讨:怎样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点拨: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长短的方
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方法:方法:让所有的物体运动时间相同,比较
它们到达终点运动的距离,运动距离越远说明物
体运动的越快。
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交流讨论以
及引导,让学生
得出结论:运动
相同的时间,可
以用比较运动距
离的方法来比较
运动快慢,即距
离远,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4.科学词汇词汇:速度
运动的物体在某一个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距离,也泛指快慢的程度。
一辆小汽车在1分钟内行驶了600米,它的速度
是600米/分或者10米/秒。
猎豹比山羊跑的快,学习速度的科学解释。
5. 科学拓展拓展一:做“追击跑”游戏
在操场的跑道上做“追击跑”游戏。
两名同学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听口令起跑和停止,其余同学测量并记录运动距离,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按照实验方法完
成实验内容,并
记录他们的行走
距离。
“追及跑”游
戏,是本课研究
结果的应用。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一是后面的同学追上了前面的同学,运动时间相同,追的同学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快;
二是后面的同学追不上前面的同学,需要测量两名同学的运动距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拓展二:说说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我们发现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运动的时间短,速度快;运动的时间长,速度慢。
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运动的距离长,速度快;运动的距离短,速度慢。
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速度:“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运动相同的时
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
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实验中
利用了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应用
“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
慢。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探索三、小实践
1.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
要点提示:要有起点和终点,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坡度要有变化。
2.制作“过山车”
在制作“过山车”之前的设计图纸阶段是很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率的一种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符合科学规律才能设计成功作品。
制作的过程不要随意更改之前的设计图。
制作材料:积木、软尺、细绳。
制作过程:按照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3.评价“过山车”
(1)长度是否达标;
(2)是否同时具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是否有变化;
(4)“过山车”是否稳固设计“过山车”
的轨道路线。
根据设计图纸制
作“过山车”。
交流讨论,发现
问题,及时调试。
学生在纸上设计
“过山车”的轨
道路,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和设计
能力。
按照设计图纸完
成“过山车”的
制作,培养学生
动手以及合作的
能力。
小组之间互相交
流,取长补短,
使得“过山车”
轨道模型的功能
更齐全,为下节
课“过山车”测
试做准备。
3. 制作总结通过制作过山车的步骤我们总结了工程设计的
基本步骤。
交流讨论总结。
总结工程设计的
基本步骤
4.科学拓展过山车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小实验:找一块空地,准备一个小桶,里面装上
半桶水(不要太重),然后参考上图的方式,快
速做圆周运动,观察桶中的水。
结果:水不会漏出来。
为什么呢?
我们在转的过程中,水有向外的力,水在挤压桶。
过山车跟这个力是类似的。
设计的过山车在其轨
交流讨论拓展知识面
道上按照设计速度运动时,也就是过山车也是要
挤压轨道的。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本节课,先通过观察过山车图片聚焦过山车的运动,再熟悉现有材料并明确设计要求,最后设计、
制作和评价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
意见,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
调整。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7 我们的过山车
运动形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科学必须先了解自
己看过或者经历过的东西。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
创设游乐园过山车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经历完成
自己“过山车”的过程。
但考虑到教学时间与学生
的自主设计与完成组装的能力,我并没有让学生
自己亲手完成全部的实践操作,比如设计组装方
案与检验和改进“过山车”,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不
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逐步让学生掌握此类
实践的完整过程,真正将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我让学生分小组组装“过山车”,学生们的
积极性非常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多地将
其视作“组装游戏”,而不是学习。
另外,我在材
料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实验
室已有材料,不能使用仿真度更高的“过山车”玩
具材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