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调研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下期高三第一次教学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发酵.(xiào)梵.文(fàn)电饭煲.(bāo)正当.防卫(dàng)
B.豆豉.(chǐ)掺.杂(cān)摆噱.头(xué)叨.陪鲤对(tāo)
C.鸭肫.(zhūn)毗邻.(lín)腌笃.鲜(dǔ)按捺.不住(nài)
D.苋.菜(xiàn)绯.闻(fēi)鸡血.石(xuè)空穴.来风(xué)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芟.除(shān)龋.齿(qǔ)牛皮癣.(xiǎn)返璞.归真(pǔ)
B.巨擘.(bî)刚劲.(jìn)嗑.瓜子(kē)供.不应求(ɡōnɡ)
C.结束.(shù)钻.孔(zuān)蒙.古包(měnɡ)鬼使神差.(chāi)
D.窨.井(yìn)靓.妆(liànɡ)撒.手锏(sǎ)瘙.痒难忍(sào)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王岳川先生认为,时间的重量往往凝聚在史诗的叙述中,它所启迪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无数代人的心智,并且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
B.羊年春节已过,回过头盘点春节关键词时,人们似乎发现这个春节多了很多现代元素,比如“抢红包”无可质疑地占据了关键词头把交椅。
C.《狼图腾》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在蒙古国上映的首日,电影票便告售磬,在意大利也非常火爆,仅次于好莱坞动画大片《疯狂外星人》以及《灰姑娘》。
D.李宗伟是典型的东方文化熏陶下的羽毛球高手,性格非常内敛、谦虚。
他反应灵活,防守出色,回球变幻莫测,突击的暴发力强,步伐快捷,打法稳中带攻。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电影《狼图腾)斩获6亿票房,其原版小说再度“逢春”,该书最近一周在当当网的销量环比彪升三倍,《狼
图腾》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标杆作品。
B.随着互联网金融风声水起,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他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积极而紧密的的
合作有助于竞争各方取长补短,形成互补效应。
C.毫无疑问,今年的CBA总决赛时最紧张激烈也最让人难忘的,无论是比赛过程还是拼搏精神都前所未有,最
终,北京队卫冕了冠军,辽宁队获得了尊重。
D.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栗裕击毙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历经痛苦和纠结,数十年
后终于和粟裕的后人干戈化玉帛,一笑抿恩仇。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时光辗转,再刻骨铭心的誓言终将烟消云散。
如今的我也早已韶华已逝、朱颜暗.淡.,究其最后,我还是用尽了一生的时间将你思念。
B.第三届海峡两岸论坛期间达成的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协议可圈可点
....,更重要的是人们明显感受到横亘在两岸之间的战争阴云,已经开始逐步散去。
C.我觉得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并不矛盾,只要不是舍本逐末
....,能够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业余爱好有时对本职工作反而能有所裨益。
”
D.二战结束后,人们基.于.战前各国经济分裂的教训,痛感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
在1945年后,形成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很多典型事迹报道让人看后难留印象或者印象不深,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典型报道“千人一面”,没有写出和别的报道与众不同的作品。
B.在第六十五届戛纳电影节走红毯仪式上,范冰冰身穿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瓷裙”,配以古典的妆容,再一次展现出中国女明星独有的风姿,惊艳全场。
C.北京市政府决定,不仅北京要把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和化工业转移出去,还要把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教育、医疗、科学等公共服务分散到周边地区。
D.被戏称为“我们不生产剧本,我们只是原著的搬运工”的编辑于正,因《宫锁连城》一剧,法院做出了禁播热剧、向琼瑶公开道歉并赔偿500万元的判决。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8.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句子,字数不超过30字。
(3分)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大师派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
”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纯净甜美。
”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
”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弟子点头,若有所思。
9、根据下表内容,完成后边两个小题。
(5分)
某少年宫儿童乐园盈利一览表
(1)用一句话概述该少年宫儿童乐园这五年的入园人数和盈利情况。
(2分)
(2)评价该少年宫儿童乐园经营中出现的新倾向。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
禅,又称“禅那”,有“静虑”“思维修”“弃恶”等义,习惯与禅定、禅修、禅法等并称而成为具有特别意义的名词。
禅是源于印度的一种禅定方法,随着佛教传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之后,逐渐形成了佛儒道文化信仰体系中普遍施用的一种“开悟见性”之法,进而演变成“安身立命”的一种生活智慧,传承至今。
《六祖坛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在现象所迷惑所束缚,也不能被内在意念所误导所纠缠,内心保持冷静与平和,举止能够自持与理智,心行相应,清净善美,就是禅定。
这有如《大学》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作为一种方法,禅有“坐禅”之意,如达摩面壁,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之法,而到达“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寂静思虑,身心轻安;作为一种智慧,“禅不用坐”,而实现“坐亦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自然”,身心合一,生命升华。
我们谈禅、谈禅定,不能谈玄说妙,不能脱离人生实践,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社会人群。
这正是禅的“实践性特质”。
面对生活,禅的方法能使我们冷静与清醒。
在梁漱溟先生看来,文化涉及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在相对稳定的社团中的人的生活,文化的问题实际上归结为生活的问题,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就是“意欲的相续”,由我们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形式演变成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不同形态,产生不同的社会与人生之发展路向。
禅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从整体的、关联的、连续的生命互动过程来理解的,将生存和死亡、快乐和痛苦、染污和净化、系缚和解脱等相对的生活内容,作为一个彼此相依、连续不断的过程来加以思考。
生活不应当只是一种机械的曲线回环与重复,更不应当只是满足个人贪欲的无限膨胀与独享。
生活中,不少痛苦来自于心灵的封闭与精神的僵化。
看破、放下、自在,是禅的智慧。
世间万象,特别是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时代和个人的因缘聚合、因果相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原本是自然而然的,希图任由主宰而恒常不变都不可能,即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
洞悉了这一法则与真理,就是“看破”。
“看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让我们看见“我”的虚妄和自我的真相。
但我们还需要落实在行为上,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
这就需要“放下”,放弃自我执著,要想获得身心的轻松与愉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放下。
人要活得心安理得,活得自自然然,活得有品格有格调,才是真自在,这是一种从心底里透发出来的彻底达观、轻松、愉悦。
有诗云“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有了这样的心境和自在,生活便如“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露”一般的灵动与净明。
(摘自2014年8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第一段中“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禅是一种由古代印度的禅定法经过“中国化”后逐渐形成的“开悟见性”的方法。
B. 禅是人的内心冷静平和外在自持理智的一种清净善美、不为物役的人生境界。
C. 禅是一种让我们面对现实进行内在反思、调身调息调心、获得智慧的生命状态。
D. 禅是执著于顿悟与神通进行谈玄说妙的禅修,是追求精神境界的不二法门。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本文认为禅与儒道具有通融性,是一种可以解决心灵封闭与精神僵化问题的智慧。
B.禅对生活的思考,是将相对立的生活内容,作为一个相连、相续过程来加以思考的。
C.本文引用诗句,巧妙地阐释了灵动、澄澈、明净的自然境界与禅的自由自在的心境。
D.禅的智慧其实就是看破、放下、自在,走出被物欲所蒙蔽的心灵泥淖,享受生活的智慧。
12.从文中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禅”具有很大的魅力,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概括。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0分)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
又被贬谪,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欧阳修内心有些压抑不住的忧伤。
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静默的雕梁玉砌,悲叹:此际一别,何时得还?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
此刻,溢满胸怀的落魄失意,正如潮水一般,一次次漫过。
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
四岁时父亲亡故,是母亲用荻草秆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日后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
不是近“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
心里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
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
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忘怀避世。
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
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
终于,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
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
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卖与帝王家的。
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
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
东京渐远,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
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冽,山很秀丽。
这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
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明丽多姿的山水。
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
有一次,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时,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议事,也用泉水招待。
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些,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专门修建个亭子,做太守闲看山水之用。
这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
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
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
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
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黎民苍生的喜忧。
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也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
往事越千年,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
著文倡道,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而是用于现实。
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推动历史的车轮。
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
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真可谓,生死一知己。
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两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醉意吗!
13.请解释文章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 本文是如何一步步展现欧阳修“醉意”境界的?请结合文章的思路作答。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你如何评价这种境界?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19分)
庐山纪游(节选)
【清】査慎行①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②,爽人心目。
寺③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
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
老僧眉生伴我行。
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
清泉一笕④,葭菼苍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
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
..趁人⑤。
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
《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
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
仍强眉生同行。
沿涧而行,草树蒙翳。
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
目之所接,愈入愈奇。
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
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
北涯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
老僧不能从矣。
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
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
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
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为樵夫所绐.。
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著。
朱子⑥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
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
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
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注释】①査慎行:清代诗人,浙江海宁人。
②排闼送青:推门送来满眼青葱。
③寺:指千佛寺。
④笕:引水的长竹管。
⑤趁人:逼人。
⑥朱子:朱熹。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突兀
..趁人突兀:猝然。
B. 北崖斗.坡斗:通“陡”。
C. 乃知为樵夫所绐.绐:哄骗。
D. 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凿:穿凿附会。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 路穷则.涉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C. 若.有人迹若.望仆不相师
D. 仅乃.得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按时间和空间顺序,略写从千佛寺出发去往万松坪一路的风景。
虽是略写,但也生动形象,
且记叙中穿插抒情。
B.午后,“我”急欲游览三叠泉,但因万松坪的和尚胆小不肯当向导,只好再竭力请眉生同行。
这为后来
“我”错过三叠泉留下伏笔。
C.离开万松坪后,“我”一路行来,先后经过犀牛峰、九叠谷,可谓路险景奇。
这几句写景,作者采用了拟
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D.文章引朱熹的《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之意和李白《庐山谣》诗,表明“我”虽没见到三叠泉,
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2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2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4分)
(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24题。
(7分)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23、“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一句让我们想起了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
▲,▲。
(2分)
24、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感?简要分析。
(5分)
▲
(三)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
(《寡人之于国也》)
(2)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3),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其间旦暮闻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5)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米兰﹒昆德拉
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所思所想呢?请根据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论语》选读”模块(10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④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⑤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1)从治政的角度看,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4分)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从政的理解具有怎样超出常人的地方?这种从政观念在当代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6分)
1.D(A酵jiào B掺chān C 捺nà)
2. C (A、癣xuǎn 璞pú B、劲jìng 嗑kè D、靓jìng 撒sā)
3.A(B质疑—置疑;C 磬—罄;D 暴—爆)
4. 选 C。
(A彪一飙;B声一生;D抿一泯)
5.B
6.(3分)B (A“和别的报道”同“与众”语意重复;C语序不当,“不仅”应移至“北京”后;D缺少主语,应在“法院”前加上“被”或“受到”)
7.答案:C(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
8 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符合情景,连贯自然,有一定哲理即可)
9.
10.(3分)D(AB分别符合第一段第二句、第三句信息。
C是对第一段中最后两句话
的信息进行推断的结果,坐禅,达摩面壁,通过禅的方法,去思考现实人生,调身调息调
心,获待禅的智慧,使生命升华。
故正确。
D是非颠倒,不符合“《六祖坛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的原则,“偏执”不是禅,同时“淡玄说妙,是追求禅的精神境界的不二法门”不符合第二段第一句所说的禅的“实践性特质”)
门”不符合第二段第一句所说的禅的“实践性特质”)
11.(3分)C (A整合了第一段第一、二句与第四句《大学》所说的话以及第三中的相
关信息。
B符合了文中的第二段“禅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信息表述。
C不符合引证的意图。
D符合第三自然段中对禅的智慧理解,以及第二自然段中提到只满足个人贪欲的不良社会现象)
12.(3分)参考答案:(1)禅的方法能使我们冷静与清醒地面对生活,认识生活。
(2)禅
的智慧能使我们生活得达观与自在。
(第一要点是综述第二段的信息得出的,直接摘引其中
心句,得1分;第二要点是根据第三段语意进行综合概括而成,得2分)
13.人为了盛名与地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表现出最大的担当。
污名与委屈对正直之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打击,让人难以承受。
此处也暗示了欧阳修有担当和忍辱负重的坚强。
(2分)
14.①渲染了悲壮的氛围,暗示人物惆怅黯然的心理,并含蓄地点出黑暗的社会现实;②为下文欧阳修的离京与在贬谪地的成就做铺垫。
(2分)
15.①因为这一事件,其后的第二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分)②因为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看到了他们的伟大襟怀。
(2分)
16.①先写欧阳修被贬所受的委屈,为下文展示其“醉意”境界张本。
(形成反差对比)②写欧阳修在滁州所做贡献,从而阐释“醉意”的境界内涵。
③阐释“醉意”境界的精神实质——入世精神。
(6分)
17.①“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的精神;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
(2分)②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分)③人生总会遇到很多的委屈与不公,与其消极避世,还不如勇敢面对,在新的领域、新的征途中创造更高的价值。
(2分)
18. A(突兀:高耸的样子)
19.C(A. 连词,因而;连词,却。
B.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却。
C.若:好像。
D. 副词,只,仅仅;副词,却,竟然。
)
20. D(引李白诗是为说明所谓三石梁即三叠泉,不是表遗憾之情。
)
21.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错一处扣1分。
不倒扣。
)
22.(1)(4分)孤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
(“孤根耸拔”1分,“张吻而下饮”1分,“像一个人……的样子”1分,判断句式1分。
)(2)(3分)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我何人斯”1分,“祈”1分,“胜”1分。
)
2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1分,错字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