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4》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生能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保持冷静,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学会解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断或亲身体验,掌握解释的技巧。
3、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和评议,强化训练效果。
4、继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释的技巧,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1)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被人误会的事例。
(2)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单小英迟到了,直接闯入课堂,当老师问起迟到的事,她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想迟到呀!那没办法,路上堵车了,能怪我吗?”说着还生气地把书包往桌上一扔。
同学们说说单小英的这种解释怎么样?
2、学生交流讨论。
3、设疑导入: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解释才好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解释。
设计意图: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谈起引出话题,亲切自然,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产生说的欲望。
二、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学会解释
要求: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说明原因。
2、导说:同学们都知道了单小英的这种解释不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她,
看看怎样解释才能让老师接受呢?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解释原因时应注意的事项。
课件出示:
让学生懂得在遇到被别人误会而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4)体态端正大方,注意口头语言与面部表情的结合,必要时辅以动作。
4、课件出示情境:
(1)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起劲儿。
”如果你是陈文彬,你该怎样向爸爸解释呢?
(2)李东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
一位阿姨走过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如果你是李东方,你该怎样向阿姨解释呢?
5、学生自选一题,自拟提纲,分四人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教师参与交流,适时指导。
6、模拟情境,进行角色体验。
各组选派代表面向全班表演。
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首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为下面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提供指导。
然后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了这种感觉,他们的情绪就会高涨,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有情趣、动力足,自然会使他们的表达、交际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指导写法,写好毛笔字。
1、阅读教材,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明确本次毛笔字练写内容。
(即、吹)
(2)交待学写的重点。
(写好毛笔字,首先是学写笔画,其次注意结构。
)
2、指导练写,展示反馈。
(1)课件出示毛笔字——“即”“吹”,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比较两个字的结构、共同点和关键笔画。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即”“吹”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即”字左右均等,而“吹”字左小右大。
(3)教师指导“即”字的写法:
左边要收,右边要放,做到两边所占位置均等。
右边“卩”的一竖要挺直,写长些,把整个字立起来。
(4)教师示范或播放书写示范课件,学生观察体会。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包括执笔和写字姿势。
(6)展示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师生点评,说说写得好要注意什么;展示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7)教师指导“吹”字的写法:
“口”的横折的折要向内倾斜,呈上宽下窄之势。
“欠”起笔在竖中线的右侧,下部“人”的起笔在米字格的中心点偏上,“人”的撇捺两笔呈撇高捺低之势。
(8)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毛笔字书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好办法。
课中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对毛笔字书写的认真态度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引领学生写好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