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沉疴.(kē)鳜.鱼(guì)押解.(xiè)果脯.(pǔ)
B.连累.(lèi)尽.管(jìn)唱喏.(nuò)毒弩.(nǔ)
C.洞穴.(xuè)瘦削.(xiāo)抹.布(mǒ)恁.地(nèn)
D.揖.让(yī)会.稽(kuài)慰藉.(jiè)商贾.(gǔ)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思忖钮扣眼花缭乱以德抱怨
B.辐射手饰连篇累牍标新立意
C.陷阱分辨鸦雀无声破釜沉舟
D.讥诮標旗兴高彩烈容光幻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心
..
积虑
..、日夜操劳、鞠躬尽瘁的人。
B.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
....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C.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
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
....。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
场上只剩下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莫泊桑在四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比较著名的有《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
B.老舍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笔触往往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或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如《断魂枪》、《茶馆》和《四世同堂》。
C.纪传体史书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来记叙历史事件,反映史实。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D.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
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二、语言表达
7.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
三、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每题2分,共5题)
8.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不笑者竟.日竟:竟然 B.声非加疾.也疾:快,迅速C.薛谭乃谢.求反谢:感激 D.吴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9.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贾人夏则资.皮资:资助
C.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多:赞扬
D.然谋臣与爪牙
..之士爪牙:指武士。
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A.何后之.有?吾不知所之.
B.诸公以.故严重之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C.执其.手而与之谋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A.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乃夜.去,不使人知
12.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A.国之孺子之游者 B.饯于郊衢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四方之士来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①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
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
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
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
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注释]①晏子:姓晏名婴,又称晏子,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 B.是以知其.忠也
辍耕之.垄上其.敢有不尽力者乎
C.有礼于.群臣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梁丘据是个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子认为梁丘据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不顾君王治罪主动犯颜直谏,并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
D.齐景公最终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做法,而且广开言路,百姓因而喜悦。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A.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B.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
四、其他
1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五、句子默写
18.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劝学》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6)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题目。
两个陈面包欧·亨利
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门上装着开门即叮当作响的门铃。
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两千美元的存款。
许多条件远不如玛莎小
姐的人都已结了婚,可她还是独身一人。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玛莎开始对他发生了兴趣。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
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但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
他每次来总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是五分钱两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色块。
据此,她断定这位先生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
他准是住在一座小阁楼上,画着画儿,嘴里啃着陈面包……想到这儿,玛莎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
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玛莎从房中取来一幅油画,挂在柜台后面一个显眼的地方,这是一幅威尼斯的风景画。
两天以后,那位顾客又来了。
果然,他看到这幅画。
“小姐,您的这幅画挺不错嘛!”“真的吗?”玛莎一边包着面包一边答道。
“我非常喜欢艺术和绘画。
您觉得这是幅好画吗?”她为自己的成功暗暗窃喜。
“可它的构图不够均衡,”这位顾客回答说,“透视也不太准。
再见吧,小姐!”
玛莎把画摘下又拿回了房间。
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是多么柔和,多么亲切啊!他一眼就能看出透视画得不准,可却不得不靠吃陈面包过活!但玛莎明白,虽则不幸,可一个天才在成名之前,常常是不得不如此艰苦奋斗一番的。
从此以后,这位彬彬有礼的艺术家——她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每次来都要和玛莎聊一会儿。
但他仍旧只买陈面包,从未要过柜台上任何一种美味糕点。
他渐渐地消瘦了,而且神情沮丧。
玛莎开始担心起来,她很心疼,想给他加点儿好吃的可又没有勇气,她怕冒犯了他,因为她知道艺术家们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
玛莎开始注意打扮自己,站柜台时她穿上了那件蓝点丝绸背心。
一天,这位顾客又来了。
仍要他的陈面包。
正当玛莎取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车喧嚣而过。
这位顾客赶快跑到门口去观望——任何别人此刻也会这样的。
玛莎灵机一动,立刻抓住这个天赐良机。
她迅速地在每个陈面包上深深地切了一刀,分别塞进一大块黄油,然后又将面包紧紧夹好。
这新鲜的黄油是几分钟前刚刚送来的。
当这位先生返回柜台时,玛莎已像往常那样在用纸包着陈面包了。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欢快异常,然后这位顾客便离开了。
玛莎暗自微笑,对自己的大胆及慷慨的冲动感到高兴,但又不禁焦虑不安:是不是太冒失了?他会生气吗?肯定不会……那天玛莎久久地想像着当这位可爱的顾客发现她的小把戏时的情景。
他把面包切开——啊,想到这儿,玛莎脸红了。
当他吃面包时会想到那只把黄油放进去的手吗?他会……
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打断了这令人愉快的遐想。
玛莎叹了口气,快步来到
店堂,什么家伙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两个男人已经站到了柜台前,一个是她从未见过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的可亲的贫困不堪的艺术家。
可他却一反常态,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乱蓬蓬的。
他紧握着拳头,凶狠地向玛莎挥舞着,要知道,是向玛莎小姐啊!
他声嘶力竭地吼着,像敲鼓一样擂着玛莎的柜台。
“你毁了我!”他叫喊着,眼镜后面那双蓝色的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我要你知道,你是个多管闲事的混帐女人!”
玛莎要站不住了,她虚弱地靠着柜台,一只手放在她穿的那件蓝点丝绸背心上。
这时,那个陌生的年轻人抓住了那位正在喊叫的顾客的衣领。
“走吧,走吧,你已经说得够多的了。
”他把那愤怒的家伙拽到了门口,转过身来对玛莎说:“我想您应该知道,小姐,他叫巴姆勃格,是个建筑绘图员。
我们在同一办公室工作。
他为一个新市政厅的设计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了,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
昨天他用墨水笔描出了底线,您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墨水笔去描,然后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线。
巴姆勃格一直在您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可是,您知道,小姐,那黄油……巴姆勃格的设计图,全毁了……”
玛莎走进内室,脱下蓝点丝绸背心,又换上了那件烟色斜纹哔叽的。
然后回到柜台,坐下了……
(取材于欧·亨利的小说《巫婆的面包》,有删改)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面包小店的玛莎小姐对常来买陈面包的中年男子一见钟情,并推断他是一个艺术家。
B.男子对油画“构图不够均衡”“透视也不太准”的评价,为最终揭开他的身份埋下伏笔。
C.“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车喧嚣而过”这一细节,对情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D.小说构思巧妙,以两个陈面包作为线索,伴随着玛莎小姐的遐想,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
E.小说蕴含深刻哲理,它告诫人们要谨言慎行不可率性而为,否则会毁掉唾手可得的幸福。
20、20.(4)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玛莎小姐的形象特点。
2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效果。
22.欧·亨利短篇小说结尾的特点往往是戛然而止,余味不尽。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就更能体现这一特点,你赞成这一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七、命题作文
23.请以“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押解(jiè)果脯(fǔ);B.连累(lěi)尽管(jǐn)唱喏(rě);C.洞穴(xué)瘦削(xuē)抹布(mā)。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
A纽扣以德报怨;B首饰标新立异镖旗;D兴高采烈容光焕发。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处心积虑:指蓄谋很久,费尽心机。
此处为褒贬失当。
B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是自己的东西。
此处与语境义不符;C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此处正确;D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
此处属于对象误用,逻辑错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D
【解析】
试题分析:A错误:“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去掉“的”,变为“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优化”。
B错误:成分残缺。
“锻炼”缺少宾语,可在“输送氧气”的后面加“的能力”。
C错误“句式杂糅。
应删除“要克服”或“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
表达运用E。
5.B
【解析】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题中,B项,《四世同堂》是自传体小说。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行笄礼”是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B项,选项说法错误,应是: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D项,说法错误,偏旁是对合体字进行切分后得到的某个部分,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③①⑤②④
【解析】
排序题关键找出陈述对象,再找到紧密相连的句子。
题中对象为“乡愁”与诗歌的联系,首先③为总起句,①句中的“百般思情”与③中的“惆怅”联系,⑤②中间的“亦”字最关键,第④句运用“这么”指示代词显然批示前文。
8.D
9.B
10.C
11.A
12.B
【解析】
8.
试题分析: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
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项,竟:从头到尾;B项,疾:声音大,强;C项,谢:道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逐项加以排查,本题中,B项,资:积蓄,储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C项,都是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A项,“之”,宾语前置标志/动词,到;B.“以”,因为/介词,拿;D.“焉”,兼词,之于/代词,哪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
本题中,A项是使动用法,其它三项为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
本题中,状语后置,其它为定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A
14.D
15.C
16.A.我回答了,就会获罪;不回答,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回答呢?B.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
【解析】
13.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
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项,垄:坟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D而:连词,表转折;A之:助词,取独;动词,到;B其:代词,他;语气副词,难道;C于:介词,对;介词,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不顾君王治罪主动犯颜直谏”与原文不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A.罪、事、对乎;B.据、拥蔽、甚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诚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的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
”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
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我,因此知道他热爱我。
”晏子说:“我回答(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回答,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回答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
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
做儿子的原则是,
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
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您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
”于是停止了修造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依据法制各负其责,让群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
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条文,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17.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本句大意为: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受。
有人问:“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我因为喜好吃鱼,所以不能接受别人送来的鱼。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因清廉)保住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锲而不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羁鸟恋旧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渚清沙白鸟飞回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A.E
20.玛莎小姐是个开面包小店的中年女子(或中年未婚)(1分);心地善良,体贴细心,富有同情心(1分);渴望爱情,充满幻想,自作多情(1分);但仅凭主观想象办事,结果“好心办坏事”,反而害人害己(或自以为是,弄巧成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