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材料
一、总体情况
本班共有44人参考。
平均成绩76.98分,折合分74.88分,成绩达到红色的有23人,占52.27﹪,及格的有37人,占84.09﹪,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42分(满分100分),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
二、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末统考试卷由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组成。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有梯度。
,试题设计新颖,渗透分类讨论、能力训练等。
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历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应用性、信息性、实验操作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
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关注基础的历史素养、关注生活、关注创新是本卷试题的亮点。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下面是学生答题中的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1——20小题):
第11、15、16、18题学生答错的较多,其他的做的比较好,错的原因是题目比较灵活,学生记忆太死板。
不会灵活变通,考虑问题不全面。
第二大题(材料分析题21——22小题):
大部分同学完成得很好。
完成得较差的有:不会写字,不会总结。
表现在背下了不知写在哪儿。
第三大题:问答题题(23——25小题)
对经常强调的需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标志等没记下来,主要表现在审题不严密,考试答卷是前后不思考,不注意逻辑推理,需加强督促。
四、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选择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不能灵活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不知在面对题目时怎样入手。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比如21题的(2)科技成果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
在考试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同学不读完题目时就开始答题。
另外。
答题思路混乱,涂改现象严重,书写不整齐,答题结束不能认真检查。
五、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检测的阅卷分析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握好具体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教材,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
4、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分小组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尽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与矫正,变单独学习为互动学习。
5、进一步重视课堂转差。
转差工作要进一步细化,尤其作好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入手,避免学生心理抵触情绪的产生。
6、精心备课,力求每一堂课新颖且有创新,力争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有较强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将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做好本职工作,力争给上级领导交一分满意的答卷,使我班的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1-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材料
刘靖平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