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教育“内卷”化,区域性生涯规划未来可期------在杜集区生涯规划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教育“内卷”化,区域性生涯规划未来可期------在杜集区生涯规划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1-06-22T14:56:41.9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作者:曹立民[导读] 两年来,杜集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曹立民
安徽省淮北市淮北市杜集区教育局 235037
同志们:
两年来,杜集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学校的办学主动性进一步增强,部分区域的学区生源出现短暂性的回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老师职业状态逐步趋向好转;学生的学业分化性进一步得到遏制,学生学业成绩获得逐步提高;区域性的项目式活动和课题式实践逐步增加,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一定提升。

区域“无校籍”管理和“区管校聘”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教师流动常态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掘、优化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杜集教育,教育局去年把“生涯规划、家校共育、心理辅导”列为年度重要工作。

确定了“守正创新、引领成长”的工作主基调,成立了“杜集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杜集区生涯规划研究中心”来落实具体工作,并且组建了100多人的专、兼职生涯规划师队伍。

“两中心”成立半年以来,采取扎实的举措,有序的组织,主动的实践,始终把“守正创新,引领成长”作为主基调,借助和优化各种有效资源,围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区域的创建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取得了一定创建成效。

正如前段时间,在给《杜集生涯》创刊号题词时,我就这样说过:生涯规划、家校共育、心理辅导等不是高大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为我们实际所需,是打造高质量教育的必备核心要素,无疑是方向正确的事业。

选择做正确的事并不难,关键是我们要认真做事,期间还需要一点专注和执着,那么效果就会不断呈现,乃至厚积薄发,最后大功告成!人的潜能无限,凡事事在人为,事业靠团队推动,当一群各有所长、拥有情怀和梦想的人聚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高效协作共创事业时所迸发的能量是巨大的!100多个专、兼职生涯规划工作者可以都出一份精彩,共绘杜集教育美丽画卷!
目前,我们的生涯规划工作日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但在实践中也明显暴露出很多问题,各种矛盾日渐突出,噬待各位同仁继续努力,为此,我们特意召开这次生涯规划工作动员大会。

下面,我分别从工作特点、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突破途径等几个方面说说我们的生涯规划工作。

工作特点:
杜集范式下的“区域性生涯规划”,具备很多特点。

其一,高站位顶层设计。

杜集区虽然是一个县级区域,但通过统筹资源率先成立生涯规划研究中心,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站位较高,与淮北师范大学、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院、北师大、中国科技大学终身学习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可以确保理论、建议等方面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其二,持续发展有决心。

杜集区委宣传部、教育局远见卓识,十分重视生涯规划工作,充分理解生涯规划对杜集教育发展的价值,全面系统推进杜集教育发展,生涯规划工作形势喜人,开局良好。

其三,落地执行有实招。

杜集区教育局以实实在在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做教育,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首席教师工作室、家校共育工作委员会、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健康专家后备培养团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团队、规范汉字书写中国经典组委会等多个以兼职生涯规划师牵头的组织形式,确保区域性生涯规划工作可以“系统性、规范性、操作性”有序开展。

其四,项目活动有成果。

六个分区域特色活动越来越多,石台区域的“青蓝工程”、“书画装裱培训班”、段园区域的“书法教学系统培育方案”、矿山集区域的“班级积分管理推广方案”、朔里区域的“小学语文老师汉字书写培训班”、“幼小衔接计划”以及高岳区域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组织”等等,不仅实现了本区域内的特色发展,也已经逐步开始向其他区域辐射,即将形成杜集教育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杜集范式”下的“智慧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

其五,未来愿景有盼头,杜集区生涯规划工作确定了“启发资深教师走出枯竭树立新目标;助力青年教师持续发展达到新高度;化解家校矛盾构建家校新文化;帮助少年儿童追逐梦想遇见大未来”的四大工作目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生涯教育做好了良性循环的规划战略部署。

因为做足了长期的科学规划,所以教育必定会有更好效果,因为教育有效果,所以人民必满意,因为人民满意,所以区域教育必将促进社会发展。

杜集教育走出的这条创新之路对具有示范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杜集范式”下的“区域性生涯规划”,是开先河、领潮流的创新之举。

工作现状:
100多人的专、兼职生涯规划师团队,共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以“教研教学、家校共育、心理疏导、国际通识、人职互择”为特长组建了一些分支机构;成立了《杜集生涯》编辑部,为区域教育的亮点宣传做好了长期准备;启动了“回顾百年、展望一纪”为主题的纪念建党100周年献礼展项目式活动、启动了“规范汉字书写传统经典”项目式活动;启动了“传承红色经典,赋能生涯教育”为主题的退伍老兵爱国故事系列讲座项目式活动;启动了“送你一张红色船票”家校共育有奖活动,等等。

很多兼职生涯规划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已经开始设计更多的活动方案,不仅服务本校、也能服务分区域,少数兼职生涯规划师已经开始服务全区,工作热情持续高涨。

存在问题:
不少人概念模糊,混淆了“区域性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不能厘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一部分人认为“区域性生涯规划”纯粹是“专、兼职生涯规划师”的事,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无关;一部分人把生涯规划工作与日常工作割裂开来,认为生涯规划工作与本质工作没有必然联系。

一部分人工作态度暧昧,不积极、不主动,个别人纯粹得过且过,自己不愿意也不能主动设计活动,对于其他人设计的活动也不愿意参与。

个人提升意愿和助人成长意愿的意识还没有。

主要表现为,对于已经确定的活动,任务安排不够精细,行为转化不够彻底,手段使用不够到位,跟进指导还不够及时,还停留在“理由比方法多、借口比困难多”的被动局面,用表面上的“忙忙碌碌”替代“目标靶向设计”和“时间科学管理”,日常行为碎片化、盲目化,仅仅满足于“上面检查的任务”,创新意识没有。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达成思想共识:“杜集范式”下的区域性生涯规划,不仅是杜集教育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杜集教育人的共同任务,做好生涯规划工作,不仅能提升自己也能帮助到他人,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情。

突破途径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希望各校、各级领导能够达成思想共识。

未来,我们将把“兼职生涯规划师团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层级化培养,研究中心设计的兼职生涯规划师“五星培训”系统,培训目标靶向设计经过充分地调研和论证,科学实用,采取“请进来榜样,走出去学习”的方式,分批次、分层次对兼职生涯规划师业务能力进行综合提升。

我们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一支队伍,打造成一支童子军,作为杜集教育持续发展的血液;我们争取用最高的标准,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一支后备军,作为杜集教育引领成长的人力基础;我们争取用最纯洁的信仰,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一支先行军,把它作为杜集教育持续创新的先锋队;我们争取用创新的意识,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一支生力军,作为杜集教育持续提升的主要力量!
教研教学方面,坚持以学定教,已经推进教的方式向学的方式变革为主线,坚持专家指导,继续深化与西园中学、市一小等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对共建”,定期引进教育名师以定期指导为靶向引领;做好本区域“青蓝工程”,促进各年龄段的教师专业成长稳定有序;家校共育方面,坚持区域协作,以六个区域教师的专业力量为依托,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模式,以区域家校共育课程的编制研发为抓手,坚持优化管理,以管理人员定期集中的专题研讨为辅助,尽快实现家校共育的“杜集范式”;心理辅导方面,继续深化与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淮北市精神(心理)卫生中心的协作发展,培养更多的心理辅导专业化人才;国际通识与人职互择方面,将依托“职普融通”现有资源,广泛发掘更多资源,以保障高中学段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本科以上教育,有更多的学生明确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

为确保以上目标实现,教育局将指导研究中心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研究中心在前头,六个区域协作,定期协商,形成教研共进的协商对话机制。

教育局领导,各区域联动,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定点帮扶薄弱学校的协同机制;通过“项目推动,主题引领,案例研修,协同教研”的项目式活动机制,以及“课题研修,区域协作,数据诊断,行为改造”的课题式实践机制开展工作;全局上下齐心协力,聚焦学情,精准定位,开发资源,各个区域之间,经验共享,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协同共进,发展共荣,质量共赢。

以实现生涯规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适切性,有效性。

结束语
同志们,未来的教育,人们选择学校将不再是为了功利的目标,而是为了寄托精神,这才是学校永续存在的最重要理由。

学校要与人的天性合作,成为快乐生活的空间,满足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呵护好奇心,宽容好玩心,善用好胜心。

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历练,我们这一支专、兼职生涯规划师队伍中,必将涌现很多人才,在学校,他们将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习的陪伴者、动力的激发者、情感的呵护者,他们也将会通过研究中心这一平台走出杜集、走出安徽乃至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领航者。

客观上说,生涯规划工作,为我区新优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机遇与契机。

我们希望在座的诸位能够明确生涯规划工作的实践意义与个人责任,能够明确研修纪律与各方责任,能够明确运转机制与靶向帮扶对象,明确自己的学习要求和成果转化导向。

在生涯规划工作的征程上,需要我们再坚持,再努力,通过自身不懈奋斗,成为每一所学校里最好的自己。

把每一所学校创建成“领导认可,社会信赖,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同”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同志们,汇智聚慧,众志成城,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共同抒写杜集教育的美好明天,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的聆听,!作者简介:曹立民(1965.7-),男(汉族),安徽人,学历:本科,单位:淮北市杜集区教育局,职务:党委书记、局长;研究方向:区域性生涯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