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两个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C.NH2﹣CH2﹣COOH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D.二肽是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
2.(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需要线粒体供能
B.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
C.不同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均相同
D.当细胞内外的液体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3.(5分)(2013秋•易门县校级期末)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做过这样一
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观测到被标记的亮氨酸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在不同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顺序为()
A.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外
B.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C.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外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4.(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细胞内储存着大量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C.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D.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5.(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自交
C.基因型为BbDD和BBDd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D.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6.(5分)(2011•鸡冠区校级二模)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
A.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B.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
C.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7.(5分)(2015•普兰店市模拟)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DNA结构中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外侧
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DNA复制时,必须首先解旋成两条独立的单链
8.(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二、非选择题
9.(20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部分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有食物链条;写出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2)图中鸟与蟾蜍两个种群的关系是,蛇和蟾蜍两个种群的关系
是.
(3)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同时占有个营养级.
(4)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
(5)关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呼吸作用
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6)当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昆虫、鼠等种类增多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
(填增加或降低).
2013-2014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两个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C.NH2﹣CH2﹣COOH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D.二肽是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
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解答:解:A、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A 正确;
B、两个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二肽,B正确;
C、NH2﹣CH2﹣COOH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
同一个碳原子上,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正确;
D、二肽是含有两个氨基酸、一个肽键的化合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需要线粒体供能
B.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
C.不同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均相同
D.当细胞内外的液体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
度
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
度
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
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答:解:A、协助扩散的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B、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C
错误;
D、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当细胞内外的液体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或复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5分)(2013秋•易门县校级期末)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观测到被标记的亮氨酸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在不同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顺序为()
A.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外
B.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C.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外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内分泌过程是先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然后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最后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解答:解: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用3H标记的亮氨酸观测被标记的亮氨酸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在不同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故选:D.
点评:对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4.(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细胞内储存着大量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C.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D.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考点:A 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解答:解:A、ATP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细胞内储存着少量ATP供生命活动需要,B错误;
C、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物体内时刻不停的进行着,D正确;
D、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5.(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自交
C.基因型为BbDD和BBDd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D.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
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A错误;
B、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子可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其中自交法是最简便的
方法,B正确;
C、基因型为BbDD和BBDd的亲本进行杂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种
类为1×1=1种,C正确;
D、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属于测交类型,后代两种性状比接近1:
1,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5分)(2011•鸡冠区校级二模)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
A.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B.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
C.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毛茛叶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解答:解: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植物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叶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的表现型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环境、性状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7.(5分)(2015•普兰店市模拟)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DNA结构中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外侧
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DNA复制时,必须首先解旋成两条独立的单链
考点:D 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碱基对.
解答:解: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B、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B错误;
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或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
D、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
8.(5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
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解:A、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鸟种群密度需采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B错误;
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C正确;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经过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S型曲线、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非选择题
9.(20分)(2013秋•九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部分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有食物链 4 条;写出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2)图中鸟与蟾蜍两个种群的关系是竞争,蛇和蟾蜍两个种群的关系是捕食.(3)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同时占有 3 个营养级.
(4)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关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D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呼吸作用
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6)当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昆虫、鼠等种类增多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增加(填增加或降低).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植物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终点则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鸟与蟾蜍两个种群共同竞争食物昆虫,关系为竞争;
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当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解答:解:(1)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植物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终点则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根据题意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
草→昆虫→鸟→猫头鹰;草→鸟→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
(2)鸟与蟾蜍两个种群共同竞争食物昆虫,关系为竞争;
(3)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同时占有3、4、5三个营养级;
(4)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6)当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昆虫、鼠等种类增多,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故答案为:
(1)5 绿色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2)竞争捕食
(3)3
(4)绿色植物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D
(6)增加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