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卷
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能说明生长素具有双重作用的是()
A.无子果实
B.枝条生根
C.顶端优势
D.以上都不是
2. 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化学分析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暗-亮-暗三层结构的静态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
C. 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 流动镶嵌模型表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对称分布的
3. 真核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核糖体的多肽链进行加工和包装
B.所有酶和抗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进行加工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需要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4.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依赖于突触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 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
C.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能够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D. 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5. 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特定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都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衰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端粒DNA序列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可能会激活衰老机制
C.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可能存在延伸端粒DNA序列的机制
D.同一生物体内各种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是相同的
6. 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
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的速率逐渐增大
C.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没有水分子进出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7. 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①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①与①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8. 下列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B.图2中从A到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C.改变神经纤维膜外的K+浓度,则图2中A的电位不会受到影响
D.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9.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甲、乙异物仍存在,而丙异物消失。
据此推断甲、乙、丙三异物分别在
A. 物镜、目镜、装片
B. 目镜、物镜、装片
C. 目镜、装片、物镜
D. 装片、目镜、物镜
10. 融合遗传认为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即子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且杂合子杂交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
孟德尔设计实验巧妙的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在下列实验预期结果中,不能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是()
A.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B. 用两亲本杂交的F1与白花亲本测交后代会出现粉红色:白色=1:1
C. 用两亲本杂交的F1与红花亲本杂交后代会出现红色:粉红色=1:1
D. 用两亲本杂交的F1自交得到F2,会出现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11.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以下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1)草原中的一只野兔
(2)草原中的所有生物
(3)草原中的所有蒲公英
(4)草原
(5)草原野兔的肺.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器官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器官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组织
D.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组织
12. 男生在青春期睾丸加速发育,睾丸除了受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外,还受下丘脑分级调节。
如图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腺体2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腺体3分泌的性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B. 图中有两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 激素2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活细胞
D. 激素1、激素2、激素3的特异性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表面
13. 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①交叉互换
①细胞质分离
①联会
①染色体复制
①染色单体分开
①着丝点分裂
A.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B.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C.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D.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14. 下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正常色觉(B)对色盲(b)为显性,为伴性遗传;正常肤色(A)对白化(a)
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若①-10和①-11婚配,所生的子女中患病概率为()
A.2/3
B.2/9
C.1/2
D.1/3
15. 真核生物细胞中DNA的分布场所是()
A.细胞核
B.细胞核和细胞质
C.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
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
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 若检测F2中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
D. 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17. 如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b为垂体,则接受刺激的是a,调节的结果是c处主动吸水作用增强
B.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的
C. 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b不能识别该抗原,c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
D. 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
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
18. 如图表示人体中某些激素分泌和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①①①所表示的都是促进作用
B. 激素甲、乙、丙都有其特定的靶器官
C. 图中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
D. 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丙是甲状腺素
19. 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则下列关于5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产物中含有4个肽键,称为四肽
B.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于反应物减少了90
C.产物多肽的分子式为C15H27O6N5,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D.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
20. 下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区域(a、c、
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钠离子较膜外少
B.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C.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D.局部电流在轴突上传导方向为a→c和e→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下图1为糖类的概念图,图2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泛素激
活酶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最后在泛素连接酶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
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
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它与葡萄糖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物质①是_____(一种水果中常见的非还原性二糖)。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①,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①是_____;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①,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_____。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2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_____。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_物质的氧化分解。
(4)细胞内、、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直接原因主要是_____。
22. 观察下面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有____________(填标号),丙在结构上不同于乙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写两点)。
四种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____________。
(3)乙与支原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乙是____________层次。
23. 据研究报道,在涝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根部可同时产生乙醇和乳酸。
在淹水处理条件下,甜樱桃砧木根系无氧呼吸也能同时产生乙醇和乳酸。
以上研究均表明,一种细胞的无氧呼吸方式可以有两种。
有些微生物原本只有一种无氧呼吸方式,但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可以使微生物出现新物出的代谢途径。
例如,科学家将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酵母(转基因酵母),从而使其具有两条无氧呼吸途径。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其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都相同,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及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呼吸方式其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在涝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根部可无氧呼吸的意义是___________。
玉米幼苗根能否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转基因酵母具有两条无氧呼吸途径_______________(材料:普通酵母、转基因酵母、培养液,其他需要的材料任选)。
24.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
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
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_____。
(2)医生常将化验单中血浆肝酶等各成分的测量值与参考值作对照来估测患病情况。
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_____。
(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____。
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和_____等路径进入血浆。
25. 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
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
2019年底出现的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强大的炎症反应。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传到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痛觉。
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炎症因子ILs能通过系列信号通路促使Ca2+内流增加,据图分析炎症因子使Ca2+内流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使用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探究Ca2+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滯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结果是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
由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请再补充一个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物质,其靶细胞广泛分布于肝、肺、脑、淋巴组织等处,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s的合成。
糖皮质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够进入细胞核,请推测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作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C
5. D
6. D
7. C
8. D
9. C
10. A
11. B
12. B
13. C
14. D
15. B
16. ABD
17. AB
18. AB
19. AB
20. AB
21.
(1).蔗糖
(2).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3).脱氧核糖
(4).具有催化作用
(5).糖类
(6).(各种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22.
(1).丙、丁
(2).丙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4).甲、丙
(5).乙有细胞壁,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6).既是细胞又是个体
23.
(1).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和[H]
(3).酶的种类不同
(4).保证玉米幼苗根部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能量
(5).不能,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或酒精会损害根
(6).第一组在无氧条件下培养普通酵母,第二组在无氧条件下培养转基因酵母,然后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培养液,再分别测培养液的pH。
结果两组培养液均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第二组的pH小于第一组,可以证明转基因酵母产生了乙醇和乳酸,说明转基因酵母具有两条无氧呼吸途径。
24.
(1).血浆和组织液
(2).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3).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4).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
(5).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淋巴循环
25.
(1).大脑皮层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4).促进Ca2+通道蛋白合成(翻译),促进Ca2+通道与细胞膜结合
(5).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6).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Ca2+
(7).激素—受体复合物能抑制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