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_地域与社会网络_陈福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消失 、继存与解放
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 ,社区实际上是一个包含着社会联系的概念 , 而这些社会联系则蕴涵了基于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团结 、一种共同的情 感分享模式 ,以及对于合作的自愿态度等等 。在这种社区观念中 ,情感 和生活被共同分享着 ,并且个人的角色是高度重合的 。这样的社区观 点 ,我们可以回溯至滕尼斯的著作之中 。滕尼斯把社区定义为地域范 围狭小的 、其居民具有较紧密的相互关系的 、传统性较强的地方性社 会 ;把社会定义为大规模的 、关系较松散的 、现代性较强的社会 ,列出了 社区与社会之间一系列可互相比较分析的性质 (参见黎熙元 、童晓频 、 蒋廉雄 , 2006: 4) 。实际上 ,在我们对于当下社区的讨论中 ,滕尼斯的 社区标准往往只存在于农村社区 。然而 ,其关于亲密性的邻里和地域 性的互动的论述 ,仍作为一个重要的社区话题而存在 。
图 1: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由此 ,韦尔曼 (W ellman, 1999: 17218)认为这种研究视角具有三种 优势 。第一 ,避免了人们必须整合于邻里 、亲属群体以及其他限定性社 会团结的组织这一假设 ;第二 ,使得我们能够更广泛的研究社区这一范 畴 ,包括从人际关系到世界体系的跨越 ;第三 ,这种视角使得研究技术 得到了系列的发展 ,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让我们对于人际网络的存 在 、构成 、结构以及操作都有了更好的发现和分析 。因此 ,在社区研究 中 ,费雪尔 、韦尔曼和雷顿等人的社区理论观点被称之为“社区解放 论 ”(参见单菁菁 , 2005: 37238) 。
分散的关系
内容
社会性 ; 小型 服务和物品 的交换 ; 无经 济目的
社会性的 ;大量 精神 目 的 的 交 换 ;小型服务和 物品的交换
大量 精 神 目 的 的交换 ;社会性
精神目的 ;小服 务和 物 品; 社 会性
·43·
社会 ·2008·5
韦尔曼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个人网络作出了区分 ,在这些区分中 ,向我们 展示了以网络观点来看社区时 ,关于社区的三种观点实际上是可以共 存的 。
这些研究在某种程度似乎证明了地域空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开始慢慢地消去 。然而社区解放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 ,将个人社会 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社会支持网络上 。事实上 ,对于个人而言 ,社 会网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包括了社会活动的网络 、参与的网络 、情感 交流的网络 、获得支持的网络等等 。而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则主要针 对了个人在需要帮助和获得支持方面的社会关系分析 ,这实际上使个 人社会网络的范围缩小化了 。韦尔曼依然没有绕开社区研究的重要标 准 ,社区代表着一种亲密关系的集合 ,而作为具有社会支持内容的社会 网络正是可以被认为是个人社会网络中的亲密关系部分 。因此 ,在这 里我们需要反思两个问题 。
二 、作为社区多重空间的地域
在社区解放论者的研究中 ,个人网络社区观最重要的方面是将个 人从传统的地域共同体中解放了出来 ,重新放在社会的结构位置上进 行衡量 。他们的研究也证明了地域社区的衰落 。坎贝尔等的研究发
·44·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 :地域与社会网络
现 ,大多数北美人认识可以与之谈话的大约 12个邻居 ,其中没有或只 是一个是 亲 密 关 系 ( Campbell & Lee, 1991: 13 ) 。而 在 韦 尔 曼 等 人 (W ellman & Hall, 1988: 26)的东约克调查中 ,约 7 / 8的东约克人的亲 密关系超出了邻居的范围 , 3 / 4的人在所在城区之外 。其在关系支持 方面的研究也发现“空间接近和直接交往频度只与提供小物品及服务 有关系 。易于接近使这些支持的交换更容易实现 。但空间接近和直接 交往频度与重要支持都没有关系 。而间接交往虽与关系强度有相关关 系 ,但与提供支持没有显著关系 。
所以当我们重新审视韦尔曼的社区理论时 ,我们可以发现 ,其研究 视角实际上是从以往对邻里 、亲密关系和地域性社区生活等传统研究 范畴 ,转移到了对个体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的探讨中去 ,社区 ,在其 眼中 ,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个人关系网络构成的“社区 ”。这种“社区 ” 从未消失过 ,并且一直存在 ,只是在现代的社会中 ,个人社区的地域性 特征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 ,因此产生了“社区失落 ”与“社区保存 ”两种 观点的对立和争辩 (见图 1) 。
wellman的社会网络的结构类型分析43万方数据社会20085韦尔曼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个人网络作出了区分在这些区分中向我们展示了以网络观点来看社区时关于社区的三种观点实际上是可以共所以当我们重新审视韦尔曼的社区理论时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视角实际上是从以往对邻里亲密关系和地域性社区生活等传统研究范畴转移到了对个体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的探讨中去社区在其眼中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个人关系网络构成的社区
·45·
社会 ·2008·5
成员的地域性社区的认知 。 其次 ,对于亲密性关系的形成而言 ,地域性社区的意义是否不再重
要呢 ? C. 贝尔和 H. 纽拜 (Bell & Newby, 1971: 53)认为 ,尽管发生了变 化 ,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成为了缺乏地域边界和亲密关系的社 会网络 ,他们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社区后 ,发现社区居民并非生活在一个 基于松散社会关系 、职业和消费之上的非地域社区 ,并且 ,他们宣称 ,这 种“扩 大 化 的 ”社 区 即 使 存 在 , 也 很 少 具 有“效 用 ”。伏 伊 达 诺 夫 (Voydanoff, 2001: 1332156)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家庭关系仍然是十分重 要的 ,同时并无强有力的证据说明朋友关系正在代替家庭关系 ,“当出 现重要事件时 ,家庭仍然是人们获得支持的首要来源 ”。事实上 ,如果 我们得到了家庭关系仍是个人亲密关系的主要部分的结论 ,那么我们 可以设想 ,家庭关系是一种先赋性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往往从一开始就 具有了地域性的特征 。一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化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 , 而任何一个家庭作为社会单位而存在时 ,也是一个地域性社区的单位 。 在研究中 ,韦尔曼发现 ,个人的亲密性社会网络从地域性社区扩展到了 社区之外 ,不可否认的是 ,同时这种关系仍是以家人和亲属为主的 。这 样 ,我们假设一个 40岁的成年男子在 20岁的时候来到一个新的社区 居住 ,而在其生活的前二十年中 ,和家人与亲属是居住在同一个社区 的 ,那么事实上 ,我们也可以认为 ,前二十年这种地域性社区的居住 ,决 定了他的亲密关系 。
表 1: W ellman的社会网络的结构类型分析
结构类型 职业状态
生产型 在职
再生产型
双重负担型
单身型
(生产 / 再生产 ) (生产 / 再生产 )
家庭工作者 ,退 休者
在职
在职 ,学生
婚姻状况
结婚
结 婚 者 , 单 身 结 婚 者 , 单 身 单身 ,独居
母亲
母亲
性别 网络构成

家庭 工 作 者:
首先 ,从将“个人社会网络当作社区 ”的研究出发 ,社区居民的社会 支持网络是否足以说明个体社会网络的所有事实 。一些关于社区公共 空间与社会运动的研究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启示 。庄仲雅 (2005)以台 北市的一个邻里社区为例 ,研究了一个因公园保存运动激起市民参与的 都市移民社区 ,其居民生活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这个影响又如何改变 社区运动的过程 。他认为社会运动代表了一个集体的寻求地方感觉和 在地想象的过程 ,以及改变都市社会现状的期盼。事实上 ,对于该研究 , 当我们换以社会网络的观点来看 ,这个社区运动可以看作是社区非亲密 性社会网络的形成过程 ,而这种过程的结果则是加强居民的“社区意 象 ”。在许多关于社区社会运动的研究中 ,我们都可以找到相似的结论。 例如 ,石发勇 (2005)对于一个街区针对绿地与房产公司发生的维权运动 的研究 ;何艳玲 (2005)对一次街区集体抗争事件的实证分析等 。因此 , 社区的非亲密性社会网络对于社区而言是重要的 ,因为这种社会网络 不但创造了社区居民的利益 ,同时也在社区认同与归属上加强了社区
陈福平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博士研究生 黎熙元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教授 博士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05BSH042)的阶段性成果 。
·41·
社会 ·2008·5
在早期社会学家的眼中 ,社区的未来是不乐观的 。滕尼斯对社区 与社会两种社会形态的区分 ,本身就包含了对于人类社会结构发展的 思考 。这种思考所隐含的假设则为 :社区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中逐渐消亡 。齐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 》一书 ,也表达了相同的观 点 ,“他将城市背景及城市环境概念化为人口规模 、社会心理环境刺激 强度 、社会分工 、货币经济与理性等几个方面 ,以此来论证城市背景和 城市环境对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张应 祥 , 2006) 。从齐美尔的分析中 ,我们也可以得到社区中地域性的亲密 关系将在现代社会逐步消亡 ,而取而代之的则是非个化的 、专门化的 、 没有情感关连的人际关系的结论 。以 L. 沃思为首的社会学者们进一 步继承了这种对“社区消亡 ”的观点 ,他们认为传统社区中个体之间 、 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等方面的特征在现代城市中已不复存在 ,城市社会 呈现出人口密度高 、异质性强 、社会组织发达等特点 。这种观点与早期 社会学者对于社区观点一起 ,后来被综合为“社区失落论 ”。社区 ,在 社会学者的眼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即将远去的话题 。
然而经验世界的发现 ,却并非如“社区失落论 ”者的预期 。在其后 社区研究者中的现实观察中 ,社区仍然具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命力 。其 中以刘易斯和 H. 甘斯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意义 。刘易斯对美国墨西哥 移民社区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在这些移居者的社区生活中 ,传统的人际 关系仍然得到了保存 。尽管身处城市化的大众社会中 ,他们仍然保留 着自己的小社会圈 。由此 ,刘易斯认为 ,城市中大量人口 、高密度及高 异质性 ,并不是造成人际关系恶化 、社会秩序混乱 、都市社区解体的必 然因素 (参见单菁菁 , 2006: 184 ) 。而 H. 甘斯对波士顿西区意大利移 民的生活进行研究后 ,也得出相类似的结论 。他更进一步认为城市问 题及城市社区的衰败 ,是与城市居民的阶级 、种族 、家庭 、文化和生活背 景等相关的 。而对于这种移民社区而言 ,社会歧视与种族歧视加强了 社区对于移民生活的构建意义 (参见黎熙元 、童晓频 、蒋廉雄 , 2006: 16) 。费舍尔的《城市性的亚文化理论 》、W. F. 怀特的《街角社会 》、E. 利博的《Tally角 》等著作 ,都阐释了在城市社区当中 ,亲密的邻里关系 仍然存在 ,城市居民仍存在地方性的社会联系 ,同时也利用着邻里关系 来进行社会交往和获得各种社会支持 。这种对于社区研究的发现和观 点 ,被称为“社区继存论 ”(夏建中 , 2000) 。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 : 地域与社会网络
社会 2008·5
Soc ie ty 第 28卷
陈福平 黎熙元
摘 要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 ”、“社区继存 论 ”和“社区解放论 ”三种不同观点 。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 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 ,更进一步说 ,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 何发生变迁的 。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 ,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 充和发展 ,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 ———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 释 ,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 框架 。 关键词 :社区 地域 社会网络
·42·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 :地域与社会网络
美国社会学家韦尔曼 (W ellman, 1982: 70)提出了研究社区的新的视 角 ———将个人社会网络当作社区 。他认为 ,前二者的立足点在于社区是 直接与亲密关系相关联的 ,当个人的亲密关系已由地域性的社区向外蔓 延 ,或是依旧保留了下来 ,所以得出社区消失或继存的结论 。而社会网 络分析并不将群体或邻里边界作为真实的社会边界 ,他认为研究社区 重点在于研究个体的社会网络与亲密关系 ,这些内容才是在真正的意 义上构成了个体的“个人社区 ”。与此同时 ,他谈到 ,在一个家庭中 ,可 能同时存在着“社区失落 ”与“社区保存 ”两种情况 。对于一个儿子而 言 ,处于“单身型 ”的结构类型之中 ,他的关系构成则是以朋友关系为 主的 ,并且比较分散 ,而对于居家的母亲而言 ,亲密的亲属 、邻里关系则 可能在其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以对儿子的社会网络而言 ,是一种 “社区失落 ”,而对于母亲而言 ,则表现了“社区继存 ”。如表 1所示 ,女性女性 ,男性女性
退休者: 男性 ,
女性
主要为亲属 关系 ,一些同 事关系
亲密的邻里 ;非 亲密的亲属 ;无 当地朋友
亲属关系 ;一些 同事 关 系; 无 邻里
主要 为 朋 友 关 系 ;无邻里
结构
紧密的亲属 关系 ,女性中 心化
紧密 的 邻 里 关 系 ;女性中心化
紧密 的 亲 属 关 系 ;女性中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