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经典篇目的内容或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
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三顾茅庐》: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3)刘玄德;隆中决策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选出如下关键句: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①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要求对这个作用进行形象的比喻,只要比喻恰当即可。
如: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②第二个方法是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先说明略读的作用,接着应该说明精读的作用。
如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③从“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是做读书笔记,因此答案为:学会做读书笔记。
④最后附加一条方法是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这样就可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等。
意对即可。
(3)《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杰作,但为了和诸葛亮对仗,要把它改为三个字即刘玄德,相应的,应该用四个字和三顾茅庐对仗,根据这个故事内容,可以用“隆重决策”。
故答案为:⑴ 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⑵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⑶刘玄德;隆中决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理解其内容,然后再据此补充合适的句子。
⑶此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解答此题,需要在积累名著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对联知识答题。
3.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阅读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越来越重要。
因此,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1)【拟写标语】为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宣传氛围,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2)【出谋划策】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出谋划策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阅读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
(3)【社会调查】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读书计划情况:
【答案】(1)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或者: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天下。
)
(2)举行“我爱阅读”征文比赛;办一期“有关名著阅读”黑板报
(3)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要符合要求;②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③语言要简洁、精炼;④语言要通俗、易读、易记等。
(2)本题要求设计活动形式,题目中已经给了一种,可以模仿这种形式答题,读“征文比赛”“黑板报”“手抄报”等。
(3)认真观察图表,通过数据的对比进行分析,由图表可以看出,中学生读书有计划的只占10.1%,没有计划的占58.6%。
说明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读书时每读必做的没有,但从不做的竟占75.4%,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习惯。
故答案为:⑴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或者: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天下。
)
⑵举行“我爱阅读”征文比赛办一期“有关名著阅读”黑板报
⑶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4.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
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以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
小康很苦恼,想要放弃,但尝试过其他运动之后觉得还是最喜爱篮球。
他的同学们也分成两派,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学打篮球;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
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2)【图片链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说说它们的字体特征。
(3)【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________
【答案】(1)我认为小康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
乒坛“国手”邓亚萍小时候也因身材矮小被球队拒绝过,但她却自强不息,刻苦训练,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
所以小康应该坚持爱好,努力练习。
(2)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3)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解析】【分析】(1)本题表明观点,支持或反对;陈述理由,要有条理,充分;语言要流畅完整。
示例:我认为小康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
喜爱是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小康是真正喜爱篮球,虽然先天有弱势,但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好的成绩的人并非天生就擅长,只要肯付出努力,只要勇敢的追求,那么一定能够有收获,结果有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更重要。
示例:我认为小康应该改变方向。
虽然小康喜爱篮球,但是毕竟有先天的弱势,这非常影响他的发展,不如及时转身,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那么一定能够获得更美丽的收获。
(2)本题考查字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挑)、折、钩八种。
楷书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
楷书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
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
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
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
第一幅作品符合楷书的特点。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第二幅作品符合行书的特点。
(3)明确要求:“自强不息”精神主题;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分析:一路(名词)风雨兼程(主谓短语)磨砺意志(动宾短语)。
示范:百年众志成城成就梦想。
故答案为:⑴我认为小康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
乒坛“国手”邓亚萍小时候也因身材矮小被球队拒绝过,但她却自强不息,刻苦训练,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
所以小康应该坚持爱好,努力练习;
⑵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⑶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点评】⑴本题考查观点表达。
要注意围绕“ 君子自强不息”来论述,具体阐明。
按照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的结构来安排即可;
⑵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各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书写的特色。
明确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⑶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点燃了亿万观众的国宝热。
2018年央视春晚也设
置了“国宝回归”的精彩环节,向观众讲述了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历经数十载回归祖国的动人故事。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于20世纪30年代流落国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结合上述材料,补充下列句子。
守护历史,守住国之瑰宝;
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2)不少拥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中国文物在战火硝烟里、在时代变迁中“流离失所”,现仍散落在海外。
有人说,政府应该斥巨资购回流失文物。
也有人说,购回流失文物会掉进西方少数文物贩子设置的爱国主义陷阱中,让他们坐收巨额经济利益。
对此,请具体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1)盛世威仪;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
(2)示例一: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示例二:海外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在哪里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而它们“流落”他乡的命运更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流失文物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有与“国宝”有关的知识储备,比如常见的国宝,国宝的价值,国宝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等,然后紧扣“国宝”的价值和对国家民族的意义补充即可。
(2)本题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持什么样的观点,都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阐述理由,在此基础上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故答案为:⑴盛世威仪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
⑵示例一: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示例二:海外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在哪里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而它们“流落”他乡的命运更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流失文物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
格的仿写。
此题要在理解“国宝”意义的基础上再按上述要求进行仿写。
⑵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6.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A. 仰天山
B. 蓝宝石
C. 杨家埠
D. 青云山(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1)B
(2)D
(3)A
【解析】【分析】(1)①久闻大名: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
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② 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这里使用得体。
③荣幸:指荣耀而幸运。
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这里使用恰当。
④ 光临寒舍: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这里使用不恰当;⑤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里使用不恰当。
故①④⑥的表达都不得体。
(2)“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青”“蓝”相对,故排除AC。
“白浪”是一个名词,“青云”也是一个名词,而“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
故排除B。
故选D。
(3)A“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
故答案为:⑴B;⑵D;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⑶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个中国企业,可以有多坚强?最近,华为公司的表现给了国人一个“硬核”的答案。
这段时间,面对美方的蛮横打压,无耻诬蔑,面对此起彼伏的“断供”风波,华为始终表现得处变不惊、淡定从容。
这不是(①),因为华为有底气、有准备,通过未雨绸缪、持续不断的(②),牢牢掌握了核心技术,所以才能有应对美方遏制的千钧之力。
“越高端,‘备胎’越充分”,华为长期打造的创新“备胎”一夜转正,赢得一致推崇。
“备胎”的背后是坚持底线思维,永远保持一种忧患意识。
今天,很多人佩服华为在十多年前就(③)会出现“极端情形”的远见,殊不知,在当时,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行业竞争对手中,不乏认为这么做有点“傻”或者“太浪费”的声音。
正所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知,切忌不可被一时、一地、一事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如果只顾眼前,缺乏布局未来的自觉和行动,等到“胎坏了”才考虑,恐怕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这就说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脉,创新能力的比拼是终极的较量。
创新实力,不仅源自自身的努力,也源自开放的胸襟。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企业从来也不当“独行侠”,从不排斥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这符合技术创新的(④)。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和配置,闭门造车行不通,包打天下也不现实。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创新之花也必然要汲取全世界的滋养才能绚丽绽放。
包括华为芯片在内的创新成果,始终建立在利用和共享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角度看,美方罔顾世贸规则,将国家道义形象视如敝屣,歇斯底里地挥舞霸凌大棒,心态何其扭曲,格局何其狭隘,如此倒行逆施、恣意妄为,终将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三两天的奋发,而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只有持续投入基础研究和教育的优质“火石”,创新引擎才会始终动力澎湃。
在华为总部的接待大厅,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一个宣传片,其核心内容就是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备胎”能在关键时候用得上,是因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心无旁鹜,更舍得
煞废苦心培养人才。
板凳要坐十年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业界纷纷为华为挣脱羁绊叫好的时候,不妨多一些自照和反思,摈弃功利思维,扎扎实实做好技术创新的必修课。
当企业抓创新、抓研发蔚然成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就有了无比深厚的底气,“不管风吹浪打,________________。
”
(节选自2019年5月25日《学习强国》,有删改)材料二: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在道义上引起了中国及全球舆论的批判与反感。
(节选自2019年5月27日《党建网》)材料三:
中国心,中国梦
盘旋在泰山之巅
激荡在东海浪尖
唤醒了北归大雁
穿越了南国云烟
梦想就在我的心间
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向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怀着一个强大的信念
美好的憧憬全都实现
(节选自《中国心,中国梦》歌词,有删改)(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命脉(mài)遮蔽(bì)罔(wǎng)顾未雨绸缪(mòu)
B. 澎湃(pài)胸襟(jīn)屏(píng)幕恣(zì)意妄为
C. 狭隘(ài)遏(è)制绚(xuàn)丽处(chǔ)变不惊
D. 羁绊(pàn)绽(zhàn)放蛮横(hèng)弃如敝屣(xǐ)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汲取推祟坚持不懈千钧之力
B. 舆论霸凌此起彼伏蔚然成风
C. 激荡诬蔑煞废苦心歇斯底里
D. 互鉴引擎心无旁鹜闭门造车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故作姿态②研发③设想④规律
B. ①班门弄斧②研发③联想④标准
C. ①故作姿态②研究③联想④规律
D. ①班门弄斧②研究③设想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