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对比分析

关三华㊀2胡灵敏
作者单位:4623001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4620442河南省漯河市郾
城中医院
ʌ摘要ɔ目的㊀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差异.方法㊀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
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差异分为青年组(n =15例),中年组(n =95例),老年组(n =22
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对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㊀与青年组的肿瘤直
径大小㊁临床分期㊁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㊁雌激素受体等指标与中年组㊁老年组对比(P <0.05)
,各组1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㊀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所有差异,预后效果也有所差异.ʌ关键词ɔ女性乳腺癌;年龄;临床病理;预后ʌ中图分类号ɔR 365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469-02
㊀㊀目前,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是最为常见的癌症.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多见45~55岁.乳腺癌的临床病
理特征与预后是否与年龄存在观察尚未有统一定论[
1]
.整理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以35岁㊁65岁为界分青年组㊁中年组㊁老年组三组,对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差异进行统计.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临床资料㊀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已排除晚期乳腺癌及临床病理资料不完全者,入选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授权同意书,并报告院内伦理委员会备案.本次研究选入的132例乳腺癌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ɤ35
岁)㊁中年组(年龄35~65岁),老年组(年龄ȡ65岁);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资料包括乳腺癌病理类型㊁临床分期㊁激素受体㊁临床分型㊁腋窝淋巴结转移等.1.2㊀方法㊀依据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临床实践
指南(中国版)对132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制定[2]
.选入对的
132例患者均应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治疗,
并采用化疗㊁放疗㊁内分泌综合治疗等辅助治疗.患者术后出院后1年内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复查㊁电话随访㊁上门随访等.1.3㊀检测方法㊀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乳腺癌肿瘤组织学分类(2012年)进行病理诊断;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标准(2010年)进行T NM 分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患者的雌激素受体进行测评;依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学家协会乳腺癌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对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阳性判定标
准进行测量[
3]
.1.4㊀统计学分析㊀计量资料以(x ʃs
)描述,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描述,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数据以S P S 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P <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年龄分布㊀13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2~86岁,
平均年龄为(46.33ʃ3.23)岁.其中青年组15例,占总比例的11.
36%,年龄区间在22~35岁,平均年龄为(31.63ʃ1.58)岁;中年组95例,占总比例的71.96%,年龄区间在36~64岁,
平均年龄为(49.67ʃ1.33)岁;老年组22例,占总比例的16.67%,
年龄区间在65~86岁,平均年龄为(67.67ʃ2.33
)岁.2.2㊀临床病理特征对比㊀三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见表1,
不同年龄组的肿瘤直径大小㊁临床分期㊁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㊁雌激素受体等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㊀三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例)
临床病理特征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肿瘤直径(c m )
ɤ25
21

临床病理特征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2~5
86213ȡ5
2124腋窝淋巴转移数目
0874121~33158ȡ446
2临床分期Ⅰ~Ⅱ118120Ⅲ~Ⅳ4142
雌激素受体
阳性87114阴性7
24

㊀㊀注: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与老年组P 值均<0.05.
2.3㊀一年随访期内,青年组存活率为90.91%,
中年组存活率为88.42%,老年组存活率为85.00%,
三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㊀讨论
根据临床实践发现[4]
,乳腺癌各年龄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其
中50~54岁㊁65~69岁为乳腺癌发病高峰期.临床研究将年龄未超过35岁定义为年轻乳腺癌,发病年龄不低于65岁者定义为
老年乳腺癌.国内报告显示[5]
,青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在9.5%~
12%左右,与本次研究青年组11.36%
相吻合.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到来,我国老年乳腺癌比例也呈现组间增长趋势,本次研究中老年患者占16.67%.根据研究提示年龄是对乳腺癌预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本次研究也可发现,乳腺癌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乳腺癌直径也存在差异,其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局部切除确诊率高于中年组与老年组患者,重要原因为年龄女性的误诊率较高.淋巴结转移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也具有重要影响,青年患者的乳腺癌转移率较高.本次研究中三组患者的Ⅰ~Ⅱ患者较多,而Ⅲ~Ⅳ较少,与其他临床研究存在差异的原因为三组患者之间临床分期由于受到就诊观念㊁检查设备㊁检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对于三组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对于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数据未进行统计论述,同时由于随访时间较短,对于不同年龄预后效果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对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有效分析.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在瘤直径大小㊁临床分期㊁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㊁雌激素受体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预后效果存在较大影响.参考文献[1]㊀徐斌,
刘慧,邵营波等.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对比分析[J ].实用肿瘤杂志,2016,31(4):357-362.
(下转第471页)
图1㊀A S T :0U /L (
底物耗尽)图2㊀A S T :183U /L (稀释50倍后)
2.2.3㊀搅拌棒问题㊀部分检验标本检验结果曲线弯曲,
如图1所示,吸光度下降速度不匀,检查后发现有一个搅拌棒不转,导致样本和试剂没有充分混匀,反应曲线呈现弯曲的情形,问题解决后重新测定结果与原来相差很大.如图二所示
:
图1㊀A L T :5U /L (
搅拌棒故障
)图2㊀A L T :63U /L (
问题解决后)3㊀结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生化检验对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均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采取反应曲线分析的患者,与采取常规检验结果分析的患者相比,其检验准确率较高,且患者的检验时间较短.
综合研究结果可发现,在患者接受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反应曲线分析,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检验时间,且可对检验准精确率进行提高,并可对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失误进行反应,值得在今后临床生化检验的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㊀田学辉,吴郑琴.反应曲线分析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J ].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164-165.
[2]㊀高阳.反应曲线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 ].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7):115-117.
[3]㊀朱延清.反应曲线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68-1371.
[4]㊀张建文,李振亮.临床生化检验的反应曲线应用研究[J ].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6):41.
[5]㊀张秋丽.反应曲线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 ].
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4):1712-1713.
(上接第468页)
素质,并制定规范操作的流程,严格控制[5]
.另外,对检验的环境
进行监控,有利于操作程度的规范化.本文中选取我院检验科中进行检测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384例,病例均选自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期间,
实行回顾性分析,使用K -B 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检测微生物的影响因素有检测仪器,试剂,标本的留取时间,患者的生理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检验人员素质.经过检测,分离出384株病原菌,其中有303株革兰氏阴性菌,有51例革兰氏阳性菌,有30株真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为98.39%.大肠埃希菌的红霉素,
四环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大于70%.钟平等[6]
研究的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综上,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提高标本的质量,并严格规范操作的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并根据微生物
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从而降低耐药性.
参考文献
[1]㊀于军,
王晓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352-353.
[2]㊀苏湘敏.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探讨[J ].心理医生,2017,23(4):258-259.
[3]㊀郭赟.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55-57.
[4]㊀李秀峰,
卫娟.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 ].心理医生,2016,22(31):36-37.
[5]㊀周翠香,
于雪梅,何晓萍等.胆汁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560-561,570.
[6]㊀钟平.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16-118.(上接第469页)
[2]㊀李聪,娄春,任延律等.7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后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1):1547-1552.
[3]㊀王宝娜,王翔,王靖等.K i 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
中华肿瘤杂志,2014,36(4):273-275.
[4]㊀陈星宇.
男性乳腺癌和女性乳腺癌配对资料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 ].天津医科大学,2014.
[5]㊀邱雪松.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9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