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檀博物馆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紫檀博物馆简介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投资两亿元兴建的中国规模最大的紫檀
雕刻艺术博物馆,于1999年9月开馆。
中国紫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23号,京通高速路高碑店北侧,为仿明清
建筑,主体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地上四层,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贵宾室及多功能
展厅,建筑整体呈现出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正门为纯木结构,使用木料400多立
方米,主体建筑使用磨砖对缝工艺,馆前广场则采用大青砖铺设后浸润桐油,这种方法过
去只有皇家才使用,称为海漫斗板地面。
博物馆建造时,延请了建国之初就在故宫博物院
工作木作专家、瓦作专家以及画作专家,可以这样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壮观珍贵的工
艺品,界内将其称为"活国宝"。
紫檀在我国家具用料中属上乘,公元三世纪,晋崔豹珍在《古今注》中,就将其列为
珍贵木材,明王佐《格古要论》紫檀定为"异木",我国历代极推崇紫檀器具,一直受到重
视而位居木材之首。
中国紫檀博物馆陈列展出各类紫檀精品近千件,有陈丽华女士积藏了数十年的明清家具,也有近30年来在陈丽华女士精心指导制作的传统家具精品,这其中的大部分是以故
宫原品为蓝本制作而成。
馆内除以故宫为范本的主题展览外,还有以国内著名建筑为主要
模仿对象的中国古建筑微缩景观,如北京四合院、山西飞云楼、五台山龙泉寺牌坊等。
馆内还有以传统家具材料、造型、结构、雕刻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展示,可以让参观者
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过程,领略其精湛的工艺。
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格"明式"。
明式家具的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生产中心的苏州与广州。
明式家
具的品种十分丰富。
保留至今的,主要有凳椅类,几案类、橱柜类、床塌类、台架类等。
此外尚有作为屏障之用的围屏、插屏、落地屏风等。
明式家具多用花梨、紫檀、鸡翅木、
铁梨等硬木,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榆木及其它硬杂木,其中以花梨中的黄花梨效
果最好。
这些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而又富有弹性。
这种材料对家具造型结构、艺
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木质坚硬面有弹性,且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料,所以家具有料
的横断面制作很小。
为此,造型也就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
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
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用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以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
自然美。
选材是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一。
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大平板则以攒边方法
嵌入边框槽内,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以繁
衬简,朴素而不俭,精美而不繁缛。
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及用线的一气贯通而又有小的曲折变化。
家具线条雄颈而流利。
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
清代家具
清代的家具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
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
但在民间,家具仍沿袭"明式"程式,保留了朴实简洁的风格。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
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
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
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
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
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
如在长
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
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
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
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
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
有透雕花牙档板等。
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
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
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户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
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清朝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
多个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之外。
现分述如下:
1、造型厚重,形式繁多: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
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
随之加大。
比如清代的太师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造成非常稳定、
浑厚的气势。
这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
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
凡镶嵌方面的桌、椅、屏风,在石与
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是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平平整整的融为一体。
家具的主料木材,选料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
硬木家具的部件和零部件,如
抽屉板、桌底板及穿带等,所用的木料都是硬木。
清式家具的样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清朝
新兴的家具太师椅,就有三屏风式靠背太师椅、拐子背式太师椅、花饰扶手靠背太师椅等
多种。
2、用材广泛,装饰丰富。
清式家具喜于装饰,颇为华丽,充分应用了雕、嵌、描、
堆等工艺手段。
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
雕漆在清代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福
建雕漆享有盛名。
嵌有瓷嵌、玉嵌、石嵌、珐琅嵌、竹嵌、螺钿嵌和骨木镶嵌等。
清代除
继承了明代原有的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嵌、珐琅嵌和瓷嵌。
3、骨嵌的作用。
骨嵌用在器皿虽然很早,但是骨嵌用于家具上还是清代的创举。
骨
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其艺术特点有:1骨嵌工艺精良,拼雕工巧。
工艺制作上保持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虽天长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
2骨嵌表现形式分为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
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后期都是平嵌。
3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质坚硬细密,镶以骨嵌更
显出古拙,纯朴。
4骨嵌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
由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使得家具制作得以借助各处工艺美术手段,去进行综合的装饰
处理。
清式家具的装饰上采取了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构成了它自己的特点,是
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紫檀博物馆的人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