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优质教学案例(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二小放牛郎》优质教学案例(带反思)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7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半个世纪以来广为传唱的叙事歌曲,曾经感动了无数的人。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山区。

敌人向解放区扫荡,解放区的政府机关和老百姓都躲藏在山沟里。

八路军在山口设下了埋伏圈,王二小——一个放牛郎勇敢地引诱敌人走向包围圈,最后悲壮地死在敌人的刺刀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已学会了许多识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悟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现在的孩子崇拜英雄,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英雄的含义,二小离孩子们毕竟太远了,许多孩子对当时的背景一片茫然。

如何在钻透教材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情感,并由情导读,以读传情成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设计理念:
诗歌的主体部分给二小着色不多,而是从敌人的凶残、狠毒方面下笔:扫荡---屠杀我们的机关人员和几千老乡;抓住放牛的二小叫他带路;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
旁边。

和这样凶残的敌人做斗争,二小能表面“顺从”地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死时“脸上含着微笑”,表现了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谁能不为他的英勇献身的精神而感动呢?在教学课文时,我深深地被课文内容感动了。

怎样把我的感受带给学生,让学生也受到感染呢?我选择了“以读为本”。

把读设计为四个层次:初读----理解读----赏读----品读。

初读,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在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再理解读,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了解敌人的凶残,狠毒,为学生在感情上作好铺垫,憎恨敌人,敬佩二小。

再看课件展示背景,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侵华战争给祖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渲染气氛,更深地挖掘课文内涵。

让学生融于课堂,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时候让学生赏读,孩子们都怀着满腔的愤怒,读得义愤填膺。

孩子的心灵已于课文融为一体,产生了共鸣。

仿佛那个离我们早已久远的年代就在面前,仿佛我们亲眼目睹了二小牺牲。

他们的心里充满着愤怒,充满着对二小的崇敬。

此时此刻,再叫学生赏读课文,把整首儿歌的赏读推向了高潮。

最后的品读,老师深情的总结,让学生听音乐品读儿歌,回味课文,余音缭绕,仿佛二小的声音久久回味在胸间,回荡在教室里,让孩子们完全融于其中,不能自拔。

这堂课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读”的魅力。

它不是干瘪无味的读,它不是为读而读。

它是一环扣一环,就像
浪花一样,一浪高一浪,有高潮,有回味,它像一叶偏舟,
带着学生去感悟,去碰撞,去回味,我想这就是成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体验情感,再在读中渲泄情感,最后在读中审视生活中的美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在抓好工具性的同时实现人文性,这将值得我们永远探究下去。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二小的勇敢、机智以及敌人的残暴、野蛮。

3.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学习环境,好好学习。

教学重点:
读中紧扣重点词句,体会二小的勇敢机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1.激情导入:小朋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二小吗?敬佩他吗?想再次走进二小的故事吗?这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第17课:歌唱二小放牛郎(齐读)
2.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现在他们都排着队站在这里呢!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好,火车火车谁来
开?
学生读词,师适合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了解课文特点。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整体感知,感情预设。

1.齐读课文第一节。

(课件出示相关文字)
2.师:王二小去哪儿了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读课文2-5小节。

引导学生回答——去给鬼子带路……
(是啊,故事还要从九月十六日那天说起……)
三、品读文字,走近英雄。

1.学习第二小节
(1)小朋友们知道敌人到山里来干什么吗?交流,出示第二节,男生齐读。

(2)理解“扫荡”。

点击课件,师讲述:在侵华战争中,日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大扫荡。

(点扫荡)敌人的每次扫荡都会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许许多多的伤害。

他们每进一个村子,就会杀光村子里的所有人,抢光他们的东西,烧光他们的房屋,这就是“三光政策”。

日本鬼子所到之处是尸骨遍地,寸草不生。

许多老百姓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生不如死的日子。

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房屋,失去了生存的权利。

(3)看到这里,你们心情如何?(学生交流)
是啊,敌人的扫荡惨无人道,让我们痛恨,而此时山沟里正——(引读)潜伏着后方机关,还隐藏着几千个老乡。

(4)这一段有一对近义词,小朋友能找到吗?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5)指导朗读第二节。

敌人想通过扫荡,找到八路军和
老乡,并杀害他们。

当时的形势太危险了,小朋友能读好这一段吗?
(设计意图: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由于年代久远,抗
日战争根本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生只能从字里行间表象地认识。

通过远程教育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背景,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地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狠毒,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

)
2.学习第三节
(1)就在这情况紧急的时候,敌人到了山口发生了什么
情况呢?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

(听课文录音后指名说。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吗?
(出示: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
(2)理解“昏头昏脑”。

(3)现在你就是在山口迷路的敌人,你会怎样让二小给
你带路呢?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4)集体交流,适时表演
(5)那二小真的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吗?二小这是在——
假装顺从,却自有主张。

(板书:假装顺从,自有主张)
(6)王二小知道给敌人带路会有什么后果吗?你觉得王
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勇敢、机智)
(7)是呀,多勇敢的孩子啊!你们那敬佩他吗?带着你的敬佩之情读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词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了解二小的勇敢、聪明和冷静。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歪曲了英雄的含义。

通过挖掘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英雄的真正含义,像这种为了保卫祖国,保护人民,为正义而战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英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3.学习第四节
(1)王二小的主张是什么呢?生答,出示第四节。

(2)勇敢的二小走在敌人前面,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① 课件理解“埋伏圈”
瞧,这就是当年八路军叔叔埋伏的地方——石湖旮旯。

看:周围群山环绕,敌人被围在其中,这就是八路军设下的——“埋伏圈”
②课件点“枪声”,听,当四周响起了“乒乒乓乓”的枪炮声时,敌人才知道上了当。

③ 想象说话训练:想一想,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当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④ 老师这里有一组描写敌人狼狈的词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落花流水魂飞魄散惊慌失措
哭爹喊娘丢盔弃甲狼狈而逃魂不附体东逃西窜
(3)想到日本鬼子抱头鼠窜,丢盔弃甲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行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最根本的就是要走进文本。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最佳路径。

这段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敌人的狼狈场景,课文立即在他们的脑海中鲜活起来,语言积累也是水涨船高。

)
4.学习第五节
(1)当残暴的敌人知道二小骗了他们后,气急败坏的鬼子是怎样对待二小的呢?指名读第五节第一句。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敌人的凶残?课件点击,理解“挑、摔死”
残暴的敌人连一个十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二小就这样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老乡们的生命壮烈牺牲了。

指名读(板
书:牺牲)
(2)日本鬼子不但将刺刀刺进了二小的胸膛,更把仇恨刺进了我们的心里。

你们恨日本鬼子吗?此时的你真想干什么?那就跟着八路军叔叔一起把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

让我们冲下山去,替二小报仇,全体起立,让我们边冲边喊,喊起来。

(学生自由喊)
(3)敌人被我们消灭了,真是大快人心啊!读!
(4)二小的牺牲让我们伤心,敌人的残暴让我们憎恨,你们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吗?请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观察、想像等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敌人的“残忍”,激起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热爱与怀念。

)
5.第六节(课件出示)
过渡:二小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是啊,怪不得我们的老乡要把这故事——(到处传扬。

)怪不得每一个老乡——(都眼含热泪)。

(再指读课题)都来(歌唱二小放牛郎)。

四、说话训练,升华情感。

(出示二小牺牲图)我们胜利了,可我们的王二小却躺在冰冷的石头上含着微笑死去,当八路军叔叔轻轻地把他抱起来,呼唤他的名字的时候,我们的王二小再也不能睁开眼睛看一看他热爱的乡亲们,再也不能看一看他亲爱的小伙伴们
了。

二小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乡亲们,伙伴们还有我们小朋友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我们的二小说,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你说一说。

假如我是二小的乡亲们,我想对他说:“ 。


假如我是二小的伙伴,我想对他说:“ 。


我自己想对二小说:“ 。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角色和王二小对话,进行说话的训练,同时也在说中缅怀先烈,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首尾呼应,加深体会:
苍天在流泪,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把这动人的故事到处传扬,每一个老乡都眼含热泪,歌唱二小放牛郞。

王二小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感动了我们大家。

师:全体起立,让我们用深情地朗读来怀念我们的王二小吧。

(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如今牛儿还在山上吃草,可是二小却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再读一读第一小节。

六、拓展延伸,了解英雄:(课件出示)
在战争年代,还有许多像二小这样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们,有向往革命的潘东子,有淘气可爱的嘎子,有宁死不屈的刘胡兰,有临危不惧的雨来,还有冒着生命危险
送鸡毛信的海娃。

他们和敌人斗智斗勇。

尽显了小英雄的本色。

课后小朋友可以找些有关于他们的故事来读读讲讲他们的故事。

七、欣赏歌曲,回味无穷。

(点击课件)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请会唱的小朋友跟着电脑后面唱,不会唱的学着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挖掘,品析了词语,深深地感受到了二小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凶残、狠毒后,再让学生听音乐,这时候学生的感受和开始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如果说开始的时候他们是用耳朵听,这时候他们应该是在用心去听,去感受。

这时候的读才是由情导读,以读传情,才是感情的升华。

)
八、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1. 出示生字,练习组词。

2. 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3. 课件演示:生字的重点笔画书写注意点,指导描红。

4. 练习在《习字册》上临写。

板书: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自有主张
领救牺牲
(勇敢机智)
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离孩子们太遥远了,这场战争太沉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一句话就能诠释。

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五十多年前,中国的大地上经历了怎样的一场恶战。

所以要使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必须通过听唱、观察、朗读、想象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个悲壮的感情世界,在多种感官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利用教材,抓住主线,实施教学。

如何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从中得到语文方面(听说读写书,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词语的训练是重头戏,我主要抓住第三节中的两个词“假装顺从”和“自有主张”,二小有没有答应给日本鬼子带路?那他是真心答应给敌人带路吗?他不带路有什么严重后果?他的主张是什么?围绕这两个词,贯穿全文进行讲解。

这个训练点,不仅仅进行了词句的训练,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王二小勇敢和机智的品质。

除此之外还特别注重生字的认读,记忆,实实在在地落实字词句的训练。

二、引进资源,实现多版本多学科融合。

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材这个资源往往有许多的缺陷,如何在利用教材这个资源的同时适当引进一些课外的资源,达到与课内教学交相辉映。

比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只是一首歌词,歌词不论在段落结构还是语言特点上,和学生平时学习的课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些语言特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扫荡”、“埋伏圈”这些词,依靠多媒体展示图片可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音乐的渲染在本课也显得尤为重要。

我该如何在短短的两节课,九十分钟让他们感受到那一段历史,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整节课我采用了最古老的办法,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学生用高昂愤怒的语调读八路军复仇杀敌的句子,形成一股排山倒海之势,尽情倾泻着悲愤之情,感情体验达到“高峰”,同时,一种新的情愫便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潜滋暗长。

相信孩子,给孩子思维的空间,是我在今后课堂中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