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作者:王雅龄杨晓雯
来源:《东方论坛》 2014年第3期
王雅龄杨晓雯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成为政府择优选择私人承包商的主要障碍。
单一信号博弈模型无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增加付款
方式信号,构建双重信号博弈模型,为职能部门有效选择承包商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逆向选择;双重信号博弈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10(2014)03-0038-05
收稿日期: 2014-02-30
作者简介:王雅龄(1964- ),女,河北定州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学;杨晓雯(1989- ),女,山东海阳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购买使政府由生产者、供给者向购买者、监督者转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善公
共财政绩效,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国外学者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界定并不明确,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
务就是公共服务合同外包,E·S·萨瓦斯提出合同外包的对象即为私人部门和非盈利部门。
[1](P129)概括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如郑卫东[2]、李慷[3]等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大
致可以总结为:购买的主体是政府,受托方为私人部门,方式为契约化的合同,费用由财政资
金补偿。
在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合理性的讨论中,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论证了政府并不是公共服
务的唯一合法主体,公共服务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
[4](P100-106)亚当·斯密[5]
(P285)、萨伊[6](P498)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私人供给公共产品往往比政府直接供给更有效率。
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E·S·萨瓦斯历时三十年对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进行考察,他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基于对政府能够有效利用市场效率的信任。
[1](P128)蔡礼强[7]、郑苏晋[8]、荣华[9]等学者通过对上海、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购买项目进行研究
分析,提出建立公开竞争机制、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设想。
郑苏晋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利用公共手段提供公共产品的模式。
[8]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开展公共服务的有效形式,对于防止腐败、
促进就业具有关键作用。
由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复杂,绩效衡量困难,以及担心供应商投机
行为等,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成为购买服务成功运作的关键环节。
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
中面临着信息约束,而这些信息约束限制了政府机构控制产业的效率。
当承包商比政府掌握了
更多的私人信息时,逆向选择问题就产生了。
一般来说,逆向选择使承包商在与政府互动的过
程中会攫取一定的租金,即使它的谈判力量是弱的。
[10](P2)
针对逆向选择问题,信号博弈是良好的解决方法,具体来说,经济或其他活动中具有信息
传递作用的行为称为“信号”,通过信号传递信息的过程称为信号机制。
信息博弈就是深入研
究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信号机制的一般博弈模型。
根据张维迎对于信号博弈的定义,信号博弈
有两个博弈方,分别为信号发出方和信号接收方,他们先后行动一次,其中信号接收方具有不
完全信息,但可以从信号发出方获得部分相关信息并据此选择其行为。
[11](P191)关于信号
博弈模型的引入,学术界已有研究,肖条军、盛昭瀚基于信号博弈建立了一个两时期的声誉模型。
该声誉模型研究L型(低能力)发送者是否有动机在第一时期建立声誉。
他们通过研究证明,如果L类发送者在第一时期建立声誉,在第一时期的效用较小,但是将在第二时期获得更
高的效用。
[12]梁建英、李垣、廖貅武利用信号博弈建立了信号成本与外包供应商信号传递关
系的数学模型,解决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市场运行的低效问题,并通过案例
分析说明了该模型对管理的指导意义。
[13]迄今此类模型主要研究私人部门购买服务的问题,
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研究还比较少。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博弈
(一)基本假设
1、博弈的参与人为政府和公共服务承包商,且二者都为“经济人”,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政府向承包商提供“要么合作,要么走人”形式的契约,即承包商对契约的
谈判力度几乎为零。
当然,如果二者签定的合约无法保障承包商最低的预期效用水平,承包商
可以拒绝合作。
2、承包商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会存在逆向选择。
假设承包商的成本函数为:C=C(β)+ε。
其中,β代表逆向选择参数,ε是噪音项,表示预测误差。
3、政府与承包商之间具有明显的信息非对称。
政府部门可以观测承包商的成本C,但无法
直接区分其技术质量水平β,政府属于信息的劣势方。
4、政府对于公共服务承包商有一个先验判断,认为承包商的技术条件好的先验概率为
p(g),技术条件差的概率为p(b),且p(g)+p(b)=1。
(二)逆向选择问题
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政府很难直接判断承包商的技术条件的好坏。
为了规避风险,政府更倾向于和报价低的承包商合作。
公共服务外包市场的这种信息非对称现象引起市场的低效率,甚至在极端条件下,市场交易根本不存在。
如果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承包商)可以将其信息有效传递给信息劣势的一方(政府),交易的帕累托改进就可以进行,政府就能准确判断承包商的真实技术水平。
三、改进非对称信息的信号博弈
(一)单一信号博弈模型
信号传递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是战略组合和后验概率的结合。
信号博弈的所有可能精炼贝叶斯均衡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衡。
1、分离均衡
(二)双重信号博弈模型
政府为了有效判断承包商的技术水平,需要增加一种信号即付款类型,对承包商进行有效甄别。
政府可以选择首期付款方式或后期付款方式。
首期付款方式是指政府确定与承包商进行合作时,签订合同后即付清款项。
后期付款方式则是政府在承包商完成公共服务的提供后,根据其完成质量进行付款的方式。
在双重信号传递博弈中,我们增加了如下假设:
在上述假设的情况下,政府与承包商的净收益如下:
由于在后期付款条件下,技术条件差的承包商提供的服务不合格无法得到政府的付款,因而技术条件差的承包商在双重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中永远会选择首期付款方式。
根据双重信号博弈下的政府与承包商的净收益,可以得到技术条件好的承包商的九种信号空间:
四、总结
在双信号传递博弈选择模型中,尽管无法直接根据承包商报价的高低判断他们的技术条件的高低,但可以根据承包商选择的付款方式对承包商的技术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甄别。
较之单一信号博弈模型,扩大信号发出方(承包商)的信号空间,可以增强信号接受方(政府)的判断能力。
政府促使承包商发送更多的信号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观察能力,有效解决非对称信息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市场的运行效率。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本质上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以契约的方式向各类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购买部分或全部公共服务的行为,以此可以履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福利国家应对财政危机而展开的一种改革策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通过“合同”外包公共服务的方式就大规模兴起。
英国、美国、阿尔巴尼亚等国已经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完成儿童福利、青年帮助、贫困社区、健康服务等多种项目。
我国最早对于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尝试是1995年上海浦东新区的“罗山会馆”,它通过委托非营利组织进行运作,打破了政府单方面的投入机制。
自2003年以来,上海、北京、浙江等
地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不断增多,购买的领域涉及教育、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扶贫、养老等诸多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渐丰富。
政府通过引入私人承包商的方式来履行服务职能,已经成为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趋势。
能否有效选择私人承包商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关键。
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由此导致的当事人目标不一致是难以回避的事实。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非对称信息构成了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主要障碍。
承包商可能拥有私人信息,比如真实的机会成本、所使用的技术、承包商的能力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有可能存在逆向选择。
信号博弈可以提供一个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2]郑卫东.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1).
[3]李慷.关于上海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民政,2001,(6).
[4]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蔡礼强.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报告[A].黄晓勇主编: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0-2011[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郑苏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公益性非营利性政府组织为重要合作伙伴[J].中国行政管理,2009,(6).
[9]荣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北京石景山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2).
[10]让-雅克·拉丰,让·梯若尔.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M].石磊,王永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2]肖条军,盛昭瀚.两阶段基于信号博弈的声誉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
[13]梁建英,李垣,廖貅武.信号成本与服务外包供应商信号传递关系的博弈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7,(1).
责任编辑:胡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