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学习乐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刊
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学习乐园
黄少娟
(漳浦县特殊教育学校,福建漳浦363200)
摘要:语文不是为了教而教,面对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学习乐园,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无疑是首选。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聋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知识和情感体验来理解文本内容,并感受语文学科中浓浓的“生活味”,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聋生;生活;夬乐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研究发现,课前三分钟大脑皮层中还处于兴奋点,一个 美妙的导入犹如一部乐章的序曲,引人入佳境。

因此,在教 学导入环节,教师要重视优化三分钟,激发聋生的“兴奋点”。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能 最大化的激起聋生学习兴趣,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和积极探究的氛围。

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导入新课。

选取最基本的生活材料:一 只较大的玻璃杯、盐、淡水、鸡蛋,先将淡水注入玻璃杯,再放 入鸡蛋让聋生观察鸡蛋的位置,然后向杯内加盐不停搅动,直到盐水饱和,鸡蛋上浮于水中,最后请聋生说说实验过程并解释原因。

这个源自生活的小实验,原料易得,只要动手 去做就行。

重要的是简单的实验达到了吸引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导入目的,而且也训练了聋生说话、观察的能力。

又 如《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的课文,导入部分可以让聋生说说生活中的大自然都有什么颜色、声音等自然现象,在 自由开放的交流中了解更多生活常识。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聋生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效,更富有成效。

二、教学过程,品味生活
由于听力障碍的,聋生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极为有限,其认知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对于抽象的内容容易失去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的一味说教往往会遭遇“冷场”。

教师不 能将教材中的课文为唯一内容,使之成为无源之水,而是要 带领聋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从生活中走进文本,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品味生活。

如《万紫千红的花》一课,学 生通过阅读了解了花色的千变万化、姹紫嫣红的奥妙,并通 过问题讨论理解了说明文相关知识在文中的运用之后,如果 再让聋生反复读课文或分解课文内容,学生势必没有内驱力 了。

怎么办?可以让聋生讲讲生活中所观察过的花色,谈谈 感受;可以让聋生自找科普作品,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说给全 班同学听;有准备有兴趣的聋生还可以做实验,在实验中更加清楚地明白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

这些方法给了聋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的机会,最大可能地调动聋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中品味生活。

聋哑语文教材不乏生活化理念设计,许多课文内容融知识与情理于一体,基于此,语文课堂不能成为教师昏天黑地的讲解,教师要在尊重聋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巧借文本,与他 们携手走进快乐的课堂。

例如《谁说没有规则》一课中,当讲 到“不准乱扔垃圾”时,我突然话锋一转:我们学校整治学生乱扔纸屑不文明行为,好像收效欠佳,大家似乎就像课文写的那样没人看见是我,谁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说为什么会有乱扔纸屑的坏习惯?”不料,学生踊跃发言,小小站起来说:我们买了零食,食品袋拿在手里很不方便,学校又没有垃圾箱,自己又不愿意一直拿着,干脆就把它扔了吧,建议学 校多摆几个垃圾箱。

”优平接着说:我们学校缺少‘不乱扔果 皮纸屑’的温馨提示语,如果我们一时忘了这条规定,如果能 一抬头就看到这些提示语,说不定就不会乱扔了。

”王飞说:“我们买了零食,只顾着零食的美味,一心享受零食带来的好口感,完全忘记了自己已经乱扔了食品袋或纸屑,不是故意
要扔的。

”孩子们的发言令我陷入深思:面对聋生这群社会特
殊群体,假如今天我只是纯粹的解读这篇现代歌,而不是贴
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与他们展开心灵的对话,试想,空洞的
语文说教活动意义何在?可见,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聋生生活
实际,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情感体验的
平台。

三、教学小结,积累生活
俗语说得好:编筐变篓,重在收口。

小结不是课堂教学
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深刻的归纳,知识的迁移以及拓展式
的结尾,小结要以引发聋生课后求知的内驱力为目的。

例如
《看云识天气》一课,课后小结:本课描写了云的各种形态以
及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从文中我们还懂得了“日晕
三更雨”、“东虹轰隆西虹雨”、“月晕午时风”、“朝霞不出门晚
霞行千里”等谚语,生活中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很多,同学
们要多加留意和注意积累,以便于在生活中根据迹象判断天
气。

上述小结要求聋生不能只是停留于课文知识,而是要关
注更多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求索。

由此可见,
教学小结如撞钟,清音有余,不仅和整节课浑然一体,而且令
人回味无穷。

四、课后练习,创造生活
课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是巩固知
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语文老师往往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意义,课后作业方
面流于形式,练习就是聋生机械地照搬一遍,久而久之,聋生
就没了学习的兴趣,练习成了一种应付了事的任务。

让课后
练习适度的回归生活,紧贴聋生实际生活,突出应用性,对于
促进聋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大有益处。

例如让聋生
写观察日记,如《万紫千红的花》可让聋生查阅资料交流新
知,如《中国石拱桥》《日本平家蟹》可观察运用,如《看云识
天气》《大自然的文字》可写读后感,如《食物从何处来》《时
间的脚印》《气候的威力》可以不定期绘制图片、搞小制作等
等。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后训练联系生
活,既体现了自主学习,同时又提高聋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依托,让教材为我
所用,任我取舍,与聋生一起走向天广地阔的生活世界,去生
活中吸纳语文知识的精华,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将语文
教学生活化,打造成快乐、开放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相薇.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
大学,2010.
[]王志乾.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西部素质
教育,2015,(15) :0.
[3] 胡月梅.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浅谈聋校
语文教学生活[].教师,2012 ,26) :77.
[4] 谈秀菁.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现代特 殊教育,2017,(07):9 —12.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