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
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
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8世纪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
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三、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
总之,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冲破神学世界观的是在天文学领域:
1、哥白尼第一个向“地球中心说”和教会权威挑战。
1540年他写成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本身也在以地轴为中心自转。
这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获得解放的标志,从此自然科学独立地迅速地发展起来。
2、布鲁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1584年出版《论无限、宇宙和众多世界》指出,宇宙是无边际的,因而没有中心,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太阳系一样的天体,宇宙是物质的、统一的、永恒的,有自己的规律。
地球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3、伽利略是意大利杰出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1609年,他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颗卫星,注意到金星有盈亏现像,太阳上有黑子,银河是由无数发光的恒星所组成。
这些成果直接间接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4、德国天文学家凯普勒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
凯普勒的发现,突破了哥白尼学说的圆形轨道的传统观念,并把它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思想。
伊拉斯谟是16世纪誉满欧洲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于长篇讽刺作品《愚人颂》。
1、他通过“愚人”女子登台说教,夸耀自己的品质,嘲笑和辱骂教皇、主教、僧侣以及贵族的愚昧,抨击神职人员的贪婪和淫荡,揭露封建贵族的腐朽、虚荣和好战。
伊拉斯谟赞美人生,提倡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烦琐的宗教仪式。
他主张实行世俗政治,反对神学思想和神权独裁,要求清除教会积弊,建立合理的教会。
2、伊拉斯谟攻击的主要是经院哲学家,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教会教皇制度。
他同教会的斗争,给与后来宗教改革家反对教皇的统治以极大帮助。
3、由于阶级偏见,他害怕人民,把人民诬为多头兽,从而使他和人民隔绝起来。
试述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及其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的特点。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从事创作20多年,写出37个剧本和150多首14行诗。
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等多种体裁。
他的历史剧有《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三世》等。
这些历史剧不仅再现了许多历史事件,而且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他赞成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分裂,拥护王权加强。
他的喜剧主要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这些喜剧充满了乐观主义情调,赞美友谊和爱情,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社会道德理想。
他的悲剧主要写于17世纪:《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等,代表他的创作的最高成就。
剧中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与黑暗罪恶的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
他以暂时柔弱的先进力量同强大的罪恶势力斗争的悲剧结局,来控诉封建社会和封建贵族,同时还批判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贪婪、自私和残忍,以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
莎士比亚创作的巨大成就,不仅在欧洲文坛上享有最高声誉,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走向衰落而艺术呈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意大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即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然而意大利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直到16世纪前期,意大利仍四分五裂,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各公国或城市共和国混战不休,加剧了经济分散性。
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中心的转移,使得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获得较快发展,君主专制政权的实力得以增强,而意大利的经济却出现衰落。
2、法国和西班牙依仗其强大的专制政权,对软弱分裂的意大利实行宰割,于15世纪末,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了长达65年的战争。
最终西班牙控制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此后,意大利的经济和政治更趋没落。
虽然意大利政治四分五裂,经济衰退停滞,阶级矛盾尖锐复杂,但由于城市经济的长期繁荣所形成的一定物质基础以及早期文艺复兴所取得的成就,因而意大利仍是后期文艺复兴的中心,艺术创作空前繁荣,造型艺术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提香为代表的杰出的艺术大师,在全面总结15世纪以来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提到更高的阶段。
文艺复兴于14世纪中叶肇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1、资本主义最早出现于意大利。
它的经济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财力,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
2、城市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出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雇佣工人反封建贵族的一系列斗争。
斗争结果使资产阶级的上层把握了城市政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它们支持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对文艺复兴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支持。
3、文艺复兴肇始于意大利,同“异端”运动的斗争有直接关系。
这些异端运动给神权统治以沉重打击,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诞生。
4、意大利和拜占庭各地保存大量的古典文化遗产,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5、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西欧各国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
1、强迫英国教士支付巨额罚金。
通过:“教士首年薪俸法”和“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教会的各种税一律停止上缴罗马教廷,改为上缴英国国王。
2、批准英文版《圣经》在英国发行。
3、废除修道院制度。
勒令修道士还俗,发给生活津贴,没收修道院的全部土地。
壮大了反天主教会的力量。
路德“唯信称义”与加尔文“预定论”的关系与区别。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是新教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均主张信仰得救,简化教会组织和礼仪等。
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尔文就是在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转到新教立场,接受了路德的革新的政治思想。
加尔文接受了路德“唯信得救”论,把它发展为新的“预定论”,还吸收了路德“平信徒皆为祭司”的理论,将它发展为应重视普通信徒的责任,使之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在政治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但加尔文与路德相比更为激进,具有以下特点:
1、加尔文预定论是适应资产阶级需要而产生的。
它进一步打破封建神学的禁锢,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创立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辩护。
路德的“唯信称义”说的主要任务是从理论上解除教皇的武装,摧毁支撑其至高无上地位的三大神学支柱,并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
驱逐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于国土之外,获得真正的民族独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资产阶级当时的任务则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从而为资产阶级的成长开辟道路,“唯信称义”说不可能满足把矛头指向世俗封建势力的法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这样,加尔文的预定论应运而生。
2、预定论把神学应用和服务于现实世界,重点在于改造社会,这是它不同于路德的“唯信称义”说的一个根本特点。
“唯信称义”说的重点是突出信仰,强调人与神的精神合一,中心是解决人们如何从罪的折磨和罗马教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预定说的重点是解决现实中的社会关系问题。
它鼓励人们应积极进取、建设新生活,追求被拣选的确实感,完成自己神圣的使命。
预定论的呼召说把现世的奋斗和事业的成功与得救联系起来,把宗教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强调现世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从而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日后的夺权与掌握政权镀上一层圣光。
加尔文预定论与路德的唯信称义说不同的另一特点是它鼓励与依靠“选民”们自己去奋斗以实现其政治、经济主张;路德的唯信称义说的宗教思想则是依靠封建诸侯的力量实现各项改革。
预定论的传播,给资产阶级以力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的崩溃,在西欧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加尔文的预定论不仅反映了一般资产阶级的要求,而是更集中地代表了资产阶级中最富雄心、锐意进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获得成就的一批资产阶级的愿望。
在经济领域,资产阶级不可能驾驭客观的经济必然性,存在激烈的竞争,预定论有力地促进了竞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政治领域,以预定论为核心,以民主共和为旗帜的宗教政治思想与西欧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对西方历史的直接影响达二百年之久,成为资产阶级中最激进的先进部分的锐利武器。
闵采尔的宗教和政治理论观点是什么?
托马斯•闵采尔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激进改革活动家,德国农民战争的组织者和杰出领导人。
闵采尔的宗教理论,攻击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主要论点。
他认为天主教宣传“赎罪”说,是给“破房子刷白粉”,破房子应拆掉重建,不能刷白粉。
闵采尔主张信仰就是理性,它存在于人的心脏、皮肤、毛发、骨骼、力量和能力中。
人人可以有理性,包括非基督徒在内;通过它,人人可以升天堂。
圣灵就是理性。
闵采尔认为圣经对信仰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它可能有错误,最重要的是懂得“真正的圣经”即理性。
不能只从字面上了解圣经,只懂它的外表,不懂它的精神。
天堂不在来世,就在此生。
信徒的使命就是在现世建立天堂。
它实际上是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社会成员的国家政权的社会。
闵采尔的政治纲领就是立即在地上建立“千年天国”,他的政治纲领已接近于共产主义,他提出财产公有,并把它作为改造社会的基础。
实现公有制的前提是劳动人民掌权,他主张把宗教改革同社会变革结合起来,用“大震荡”的暴力方法,建立理想的社会。
他的政治纲领是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预见。
他的宗教理论,为农民和平民革命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14—16世纪,西欧教会民族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4—15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成长,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开始了建立民族教会的过程。
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
法国在15世纪中叶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权力。
1516年波伦亚协定更明确规定,国王有权任命本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教士征税,只允许教皇保留在法国征收年捐的权利。
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于1482年通过同教皇签订的一项协定,夺取了高级教职的任命权,接着又以法令规定本国教会的法规必须得到国王批准才能颁布和执行;同时宣布教士也要纳税,剥夺了教会的免税特权。
法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及集权表现。
1、16世纪拥有各种特权的封建贵族是法国专制政权的重要支柱。
大贵族因“价格革命”影响,经济地位下降,在政治上为国王控制,他们大都倾向王权,以保持高官厚禄;地方中小贵族寄希望于王权的强大,从为国王服务中保持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2、城市资产阶级很早就和王权建立了联盟,成为国王消除封建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资产阶级通过国债制度和包税制度与王权建立了新的同盟关系。
积累大量财富,通过捐买官职变成“穿袍贵族”,“穿袍贵族”由于经济上和王权建立了密切关系,所以他们在政治上是王权的积极支持者。
3、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始于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历经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法兰西斯一世才最后确立。
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国王集大权于一身,三级会议形同虚设,1483年以来长达70年没有召开过三级会议。
国王直接控制大量军队,并随意征税。
国务会议掌握行政大权,一切重大决策都由国王及其近臣决定。
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斗争的原因及其表现.
1、英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实力的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同专制制度发生冲突。
伊丽莎白统治的末期,就已出现了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专制制度的征兆。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不彻底的宗教改革并不满足,他们渴望奉行加尔文教,要求建立廉俭教会,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的残迹,使教会摆脱国王而独立。
他们这种宗教主张被称为“清教徒”。
广大手工业者、工人、平民和农民逐渐信仰清教。
3、资产阶级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还表现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上。
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国王经常把商业专卖权赐给宠臣,对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
1601年,议会再度讨论废除专卖权的议案,对专卖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议会的抗议得到伦敦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女王迫于形势,许诺停止出售专卖权,以平息议会内外的不满。
这是资产阶级反对专卖制度的开端。
怎样评价《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制宪会议于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
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权和法制,维护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私有财产权。
《人权宣言》总共17条,其内容主要强调“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亲自推举代表参与制订法律的权利;公民有言论、出版等等自由;“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等。
人权宣言的进步意义在于它宣告了封建特权阶级统治的终结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开始,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第一次把法国启蒙运动所阐明的思想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对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进一步启发人民的革命意识起了巨大作用。
对于还处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各国发生了巨大影响。
但宣言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它只不过是宣布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来代替旧的封建剥削制度。
它所规定的平等是建立在财产不平基础上的平等,是用来代替旧的封建等级制的新的不平等。
法国第三等级与第一、二等级的矛盾是怎样发展成为革命的?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自由是当时第三等级中资产阶级和一切小业主们的强烈愿望。
到18世纪,随着法国专制王朝财政危机的日益严重,它越来越加重了对金融界和工商界的盘剥和勒索,为了增加税收,全国关卡林立,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
专制政府经常借故对资产阶级敲诈和罚款。
封建等级制度、行会制度和贸易垄断制度既阻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没有社会政治地位。
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把专制王权视作自己的保护者,保护他们继续取得封建特权。
这样,第一、二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具体表现在资产阶级与王权几个世纪以来的联盟破裂了。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封建制度和特权这些障碍,根本改变国家性质,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18世纪法国的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其中采矿和冶金业集中程度最高,拥有几个在全欧洲第一的大企业。
中型的手工工场到革命前夕全国也有514家。
还有更多个体作坊。
巴黎已有银行6O余家。
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上最富的阶级,在经济上占据了首要地位。
然而在政治上,他们仍属于被统治的无权的第三等级,他们强烈要求平等参政的自由权利,社会经济基础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已使第三等级反对第一、二等级封建统治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了。
为什么说侵俄战争的失败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拿破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其帝国必须以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柱。
1812年侵俄战争的失败葬送掉了这支军队的精华,从而严重地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因此如同毛泽东所说:“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
”
分析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
对内政策:
1、加强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取消地方自治机构,代之以行政长官制度,把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
在中央建立以拿破仑为首的国务会议,权力集中于拿破仑之手。
恢复天主教,使教权从属于政权。
建立一支由拿破仑严密控制的军队。
2、以较灵活的策略对付各种反对力量。
严厉镇压雅各宾派残余势力,对王党分子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政策。
3、改革财政和振兴经济。
整顿和加强财政机构。
改革税收制度,推动金融业的繁荣。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类似重商主义的政策。
4、制订《拿破仑法典》,以法律形式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对外政策:
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击退欧洲各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保护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确定的外交方针是:稳住普鲁士的中立地位,争取俄国退出反法同盟,全力摧毁奥军,然后集中力量打击英国。
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以武力解决问题。
拿破仑连年征战,连续粉碎了第二、三、四次反法同盟,1807年与俄国签署了《提尔西特和约》。
此后,拿破仑战争失去了反干涉的性质,基本上变成了掠夺性的争霸战争。
分析拿破仑上台的历史背景。
1795年督政府上台后采取左右摇摆的“秋千政策”,致使政局动荡不安。
在国内,广大人民群众和民主分子对政局极为不满,人民运动不断高涨,而保王党人也不甘心失败,封建复辟活动十分猖獗。
与此同时,法国还一直受到欧洲反法联盟武装入侵的威胁。
1798年底,第二次反法联盟大举进攻,法军屡败,督政府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此时,法国大资产阶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独裁政权,以击溃国内外反动势力,制止人民革命,进而夺取欧洲霸权。
拿破仑政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如何评价《联邦宪法》?
1787年的美国宪法是美国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国家制度发展演变的产物。
1787年宪法加强了联邦政府的力量,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调解了各个利益集团的矛盾,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使美利坚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这不仅加强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而且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宪法是美国资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美国第一次革命的成果。
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分权制衡制度,使美国成为实行“三权分立”最早的国家之一。
这部宪法是世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当时封建专制制度在世界各国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其他各国都具有进步意义。
由于宪法是在资产阶级和奴隶主取得政权,国内阶级矛盾上升的条件下制定的,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妥协的产物,所以它又具有鲜明的保守性和反人民性。
为什么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的决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