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口耳相传说经典”民间故事大赛单元任务群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耳相传说经典”民间故事大赛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口耳相传说经典
"
民间故事大赛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两个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其中根据篇幅和教学需要,《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为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

这两个故事都是流传千年、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 内容蕴含丰富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 旨在带领学生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进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欧洲、非洲等地民间故事,扩展视野,在阅读之中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是在二年级借助字词、图片、示意图等提示复述故事,三年级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复述故事, 四年级了解故事情节并简要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创造性复述,理解课文是前提,尊重故事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内容,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由“借助各种提示"到“自主复述”, 由“讲清楚"到“创造性复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步加深,体现了教材编排训练目标的发展性和层次性, 以及对阅读要
素的学习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的认知过程。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等方法将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故事简要地介绍出来。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一“扩”一“缩",思维路径相反,创造性复述重多元而丰富,缩写重提取与简洁,教材紧扣“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将两者紧密结合,梳理出两条主线:一条以“口语交际"为主落实创造性复述,一条以习作为主落实思维发展的缩写。

民间故事的流传靠的是口耳相传, 听众在传播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象,为创造性复述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故事主干不变,但细节处却有删减或丰富,这与缩写的思路有较大重合, 因此又可在此过程中训练缩写。

(学习任务群定位)
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将本单元定位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主要有以下
()
()
()
语文五年级( 上)
两点理由:
首先,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承担着文化理解与传承的任务。

本任务群在每个学段都提出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第二学段要求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传统文化故事。

从人文主题上看, 民间故事来源于民间生活,是口耳相传的百姓智慧,虽然故事的起源距离我们的生活较为遥远,但是这些生动的故事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生长”, 同时也在滋养着我们。

其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包括两类语文实践活动:一是指向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活动,二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表达交流活动(包括写作、说话和倾听) "(引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解读》) 。

此任务群指向的是生活语境和交际语境,强调的是信息交流。

阅读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指向的是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信息等语文实践活动, 同时“口语交际"为学生提供了具体交际情境, 习作训练的“缩写”又培养了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契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

(学习主题)
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通过动画片、连环画、影视节目等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也为学生所熟悉。

本单元以“‘口耳相传说经典’民间故事大赛”为主题统摄整个单元,先后设置“任务发布"了解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学讲民间故事”“举行故事大赛"这一系列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走近民间故事,通过“创造性复述”和缩写锻炼自己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在亲近作品的同时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学习目标)
1. 能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认识2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26个生字, 掌握“酬谢、嫂子”等30个词语。

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全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 能借助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线索, 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配上相应动作和表情讲故事;能丰富情节,将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4. 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展示,感受民间故事的传奇,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

5.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6. 能够对民间故事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阅读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

第三单元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能正确认读2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26
个生字, 掌握“酬谢、嫂子”等30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1.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全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过程中, 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展示,感受民间故事的传奇,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

☆☆☆
表达与交流1. 能借助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线索, 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 配上相应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2. 能丰富情节,将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
语文五年级( 上)
续表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梳理与探究1. 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和缩写的一般方法。

2. 能够对民间故事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阅读世界各地民间故事。

☆☆☆
任务发布:“口耳相传说经典"民间故事大赛
(学习目标)
1. 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2. 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了解“‘口耳相传说经典’民间故事大赛”的活动流程。

(课前准备)
回顾之前读过的民间故事,适当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任务发布。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猎人海力布……这些民间故事流传千百年,是口耳相传的经典,是百姓智慧的结晶,细细读来, 时而让人感动, 时而让人惊讶, 时而让人叹息, 时而让
人振奋……生动曲折的故事宛如吸力强劲的磁铁,让我们忍不住一次次地去重温,去感受故事中的悲欢离合与真假美丑。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世界,一边阅读,一边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同时,我们将举办班级“‘口耳相传说经典’民间故事大赛",请大家既能够缩写故事,将故事简洁地讲述出来;又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尝试用新的视角诠释经典故事,为故事注入新的活力。

(二)阅读学习导航, 了解任务流程。

(三)浏览本单元的课文,用小标题概括课文中所写故事的主要情节和阅读的初步感受。

文章主人公性格特点主要情节初步感受
《猎人海力布》
《牛郎织女》
(四)了解阅读任务,制订阅读计划。

1. 在读整本书之前,我们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个阅读计划。

出示“阅读计划单”:
第三单元
阅读计划单
1. 我想要阅读的民间故事集是《___ 》。

2. 我计划用___ 周读完。

3. 每周我要读___ 页。

4. 每日计划阅读时长为___ 分钟。

5. 我要将书中的故事《___ 》讲给大家听。

2. 根据实际情况, 自主制订阅读计划。

3. 填写以下“阅读记录单",也可以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阅读进度。

阅读篇目《___》《___ 》《___》
日期阅读页码阅读时间阅读时长自我评价
(五)按照“温馨提示”进行预习。

【温馨提示】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它们。

2. 查找关于民间故事的资料, 阅读常见的国内外民间故事。

3.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故事中各种情节的画面,尝试表演或用自己的话表达。

4. 标注出自己不理解、感兴趣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解决。

任务一:了解民间故事
(学习目标)
1. 对民间故事产生兴趣,能够自主阅读国内外民间故事, 了解基本内容。

2. 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故事传递的不同价值观。

3. 能从阅读中收获乐趣,并乐于与他人分享阅读成果。

(课前准备)
搜集家乡的民间故事, 阅读感兴趣的民间故事,思考民间故事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语文五年级( 上)
(教学过程)
活动一:聊聊读过的民间故事
1. 出示民间故事图片,看图猜民间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上面四幅图片分别是《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这四个故事可不一般,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因此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2.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或者搜集到的民间故事。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提示: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视野,不局限于中国的民间故事,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均可。

活动二:找找各国各地的民间故事自主选择阅读书目,完成阅
读初体验。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许多角落。

走近欧洲的民间故事,你可以陪伴小牧羊人一起寻找三只会唱歌的苹果;你可以听到伊凡与小动物的无障碍交谈;你还可以认识狡猾又风趣的列那狐……闯进神秘的非洲大地,那里又会有另一番神奇的景象,鳄鱼幻想长翅膀,大象历尽艰难坚持回归家园……
请你根据老师给出的书单, 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本阅读。

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收获记录在以下表格中,如果能够和与你共读一本书的小伙伴交流感受和收获就更好啦!
推荐书目
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一幅壮锦》《鲁班学艺》《马头琴》等。

非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桑巴加纳》《加西尔的科拉琴》《鼓手与鳄鱼》等。

欧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参天树》《爱父亲如盐》《尼伯龙根之歌》等。

阅读记录表
篇目阅读时间(分钟) 阅读收获
活动三:说说民间故事的特点
1. 回顾我们学过的民间故事《漏》和《枣核》,关注故事情节,说说你的发现。

第三单元
2. 总结梳理故事情节的常用方法: (1)通过题目、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2)梳理故事中几个重要事例,确定小标题; (3)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理清故事内容;
(5)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主人公的行动轨迹图。

3. 学生读本单元提到的民间故事,结合“任务发布”中的第一个表格,说说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何特征。

4. 师生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
(1)民间故事内部常常有重复的情节和固定的类型,故事的结局
也常常相似。

(2)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具有相似的精神品质,例如海力布和牛郎都很善良、勤劳。

(3)民间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往往具有固定的印象,例如狐狸是狡猾的,狮子是傲慢的。

(4)民间故事想象奇特,常有不可思议的情节,例如含住宝石能够听懂动物的语言,老牛会说话,仙女会下凡,王母娘娘用织女织的彩锦装饰天空等。

任务二:阅读民间故事
子任务一:读《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学习目标)
1.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法,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塌、焦”等12个生字,会写“叮嘱、谎话"等17个词语。

2. 能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借助小标题,简要概括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3. 能选用不同角度创造性复述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情节。

4.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尝试介绍“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咱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它流传时代久远,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它靠人们的口耳相传流传至今,通俗易懂;它寄托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假恶丑的摒弃;它如此朴实无华,却又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它就是—民间故事, 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出示单元导语) 。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活动一:交流预习,走进故事
(一)交流预习,学习字词。

1.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语境猜读即可,不要回读。

语文五年级( 上)
2. 认读词语:
酬谢珍宝感激叮嘱崩塌焦急发誓谎话迟延后悔镇定悲痛震天
动地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着重强调“酬、珍、誓"为翘舌音;“嘱”的读音为zhǔ,不读shǔ;“延"的读音为yán,不读四声。

3. 书写指导。

书写左右结构的“酬”字时,左半部分“酉"注意不要少一横;右半部分“州”注意竖撇、竖、竖三个笔画间距相等, 以及三个点的方向,整体不要写得太宽。

书写上下结构的“焦"字时,注意上半部分“隹”是四横。

左右结构的“谎"右半部分中间是“亡”。

半包围结构的“延"字,第四画是竖折。

4. 圈画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例如,迟延、原原本本、倾盆大雨等。

(二)借助思维导图,把握故事内容。

1. 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 观察上面的思维导图,我们能否将关联内容进行整合,使故事变得简洁
3. 请你借助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复述课文的方法:
(1)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
(2)按照顺序复述,不遗漏重要情节;
(3)遇到人物的对话,可从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整合对话内
容,提取核心信息) 。

教师小结:课文讲了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救乡亲们变成石头的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可以梳理出两个小故事,这两个小故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发现前一个小故事埋下的多处伏笔会在后一个小故事中一步步呈现,两个小故事间是环环相扣的。

活动二:走进故事,创意复述
(一)阅读探究。

再读课文,聊聊你对海力布的印象。

从文中找出依据,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二)学生汇报。

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有针对性地批注。

结合自己找到的相关句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

2.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1)品读海力布的语言描写。

出示课文: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 大吃一惊。

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 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 “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再晚就来不及了!"
●要救乡亲们, 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 “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 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品读海力布的语言,关注语气词、标点符号、表示心情的词语或短语,感受海力布情感的变化,体会危急情况下,海力布内心的焦急以及对乡亲们生命安全的担忧。

(2)品读海力布的心理描写。

面对乡亲们不愿搬家,海力布心里怎么想的出示课文: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 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 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 只有牺牲自己。

教师小结:万分紧急之下,海力布决定牺牲自己来保护乡亲们,他说出了实情, 乡亲们安全撤离。

不久大山崩塌,洪水涌出,乡亲们得救了,海力布却永远变成了石头。

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转换角色,复述故事。

海力布舍己救人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开来,特别是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的情节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也试着用我们的方式来讲讲这个情节。

1. 小组讨论:如何把故事讲生动让故事更生动的小建议:
(1)讲好开头,将听众带入故事情境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语文五年级( 上)
(2)丰富故事情节,恰当地转化人物对话。

(3)加入适当的动作、表情,让故事更有画面感。

2. 教师提供支架。

角度一:
我是猎人海力布,一天,我在森林里打猎时,从一群鸟的交谈中知道大山即将崩塌,洪水就要淹没我们的村庄,我大吃一惊,心想……迅速往村子里奔去……
角度二:
我是村民老大爷/老大娘,今天看到邻居海力布急急忙忙地从森林里跑回来,我赶忙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没想到他张口就让我们赶紧搬家,我感到很奇怪,心想……
3. 组内同学尝试变换角色,练习用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来讲故事,全班展示。

活动三:明确要点,尝试缩写
(一)教师导入。

海力布的故事流传久远,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现在还能找得到呢,如果你是这块石头的小小介绍员,面对充满好奇的游客,你能将“海力布”这块石头背后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吗要求如下:
1. 语言精练___
2. 交代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
3. 引发游客兴趣
4. 能迅速讲清楚石头的来历
(二)小组讨论,确定介绍要点。

1. 回顾课文主要情节, 明确故事要点,交流讨论哪些情节不可遗漏。

2. 交流讨论故事中的哪个情节/部分最有看头。

预设:
(1)开头介绍清楚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猎人,为后文他救助百姓作好铺垫。

(2) “救白蛇,得宝石"听消息,劝百姓”“救百姓,变石头"这几个主要情节,缺一不可,这样游客才能搞清楚前因后果。

(3)宝石的秘密也要交代清楚, 因为宝石的秘密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4)对于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可以进行概括或删减,这样既简洁又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

3. 选择角度介绍: 角度一:
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角度二:
我是一块石头,但是我之前是一个猎人,为什么我会变成一块石头呢故事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子任务二:读《牛郎织女》的故事读古诗《乞巧》
学习目标
1.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法,认识“嫂、酿"等2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会写“稀罕、妻子”等13个词语。

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
3. 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将简略的情节写丰富,讲一讲,演一演。

4. 通过寻找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感受民间故事奇特的想象力。

5. 查阅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不同版本和表现形式,感受民间故事文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熟读课文。

查阅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每当夜幕降临,群星闪烁时,仰望夜空,细细寻找,你总会发现在一条美丽的银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这两颗星星还有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活动一:交流预习,走进故事
(一)交流预习,学习字词。

1.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借助语境猜读,不要回读。

2. 认读词语:
嫂子筛土好歹稀罕监狱酿酒瞌睡依偎珊瑚无拘无束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着重强调: “筛"为翘舌音; “嫂”为平舌音; “酿"的声母是n; “落”是多音字,在本文中是“遗漏、丢下"的意思,读là,还可组词“丢三落四、落下”等。

本课的形声字较多,可结合生字的形旁、声旁与字义、字音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例如,“瞌"可组词“打瞌睡”,指困倦思睡, 睁不开眼, 因而是目字旁;有“歹"的字多与死相关,现引申为“坏,不好”。

3. 书写指导。

书写左右结构的“郎"字时,左半部分不是“良”;右半部分是“阝",不是“卩”。

“妻"字要保持横画之间等距,“女”字的末笔横要托住上半部分。

“嫂"要注意“臼”的笔顺。

“辈"要注意“非”的笔顺。

4. 圈画不理解的词语, 同桌合作,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例如,眉开眼笑、勤勤恳恳、无拘无束、眼中钉等。

(二)默读课文《牛郎织女( 一)》,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牛郎和
老牛是如何相处的, 牛郎和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1. 学生自学,圈画关键语句,思考总结。

2. 小组讨论,汇报反馈。

预设1:
牛郎与老牛同吃同睡,亲密无间;牛郎对老牛悉心照料, 向老牛吐露心事,老牛似乎听得懂。

预设2:
牛郎听从老牛指点,在湖边拿走粉红色纱衣,后与织女相识,互诉衷肠,结为夫妻。

语文五年级( 上)
(三)借助思维导图,把握故事内容。

1. 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梳理故事情节。

(1)明确故事人物,组织学生回答:牛郎、织女、老牛、哥嫂、王母娘娘。

(2)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借助鱼骨图、小标题,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1:
参考示例2:
2. 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学生交流牛郎、织女、老牛在自己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教师小结:《牛郎织女(一)》围绕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展开故事;《牛郎织女(二)》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迫分开—极力抗争”为主线展开,两部分各有侧重,但情节同样曲折动人,存在一些不可思议的想象,让人感觉生动而又神奇。

活动二:展开想象,创意复述
(一)明确探究任务。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是不同的版本除主要情节相同外,一些细节却各有千秋,例如叶圣陶老先生的版本(即课文) 中以下情节较为简略,你能否发挥想象将下面情节说得更具体并试着和同学演一演。

1. 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

2. 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二)梳理方法。

1. 学习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二) "提供的范例,发现将故事讲具体的方法。

预设:丰富故事情节,适当添加对话,加入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

第三单元
2. 学习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总结创造性复述方法:
(1)将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转换角色) , 以他的口吻讲。

(2)大胆想象,增加合理情节。

(3)变换情节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悬念。

3. 师生共同讨论: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

—牛郎会跟牛说些什么是哥嫂虐待他的委屈吗是放牛时的见闻吗牛会有什么反应牛郎是如何想的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她们是如何商量的要进行这场“冒险"时她们的心情如何她们下凡后还看到人世间的什么景象看到这些景象后仙女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
(三)展开想象,创意复述。

课文中还有哪些情节可以补充、丰富,使故事更生动
1. 学生自主读课文,大胆想象,小组合作利用学过的方法丰富故事情节。

2. 全班展示,说一说,演一演。

活动三:交流“不可思议”,感受想象神奇
刚刚的交流,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每个人都是民间故事的传承与创造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 你一定发现了这个故事的神奇。

(一)问题探究。

1. 这个故事中,哪个情节让你感觉不可思议
学生整合这个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随机分享。

例如,老牛会说话,老牛的皮可以带人飞上天空;成群的喜鹊搭桥,帮助牛郎织女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