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三)
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详解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逐题详解2008年3月18日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逐题详解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解析]答案是C,考查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中“娇生惯养”的“贯”应为“惯”,B项中“惨绝人圜”的“圜”字应为“寰”,D项中“装祯”的“祯”应为“帧”。
该题的难度相对1999年卷有所降低:一是考查的字数减少,1999年卷总共有6个错别字,今年只有3个;二是考查内容单一,1999年既考查了音同形异,又考查了音同形似,而今年只考查音同形似字。
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答案是B,考查虚词使用能力。
助词“的”基本用途是放在定语与它的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关系(如属性、形状、数量)和限制关系(如所属的人、地方、时间、范围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都必须有“的”字——定语与它的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十分清楚,不会费解也不至于引起误解的,就不用“的”字。
如①③,①“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中,“经济发展”作为“加快”的宾语,能受“加快”支配的是“发展”而不是“经济”,在这里“经济发展”只能是偏正关系,而不会是主谓关系,所以不用“的”字;②把句子压缩后可得:“它们(的)存在是推断出来的”,从语意上看,“存在”在这句话中相当于一个名词,“它们”是“存在”的定语,如果不用“的”语流不通畅,还有可能把“它们存在”误解为主谓关系,导致逻辑上的毛病,所以要加“的”字;③显然是人称代词“你”作“钱袋”的定语,表示领属的偏正关系十分明确,所以不用“的”字;短语作定语,一般要用“的”,比如“很好的书”、“写好了的文章”等,必须加“的”字,不然关系不清楚,无法正确地理解,④就是用动词短语“取胜”作“障碍”的定语,构成一个名词性偏正结构,所以要用“的”。
2000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2000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一、迭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项的字母缤在括号内。
【本题共50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游说(shuì)供给jǐ缁衣zī弄堂lòngB.抨击pīng 不惮dàn 和煦xù模样móC.嫡亲dí褴褛lán 仳离pǐ轩昂xuānD.俯瞰kàn 庇护bì陡峭qiào 突兀wù2.指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洽如其分可歌可泣莫明其妙安然无恙B.惊心动魄敛声屏气络绎不绝厉精图治C.名不副实老生常谈气势汹汹一年之计在于春D.面面相觑怡然自得栩栩如生语重心长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A.怒发冲冠(帽子)沉勇(沉着)B.化险为夷(平安)戎装(军事)C.舍生取义(义气)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D.锲而不舍(追求)勤勉(勤奋)4.下列字的笔画数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5.A.北凸边长B、乃九几力C、马与幺中D、弓丑区亢5.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固围褒阀B、慈邮骑裹C.衷驾惑薪D.雅紊类园6.下列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月亮胆大冬至性急B.河流勇敢戏剧火车C.植物签名站岗年轻D.农业提高国庆说明7.全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A.学习勤奋参观访问驾驶飞机坐在门口B.伟大祖国校园美丽谦虚谨慎环境优雅C.思想感情勤奋学习精力充沛朝气蓬勃D.春风和煦阳光灿烂青山吐翠绿水欢歌5.下列成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 )A、一表人才一马当先一鼓作气一往无前B、一手遮天一意孤行一波三折一败涂地C.完璧归赵劳苦功高愚公移山孑然一身D.科技兴国大千世界奋发图强卓有成效9:下句从语法角度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在朦胧的月色中,我清楚地看见语文老师在明亮的灯光下备课。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北京、安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安徽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亵黩头晕目眩沉湎经儆效尤∙ B 戌边别无长物殉情摩肩接踵∙ C 缉私功亏一匮萦怀嘻笑怒骂∙ D 矫健冥顽不灵璀璨不循私情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 B 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 C 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 D 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
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____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2.营房各处_____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3.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_____。
∙ A 流逝闪烁启发∙ B 流逝闪耀启示∙ C 流泻闪烁启示∙ D 流泻闪耀启发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 B 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
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 C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 D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000年全高考国统一卷语文卷面字数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共有四个部分:选择题、阅读题、写作题和文学鉴赏题。
卷面总字数约为8000字左右,其中选择题和阅读题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写作题和文学鉴赏题则分别占据了较小的篇幅。
以下将具体分析这四个部分的卷面字数情况:一、选择题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的选择题部分包括了词语运用、语法填空、暗示指代、修辞手法等内容。
在整个卷面中,选择题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根据文字统计软件的测算,选择题部分的总字数约为2000字左右。
其中,词语运用和语法填空的题目涉及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因此篇幅较大。
而暗示指代和修辞手法的题目则相对较短,但也不能忽视其在卷面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题阅读题部分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包括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等题目。
2000年的语文卷中,阅读题部分的总字数约为2500字左右。
其中,阅读文章的篇幅较长,需要考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文章内容;而理解文章和分析文章的题目相对较短,但需要考生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和要义。
三、写作题写作题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包括了作文和改错等题目。
2000年的语文卷中,写作题部分的总字数约为1000字左右。
其中,作文题占据了较大的篇幅,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构思、组织和表达;而改错题则需要考生在寥寥数语中发现错误、进行修改,对语言细节的要求较高。
四、文学鉴赏题文学鉴赏题是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古诗文鉴赏、现代文学作品鉴赏等题目。
2000年的语文卷中,文学鉴赏题部分的总字数约为500字左右。
虽然篇幅较小,但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文字中找出关键信息,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功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的卷面字数大约为8000字左右,各部分的篇幅分配合理,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考生能通过认真学习和积极备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详解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逐题详解2008年3月18日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逐题详解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解析]答案是C,考查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中“娇生惯养”的“贯”应为“惯”,B项中“惨绝人圜”的“圜”字应为“寰”,D项中“装祯”的“祯”应为“帧”。
该题的难度相对1999年卷有所降低:一是考查的字数减少,1999年卷总共有6个错别字,今年只有3个;二是考查内容单一,1999年既考查了音同形异,又考查了音同形似,而今年只考查音同形似字。
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答案是B,考查虚词使用能力。
助词“的”基本用途是放在定语与它的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关系(如属性、形状、数量)和限制关系(如所属的人、地方、时间、范围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都必须有“的”字——定语与它的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十分清楚,不会费解也不至于引起误解的,就不用“的”字。
如①③,①“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中,“经济发展”作为“加快”的宾语,能受“加快”支配的是“发展”而不是“经济”,在这里“经济发展”只能是偏正关系,而不会是主谓关系,所以不用“的”字;②把句子压缩后可得:“它们(的)存在是推断出来的”,从语意上看,“存在”在这句话中相当于一个名词,“它们”是“存在”的定语,如果不用“的”语流不通畅,还有可能把“它们存在”误解为主谓关系,导致逻辑上的毛病,所以要加“的”字;③显然是人称代词“你”作“钱袋”的定语,表示领属的偏正关系十分明确,所以不用“的”字;短语作定语,一般要用“的”,比如“很好的书”、“写好了的文章”等,必须加“的”字,不然关系不清楚,无法正确地理解,④就是用动词短语“取胜”作“障碍”的定语,构成一个名词性偏正结构,所以要用“的”。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1-14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__。
A.聚集品位赞扬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味赞叹D.聚集品味赞扬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指的是针对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所进行的语文科目考试。
语文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古文翻译、作文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提供两道示例题:
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增强了自信心。
B. 我们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C. 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感到自叹
不如。
B. 老张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同事都非常的热心,他总是乐于助人,毫无自私
自利之心。
C. 她站在窗前,凝望着远处的山峰,满怀豪情地说:“我一定要登上最高
的山峰!”
D.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立刻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作文题:以“面对新世纪,我们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总结来说,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是指针对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所进行的语文科目考试。
该试题旨在检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古文翻译、作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分析试卷示例可以看出,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和作文题等题型,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答案)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政治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8分,每空格1分)1、和平统一2、国有企业3、邪教4、两弹一星5、利息6、神舟7、外高桥8、60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限选一个答案,错选、多选者,均无分。
9、C 10、B 11、D 12、A 13、B 14、A15、C 16、D 17、B 18、D 19C 20、A三、不定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的才给分,错选、少数、多选的,该题无分。
21、D、22、A B D 23、A C D 24、A B C 25、A B C D 26、A B四、简答题(共48分,27题8分,28-31题每小题10分)27、答:①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4分)②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分)28、答:特色:我国的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4分)重要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分)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分)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分)29、答:①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包括国家的政治独立、经济自主和领土完整。
(2分)②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
国家主权是不能分割的。
(3分)③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客观要求。
(3分)④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分)30、答: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
(4分)②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2000年全国)
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2000年全国)胡质之子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
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其父子清慎如此。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
”帝曰:“以何为不如?”对回:“臣父清恶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
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 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 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答案:C。
对文言文词义的理解是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并应具备分辨实词词义的能力。
这道题选择了4个较常见的文言实词,放在上下文中要求考生分辨对它们的解释就正孰误。
从解题方法上看,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之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A项中对“省”字的解释为探望,这是中学生常常接触到的基本用法,即使在现代汉语中也还有此类用法,如“省亲”之类,是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
因而这项考查难度并不很大,学生应能正确辨别。
B项中对“审”字的解释为知道。
“审”在文言中有“详细、周密”的意义,例如《礼记·中庸》中的“审问之”,表示详尽地请教别人。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I卷(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A.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B.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C.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D.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__。
A.聚集品位赞扬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味赞叹D.聚集品味赞扬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0分)“知识经济”正以飓风的速度和威力裹袂着我们奔向新世纪。
我们怎样思考这一问题呢?这里可以提供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当年,电冰箱出现时,家庭主妇和家庭成员都为之兴奋,在炎热的夏天,一边喝着清凉的饮料,一边在海边的沙滩上晒太阳。
没有多久,他们发现皮炎增加,人们在尽情地享受使用电冰箱的乐趣时,并没有哪个人把皮炎和电冰箱联系起来。
随着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臭氧的减少,导致紫外光的增多,紫外光灼伤了皮肤,引发了皮炎,在发现含氟氯的烃类化合物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凶手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电冰箱,是科学知识把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联系起来了。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全人类,因此,全社会行动起来,又是立法,又是定条文,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最厉害的杀手锏是到某时间限制含氟氯烃的电冰箱进入市场。
这就刺激人们去开发氟氯烃的替代物,于是仅用了3-5年时间,替代物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各种无氟、少氟的电冰箱相继问世,人们又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
众多的品牌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困惑。
怎样选择才能真正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志向呢?应运而生,就出现了第三方面的认证服务。
发一个绿色标志,在产品上一贴,消费者不费力就可以判断哪个品牌符合环保要求。
这就又形成了一个市场,即咨询服务市场。
①剖析这个小例子,不难发现,知识在其中起到“红娘”的作用。
②在上面这个小例子中所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软科学、硬技术,涉及到基础科学研究、国际贸易、化学合成、轻工制造、咨询服务等学科和行业。
③我们还不给发现,所以出现上述这些需要研究的领域,说到底是因为环境保护的需要。
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更清醒地检讨过去的事情,有些当时可能是合量的,但现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衡量就可能是不可取的。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事情可能愈来愈多多,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环境保护的挑战”。
精品文档 (102)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3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分析第四大题第五大题第六大题第四大题第四大题含4小题,共18分,考一般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材料选取了鲍昌的散文《长城》。
鲍昌(1930-1989),当代作家。
辽宁省沈阳市人。
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
曾任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庚子风云》一、二部,长篇小说《盲流》,中短篇小说集《动人的沉思》、《神秘果》,文学研究专著《鲁迅年谱》《风诗名篇新解》等。
小说《芨芨草》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这篇散文《长城》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原载1989年1月29日《人民日报》。
原文约110字,对考试来说篇幅长短正合适,因此只对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和订正,同时对几处较生僻的词语作了注释,以便考生阅读理解。
以下是现代文阅读材料: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长城鲍昌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
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筚篥①哀鸣,狼烟在山头并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
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
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夐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
戍楼高耸,斥堠②连绵。
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
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2000年河南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面是远在异地的大学生小明写给他当文学院教授的爷爷的一封信,在表达上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祖父:见字如晤。
3月20日是您七十寿辰,不孝孙在外求学,山高水长,不能回家给您亲自磕头,深表不安。
爷爷虽至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风华正茂,孙儿甚为喜慰。
不孝孙在异乡给您磕头了,祝您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暑假回家我再向您叩请金安。
不孝孙:xx2019年3月15日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_______,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________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美国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A.融解凝视遏制B.溶解窥视遏制C.溶解凝视遏止D.融解窥视遏止3. 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雷雨》——周冲B.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C.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D.施耐庵——《水浒传》——冷子兴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六年级下册
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六年级下册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一、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6分)过年时,烟火rán fàng(),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年味。
而远在祖国的边疆,那里tiān hán dìdòng (),一片qīliáng(),但正是由于最可爱的人守卫国门,才让我们能够尽享tiān lún zhīlè()。
待到míng mèi()的春天,我会让鸟儿衔着zhàn fàng()的鲜花送给守卫边防的战士。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20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寺院服侍似乎B.援救缓缓缘故C.帐篷记账肿胀D.防御拆卸偶遇2.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A.猜想领域残暴B.萋凉剥削宴会C.蒸溶隔绝忧郁D.粗爆荒岛糊涂3.“髻”字的意思最有可能是()A.古代男子的胡子的别称B.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C.马脖子上的鬃毛D.胡子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风飞过蔷薇(凭借)B.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C.才始送春归(人才)D.应怜屐齿印苍苔(大概)5.下列成语中,源于寓言故事的一组是()A.守株待兔亡羊补牢B.随心所欲见微知著C.重见天日悬灯结彩D.不以为然司空见惯6.下面四组成语中,与神态无关的一项是()A.神采奕奕眉开眼笑B.目瞪口呆笑逐颜开C.大惊失色垂头丧气D.仪表堂堂囫囵吞枣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很喜欢背诵和默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古诗。
B.“五彩斑斓的花儿,翠色欲流的草坡,还有……”说着说着,诗人醉了。
C.“今天好热啊!——你书读得怎么样了?”妈妈望着我,担心地问道。
D.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8.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拟人D.夸张9.“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北京、安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安徽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亵黩头晕目眩沉湎经儆效尤∙ B 戌边别无长物殉情摩肩接踵∙ C 缉私功亏一匮萦怀嘻笑怒骂∙ D 矫健冥顽不灵璀璨不循私情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 B 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 C 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 D 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
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____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2.营房各处_____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3.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_____。
∙ A 流逝闪烁启发∙ B 流逝闪耀启示∙ C 流泻闪烁启示∙ D 流泻闪耀启发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 B 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
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 C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 D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000年高考语文 浙江卷
200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iǎo)宁谧(mì)倩影(qiàn)花团锦簇(cù)(正确答案)B、踌蹰(chóu)蹒跚(pán)戮力(lù)游目骋怀(pìn)C、抽噎(yē)狙击(zǔ)徘徊(pái)放浪形骸(hái)D、吮吸(shǔn)尴尬(gà)蹂躏(lìn)绽开(dìn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单选题] *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正确答案)D.①③⑦/②④/⑤⑥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妨碍,不利。
(正确答案)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4、《雨中登泰山》作者写到天街上的“小店”典型特点是()[单选题] *新颖别致险峻狭窄(正确答案)古朴别致贫穷简陋5、“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个判词中“金簪雪里埋”所指的人物是( ) [单选题] *A.林黛玉B.贾元春C.贾探春D.薛宝钗(正确答案)6、下列句中括号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科技工作者实实在在地践行了矢志报国的(誓言)。
B.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位中国登山队员心中油然而生()。
C.贵阳贵安加快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正确答案)D.夏季雨量充沛,河水湍急,非常危险,同学们一定不能心存(侥幸)下河游泳啊!7、“秋士”的意思是()[单选题] *得志的人读书人秋天的战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正确答案)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一项是()[单选题] *A、嘈杂(záo)揣摩(chuāi)B、平庸(yōng)携带(xié)(正确答案)C、萎缩(wěi)热忱(chěn)D、沐浴(mō)诱惑(huò)9、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都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2000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
2000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
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三)
第II卷(共90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
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
)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
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
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
戌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瞭望敌情的土堡)连绵。
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
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最后两句划线)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
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
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
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
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
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
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
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
你扎根的纠墨(注:绳索。
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2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
22.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23.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五、(12分)
25.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
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记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在考完了语文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①在②一次③期末④考试⑤中⑥在⑦考完⑧了⑨语文⑩后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6.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
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
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4分)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俄]契诃夫)
27.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30个字。
(6分)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