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胸闷憋气症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人胸闷憋气症状
胸闷憋气,是中年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证,祖国医学称为“胸痹”。

因病情及个体差异,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比较顽固,药物治疗不能使其消
失或基本消失;有些病例的不正常心电图,经过长期服药,仍然得不到改善。

笔者采用手法按摩推拿,治疗此证两例,经初步观察,疗效显著,安
全可靠,无副作用,现报道如下,并对作用机制和体会,作以初步探讨。

病例1、凌某,女,45岁,已婚,工人,1993年3月5日初诊。

主诉:
气短胸闷乏力3年,加重6个月。

此症每遇刮风和天阴下雨及署湿天加重,夜间休息易被闷醒,近半年来加重,夜间不能正常入眠,以至影响休息。

2、刘某,女,46岁,已婚,工人,1993年6月5日就诊。

主诉:胸闷憋
气10年,每遇刮风和天阴下雨及署湿天加重,少气,乏力体倦,不足以息,经凌某介绍而来诊。

以上两例均经内科检查无异常。

‘本科切诊所见
的共同点是:左心俞+++,左肺俞+++,左神堂+++,左膈俞++,左通里++,左神门++,左内关+十,余无特殊发现。

治疗根据交感神经在背部的解剖
部位和足太阳经背部循行内侧线俞穴的位置,选取左侧的肺俞、心俞、膈俞、神堂等背部穴位,胸部用左侧的灵虚、神藏,臂部在左侧是的极泉、
通里、神门、内关等。

以上部位和穴位采用点、揉、按、摩、运、掐等手
法进行刺激,手法由轻到重,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手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连续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3天。

治疗期间及前
后停用一切药物。

疗效例1经1个疗程治疗痊愈,1年追访无复发;例2
治疗5次痊愈,半年追访无复发。

机制初探①用背部俞穴治疗疾病,在古
代早有记载,众所周知,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起源于脊髓胸
段第1至5节灰质侧角的神经元中,笔者所刺激的穴位正好处于支配心脏
的脊髓节段上。

在施用手法过程中,例一病员反应有一种轻松舒服感和一
种通气感直达胸中心内,顿觉舒畅。

这充分说明交感神经与背部俞穴的密
切关系。

②胸部的灵虚、神藏两穴处于第2和第3肋间神经分布区,使用
手法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入纤维经脊髓胸2节和胸3节传
至丘脑下部的迷走神经中枢,使其兴奋性减弱,致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缩短,进而达到转复折反机制,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使其恢复正常;另外,神
藏穴为足少阴经穴,本经属肾络膀胱,与手厥阴心包之脉相通连,取选本
穴有宁心、安神、镇静之功。

③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具备有原穴之功用,即通达三焦原气,维护正气抗御外邪,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通里为
心经之“络”穴,与神门合用,为“原络配穴法”,在治疗上起协同作用。

④内关穴为心包手厥阴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和阴维脉
有密切关系,两脉直通心胸胃(胸腹部),《八脉交会穴歌》曰:“公孙冲
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说明内关之精要所在,具有宽胸、利膈、
宁心、行气、散郁、止痛、通络等作用,亦为治疗心脏疾患主穴之一,在
施用手法时,病人反应有酸、麻、胀传入胸中,轻快舒畅。

小结语《医宗
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
可愈,”《内经》亦云:“按之则热气止,热气止则痛止矣。

”故推拿按
摩治疗胸闷憋气之证,方法简便,疗效可靠,无副作用,且无针药之苦,
所以,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