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诗句需涵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具有象征 和表意的功能,古人特别重视音韵 声响在诗歌曲赋的创作和诵读中的
重要性。清代格律派诗论家決德潜 在《说诗E卒语》中说:“诗以声为用 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 静心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 写、响外别传之妙。”他的意思是说, 诗歌是用声律的形式来表达情感的, 它的微妙之处在于抑扬顿挫之间, 读诗的人要平心静气,按照诗歌的节 奏,恬静地吟咏,感受前人在抑扬顿 挫的声韵中传达的思想情感。
此外,诗歌的音韵有助于培弄 我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因为在诵读 的过程中,情感和思维都投入在活 动中,语言文字符号在大脑中转换 成一系列形象,我们在形象中理解 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再以情感为 动力去逬一步发挥想象。如杜甫的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4良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歌中,“千朵万朵” □语的使用,给 人顺畅的感觉,“留连” “自在”双声 词的使用,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 再运用“时时”“恰恰”这些叠字,让 我们在诵读中仿佛看见一个迷恋在 花蝶之中,沉醉于莺啼之境,心情愉 快的诗人形象。
句忽然换成仄声字“甲”,造成罰律 的中断和转换,第四句又押韵收住。 三个韵脚回环往复,中间又富于变 化,给人阕律和谐而又不单调的感 觉。同时,“山” “关” “还”这三个 罰脚,如同大厦的柱石,坚定而又沉 稳,充分地表现了诗人杀敌立功、胜 利而归的坚定决心。而这种情感,我 们必须通过诗歌的节奏和离律读出 来。
的情感,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结合 时代背景,把这种特定的情感读出
(3)读懂诗歌的标题。古代 诗歌从题材上可分为送别诗、写
从诗题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诗人 住在山寺里,夜里因睡不着而起
来。 如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的背景是王安石的变法受到 了保守派的反对,他两次辞相两次 再任,最终放弃了改革的主张,这 首诗就是王安石在罢相之后退居钟 11J时所作。
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 意之表。”他们这里所说的“涵泳”, 就是指在学习诗歌时,要在诗境中浸 润、在语言中沉潜、深入领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具体说 来,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诵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 式,也是学习古诗词高效的方法,它
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古往今来的 读书人代代相传。诵读是语言、文学 与音乐的结合,是读者走进诗歌、走 进诗人心灵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眼、耳、 口、脑并用,既培养语感,又抓住诗 歌的语言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朗读伴随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 含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理解等 心理活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朗读的过程,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 加工和记忆的过程。因此,反复的诵 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
诵读能够培养我们的语感。汉 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在诵读中,
我们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领
悟诗歌的音韵美。如王昌龄的《从军
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里,诗歌的每一句中都有平仄的
变化: 青海/长云/暗雪/山---- (风)仄平
平仄仄平(韵) 孤城/遥望/玉门/关——平平(仄)
所以,读诗必须达到朱熹在《训 学斋规》中所说“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 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的 要求,在反复诵读、熟读精思中潜心 涵泳,明达文义。古人所说的“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 此理。诵读者在语境中感悟语言,培 养语感,提高能力。
2 •理解
理解是读诗的重要环节。所谓 的理解,就是指读懂诗歌的内容,读 出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其 具体的做法是:
诗中,梅花长在“墙角”,不 被人赏识,它身处恶劣环境,却 又自我欣赏。“凌寒独自幵”中的
“凌寒”,逬一步写出了诗人所处 政治环境的恶劣,“独自”则强调 了梅花刚强无畏,在恶劣的环境 中依旧开放的傲骨,体现出诗人 坚定的政治信念。“遥知不是雪” 中的“遥”,写出香气是从远处飘 来的,尽管很远,但依然能够闻到 香气,表明其香气是持续不断的。
(DT解诗人的生平。中国古
代诗歌的创作与作者的生平有密切 的联系,如杜甫,他的早期作品,受 当时唐朝社会繁盛的影响,奔放洒 脱。后来经历安史之乱,他四处漂 泊,颠沛流离,他的诗多哀伤感叹, 风格沉郁顿挫。再如李白,出生于 西域碎叶,长到五岁左右,从河西 走廊来到陇南,最后定居于今天的 四川江油。他从小就受到侠士的影 响,是个“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 侠。游侠的生活养成了他豪放浪漫 的精神和气质,所以,他的诗歌风 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意境奇妙。
古诗文复习对策
万千诗句需涵泳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王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两 干多年的诗歌历史,诗歌作品浩如 烟海,璨如夏夜繁星。在诗歌发展的 历史过程中,古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 歌作品,形成了悠久的读诗传统。
对于古代诗歌的学习,古人总 结出了 "涵泳”的读诗方法。宋代 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 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 省察。”清代的曾国藩在《曾国藩家 书》中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 如清渠之溉稻……涵泳者,如鱼之 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 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 如
(2)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中 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强调兴寄,很多 古诗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创作的, 诗人在所描写的景物中寄寓了特定
责任编辑:范少琳曲
---------------------------------------------------- 古诗文复习对策-------------------------------------------------

仄仄平平(韵)

黄沙/百战/穿金/甲——(平)平仄

仄平平仄


不破/楼兰/终不/还——(风)仄平

平风仄平(韵)


在用韵上,这首诗首句入源自用韵,押平声韵"an”,三个韵脚
“山” “关”“还”在同一个位置上
出现,相互呼应,给人造成韵律的
期待,从而让人顺畅地读下去。第三
西责任编辑:范少琳
古诗文复习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