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练习题附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练习题附带答案
单选题(共20题)
1. 某教师在新一学期安排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下列做法
不恰当的是()
A.该教师在教学本任务群时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B.该教师让学生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
果交流活动
C.该教师在教学后安排学生写作,在完成本任务群教学时,共安排了6次写
作任务
D.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

鼓励
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
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答案】 C
2. 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

根据你的生
活经验,这对夫妻美在何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

然后拿出维
纳斯石膏塑像展示,以“探讨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设疑,揭示课题。

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整个导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B.可看出教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很熟悉,善于拿捏导入角度
C.联系学生生活,于无疑处设疑,巧妙引入“缺陷美”,为揭题作铺垫
D.教师直接展示断臂雕像,开门见山入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答案】 D
3.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与优良道德品质尤其重要,下列
文章适合向学生推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的是()。

A.《秋天的怀念》
B.《变色龙》
C.《敬业与乐业》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答案】 D
4. 教学《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A.引入资料恰当,能够引导学生“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
B.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依据
C.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绝非等闲之辈,暗示他的失败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不够透彻
D.两则材料的使用重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角度一致
【答案】 D
5. 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

A.孙犁《芦花荡》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答案】 C
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教师作为交流与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只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对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
B.“学生点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C.这种由此及彼的点评方式。

强化了课内知识的能力迁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小组讨论”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答案】 A
7.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

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
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蕴味
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
【答案】 C
8.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的理解与使用仍存在问题,便借用一些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并判断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下列学生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夸张)
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对偶、双关)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拟人、比喻)
D.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读读张爱玲。

(借代)
【答案】 A
9. 名著导读课上.教师为学生出示了以下作品。

要求学生归纳其作品主题。

A.学生甲:《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这个封建家庭的覆灭预示着中国这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最终会走向灭亡
B.学生乙:《围城》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
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
C.学生丙:《边城》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
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
D.学生丁:《家》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
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答案】 A
10.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下:①掌握
“父”“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怀”“归”等词
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并能准确翻译;②体会本文把人
物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漩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境界
的写法;③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准确
B.教师对本文特有的写作手法给予足够重视
C.教师把握好节奏,教学目标可一课时完成
D.教师关注了情感目标的达成
【答案】 C
11. 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 B
12. 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变色龙》和《小公务员之死》。

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实际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
B.有助于学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形成整体认知
C.三部作品没有太大关联,拓展阅读价值不大
D.有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社会意义
【答案】 B
13. 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作业系统
【答案】 C
14. 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

下列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绿》
C.《背影》
D.《歌声》
【答案】 C
1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
B.达成“在品文中、感受一代大师梁启超的风采,学习其爱国热情及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的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C.总结文本写作特点,重申文章思想内容,强化德育目标
D.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达到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答案】 A
16. 阅读综合性学习《正是菊黄蟹肥时》教学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

A.把分组的自主权给予学生,可能导致各组能力不均等
B.前两个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C.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意在训练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D.各阶段的学习形式比较繁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答案】 D
17. 学习完鲁迅的小说《故乡》,学生认识了闰土这一令人难忘的人物,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鲁迅的小说里的其他典型人物,下面所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藤野先生
B.祥林嫂
C.华老栓
D.涓生
【答案】 A
18. 某选修教材设置了“语言的艺术”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A.新闻与传记
B.小说与戏剧
C.诗歌与散文
D.语言文字应用
【答案】 D
19. 在教学《茶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茶馆》的电影,让学生对照剧情与课文完成教学。

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基于《茶馆》作为剧本是为演出服务的文体特点,应让学生自排话剧进行表演,比使用电影直接展示给学生效果更要突出
B.基于剧本人物众多、学生单纯通过阅读课本理解人物耗时耗力的情况,通过观看电影表演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形象区分、理解各色人物特点
C.由于地区方言的原因学生对人物语言的北京风味可能较难体会,使用电影这一教学资源,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更为直观地感受《茶馆》的京味
D.结合《茶馆》电影这一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直观体味《茶馆》情节上的过渡与衔接、转呈与高潮、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
【答案】 A
20. 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

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答案】 C
大题题(共3题)
1. 案例:阅读,真好①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网游,有人喜欢吃吃喝喝,
而我喜欢阅读。

②我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坐在书房里静静地看书,看天南海北
的故事,和书中人物尽情交流。

③阅读,它有一种吸引力,让我放松,让我
快乐,让我坚强。

④阅读,让我在恢心的时候重获信心。

记得初一那年,竞
选班干部,自幼做贯了班长的我没选上,心中有丝丝失落。

再加上一些同学
话语的催化,好强的我军训第二天回家便泪流满面。

恰是那时,我在书中读
到了贝多芬双耳失聪依然坚强,读到了爱迪生失败多次还坚持做实验的故事。

那些故事如重锤,反复地敲打着我的心房。

是的,面对生活的风雨,不要害怕,要有信心。

当班长需要过硬的成绩,现在没选上,证明实力不够,有本
事就拿成绩去争回来呀,相信拼搏之后总会见到阳光。

于是,不服输的我在
连考五次第一之后,终于凭实力赢得了班长职位。

⑤阅读,让我在愤怒的时
候变得理性。

初二上学期,我和一个好友发生了口角。

当时,我气鼓鼓地回
到教室,埋怨朋友的小气和口不择言。

正生气时,一个从书上看来的故事在
头脑中浮现:春秋时,齐国有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管仲与鲍叔牙。

尽管管
仲做了什么,鲍叔牙总是理解他。

这个故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平静,让我思考:小气、恶毒,这是我朋友的特点吗?当然不是,我被罚扫地时,
她帮我扫了一周,我的钱丢了时,她陪我吃了一个星期的素,艰苦却极开心。

我的朋友对我这样好,我却因为一点小矛盾就认为她是个恶毒的人。

于是,
我和朋友重归于好。

⑥阅读,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初三上学期,学习极
为紧张,一连几次考试,我都考得十分不如意,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指责、
老师的期望、自己的失落,种种压力一层又一层地扣在我身上,我快透不过气来。

但我硬是挺了过来,为什么?因为阅读。

每每遭遇学习上的困难,我便会一头扎进书房,读名人传记,从中获得力量。

拿破仑、乔丹、奥巴马、贝克汉姆,这些名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总是能在我最失落的时候,抚平我的忧伤,让我振作精神,再次奋斗,直至成功。

⑦有人说,看闲书是玩物丧志。

而我,要感谢阅读,是阅读给我带来正能量。

让我在痛苦时变得坚强,让我在孤独时获得温暖,让我在迷茫中发现希望。

阅读,你会是我一生中永不离弃的依靠。

⑧阅读,真好!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12分)
【答案】本题较为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2. 案例:爱的丝雨悄悄来了①风,伴着花谢了又开;雨,随着风飘向大海。

现在的我,才明白,爱,是在什么时候悄悄走来。

——题记②车窗外飘起了微微细雨,我回首,雨中,母亲那不舍的双眼流下清澈的泪,夹杂在这无边的丝雨,在地下激起跳跃的水花。

她的手在空中划出了一条最美的、充满爱的雨中的弧线。

③这雨竟是如此熟悉!还记得,上小学的一个雨天,您冒着雨来接我回去。

调皮的我时不时想跳出伞外,与雨亲密接触,但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您的大伞。

我分明发现,那伞完完全全歪到我这边,而您却沐浴在
雨中。

④还记得,那个雨夜,您焦急忧虑的双眸紧紧地盯着病床上的我,您
把我捧在您温暖的臂湾中,喂我吃药,帮我擦汗盖被子。

半夜醒来,我依旧
看见您布满血丝的充满慈爱而又掩饰不了心痛的双眼。

在您的温暖下,在那
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那个病痛折磨的夜晚,我安详入眠。

⑤还记得,乘车
回乡的那个雨天,夜幕中,雨幕下,您驻立在桥头,花伞下,透露出您焦急
而又耐心的身影。

我奔到您的身旁,您嘘寒问暖,替我背书包,帮我打雨伞,那一天,我哭了,背着您,在雨中流淌着忍不住的感动的泪水。

⑥还记得,
那个雨夜,您和父亲千里迢迢到我的宿舍,为我送吃的送穿的,看到了我,
您心满意足。

当晚,你们冒着风雨回去。

我站在门前,看着你们骑车远去的
身影,默默祈祷,让你们一路平安。

⑦爱的丝雨悄悄来了,它竟是如此悄然
无息,以至于这十几个春秋,我竟不知道它在我心里汇起了爱的汪洋。

母亲
一直都在包容着我的任性与无知,无时无刻不用爱的丝雨滋润我的心房。


车上,我又回首,远远的,母亲还在雨幕下,心里爱的丝雨已经悄悄来了,
窗外爱的丝雨依旧落下……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习作的评价与建议。

评析习作时,需要注意对习作内
容主旨、语言表达、结构组织以及规范(包括语言与标点)等各个方面的综
合分析。

3. 案例: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习作.完成16-17题。

生命中的痛与歌①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在某些阴暗的角落寒冷正在蔓延;不是每一棵小草,都能生长于肥沃的土壤,在险峻的石壁上,贫穷正在生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上天恩赐,在另一个地方,缺陷正挂在脸上。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不幸而又幸运地被世界以痛吻过的人,请不要悲伤。

②其实,我也是这样一个被世界痛吻的人,自我出生开始,那个永远无法抹平的痕迹就刻在了我的脸上——一块紫色的胎记.③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这是她特意留给我的印记。

她还说,她怕我丢失了,这样就能很快找回来。

我偎依在妈妈怀里.听着这样一个近乎美丽的故事。

④当我第一次发现我的脸不同于其他同学时,我哭了。

那是开始我学业生涯的第一天,当我高高兴兴地背着我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时.从陌生同学眼中发出的奇异的眼光,让我惊慌得不知所厝。

最后畏惧地躲到了妈妈的身后。

我仔细地听着同学们之间取笑我的对话,心开始剧烈地疼痛。

我真的很恨妈妈.恨她为什么对我美化一个让人可笑的生理缺陷?但是,当我发现妈妈因此而愧疚得流泪时。

那些埋冤却又烟销云散了。

这怨不得母亲!⑤我开始试着去面对这块胎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

因为母亲曾经对我讲过,塘泥虽然污浊,但是它能育出洁白的荷花。

我一直坚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战胜这心理的阴埋。

⑥现在,我已经慢慢长大了。

很多事理我都能明白,我都能面对。

记得有人说过:当上帝把所有的门都关闭时,总会给你留下一扇窗。

也许。

母亲
的那话就是她留给我的那扇窗,她替我将阳光接进屋来,藏在心房。

朋友们,请善待世界留给你的痛,打开心窗,将阳光注入心房。

⑦当你在漫步田野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健全的双脚:当你在尽情歌唱时,你应该感谢世界
给予了你甜美的歌喉;当你在挥毫作画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柔韧的
手臂……如果上帝没有赐予你这一切,请不要悲伤,试着用心灵歌唱。

记住,没有比心灵的歌更美的声音.而这声音正来自你的心房。

⑧阴暗的土地得不
到阳光的恩惠,却滋吸养分,育出了一片鲜绿的苔藓,供蚂蚁觅食,蜻蜓歇脚。

石壁上的百合,虽然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却在陡峭细密的岩缝中练就了
柔韧的根须,开出了洁白的花朵,让蜜蜂采蜜,供游人观赏。

池塘里的淤泥
虽然污浊丑陋,却不言辛苦,滋养了荷塘里绚丽开放的花朵,供蝴蝶起
舞.供游鱼蔽荫……⑨这一切的一切,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唯有善待生命中
的痛,唱出欢乐的歌,才能让你的生命活得精彩,像那百合一样,永远绽放
出绚丽的光彩!问题:
【答案】第④段中:“不知所厝”中的“厝”应改为“措”;“埋冤”中的“冤”应改
为“怨”;“烟销云散”中的“销”应改为“消”。

第⑤段中:“阴埋”中的“埋”应改为“霾”。

第⑥段中的病句为:很多事理我都能明白,我都能面对。

偷换主语,
应改为:很多事理我都能明白,很多问题我都能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