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中国虎一九四五(七)——绝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归,中国虎一九四五(七)——绝境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4期
★萨苏
大哭的副官
特种兵的第一要求是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作为白山黑水间的一代“兵王”,陶雨峰的战
友说起他来,评价脱不开一个“稳”字。

且不说枪林弹雨中如何镇定自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
旅保存到今天的照片,居然大部分出自这位寡言少语的陶副官之手。

想一想这支部队后来打过
多少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过何种惊涛骇浪的冲击,便可以理解这需要怎样的悉心才能做到。

“无论多难的时候,我就没见小陶皱过眉头。

”有人如是说起印象中的陶雨峰。

很难想象这位神通广大的陶副官会哭。

然而,刚才还在美崎讨伐队面前八面威风的陶雨峰,一转眼却坐在河边嚎啕大哭起来。

他没法不哭:马还在,好好的一个总指挥一转眼就没了,怎么找也找不到,怎么叫也没回应。

作为周保中的贴身卫士,陶雨峰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等他哭够了,忽然听到有人轻声叫:“小陶,小陶。

”再抬起头来,只见周保中提着枪,缓缓从树后走了出来。

原来,在陶雨峰单身据守渡口与敌血战之际,周保中跃马飞奔,但马匹
经过一下午的艰苦行军已经体力耗尽,因此在这条小河的冰面上一个打滑,马失前蹄被甩入了
河水之中。

周保中迅速爬起身来,努力向前跋涉,却无论如何也迈不开大步。

眼看自己行动不便,周保中勉强爬上河岸,便藏身于一棵大树之后,扣上扳机,随时准备最后一战。

因为草木相隔,周保中看不到敌人的撤退,只能听到枪声慢慢稀疏,他这才注意到自己并
没有负伤。

那为何迈不开步子呢?原来,周保中将军那天为了御寒多穿了一条毛裤。

当时的毛
裤是没有松紧带的,落水时被水一浸坠垂下来,恰好如同绊马索束缚住了他的双腿。

堂堂大将
军被一条毛裤害得几入绝境,这件事后来被知情的战友当笑话讲了许久。

这时,陶雨峰匆匆出现,遍寻总指挥不见,大哭一场之后,周保中才现身和他会合。

此后,徐凤山、乔树贵等幸存随行人员也先后寻来,一行人略加整理,见敌人没有追击,便继续向五
军军部方向前进。

陶雨峰在自己的回忆中,对和周总指挥的重逢充满了欢悦。

但几十年后,却不由得人不去
思索:明明陶雨峰出现的时候,周保中就在一旁,却为何不马上出来?是对陶雨峰的不信任,
还是在开玩笑?战场上,周保中怎么能和自己的副官开这样大的一个玩笑?
其实,这背后一点儿好笑的地方也没有。

以当年抗联所处的残酷环境而言,周保中在陶雨
峰痛哭时应该是有意没有露面,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游击队指挥官,他是在借机观察周围的动静。

在与抗联的作战中,日-军刁钻的战术堪称无所不用其极。

陶雨峰的忠诚可以信赖,但敌人很可能是以突围而出的小陶为饵,在后面跟踪追击,一旦自己露面便出手攻击。

这样的教训太
多了。

在战友对周保中的描述中,一这位可敬的指挥官在很多时候又有着近乎残酷的冷静。

东北
抗联白皮书中记载,周保中曾因一名哨兵屡次脱岗而将其枪决。

以今天的观点看来这样处理有
些过于严厉。

但只有经过那段严酷时期的中国游击队员,才会深刻地理解这种严厉背后的无奈。

出身于抗联六军的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回忆,他进入抗联部队后在黑金河打的第一个硬仗,就是
因为哨兵贪睡脱岗,造成日军对六军二师宿营部队奇袭成功,师长张传福未及冲出营帐便负了
致命伤。

环境复杂,情况瞬息万变,周保中在陶雨峰大哭时默不作声,直到观察清楚敌情才现身,
显示的是他在严酷环境下过人的警惕和敏感。

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陶雨峰显然对此十分理解,故此丝毫不以为意。

这种颇为适合抗联后期特种作战的性格特征,似乎也是周保中后来接替杨靖字、赵尚志成
为抗联第三代最高指挥官的客观原因之一,他的指挥特点与当时的作战需要是一致的。

周保中的警惕丝毫不过分,仅仅一天之后,这支小部队中就出了叛徒,曾担任为小分队开
路的杨德龙带枪投敌!幸运的是,由于风雪大作,日伪军未能及时搜索到周保中小分队行动的
踪迹。

熟悉的名字
关云长有过五关斩六将,但也少不了走麦城。

尽管周保中得以脱险,而形势并不是一两名
战场指挥员可以挽回的。

吉东的二路军部队苦苦和日军周旋,并冒险于7月初发起了第二次西征,但结果并不如意。

这次由吉东省委书记宋一夫、第五军军长柴世荣指挥的长途奔袭作战从
一开始就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激战中部队损失惨重,总指挥柴世荣负伤。

7月12日,宋
一夫精神崩溃,带警卫员携款逃跑,被亲属出卖后成为叛徒,供出了整个吉东省委掌握的地下
力量。

因弹药不继,被迫返回的西征军战斗力极度衰减,以至于在渡乌斯浑河时女兵队被敌包围,男兵们只能眼看着八女投江而毫无办法。

尽管单兵作战能力甚强,但正规作战中敌我兵力的悬殊让抗联这种优势丧失殆尽。

西征失
利后,日军继续大兵压境,步步为营向吉东游击区核心地区推进。

抗联部队特别是第五军、第
七军遭到进一步损失,残部被压缩到中苏边境一侧团团打转。

周保中在乌苏里江畔苦战求存之际,日军却并不满足,一个回手,又把攻击重心转向了东
北抗联最后一个较为完好的游击根据地——南满。

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集中兵力,出动5万余人,以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野副昌德
少将统一指挥,对南满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发起了凶猛持续的攻击。

这场跨越三个年份的
战役,又被日军称作三省联合大讨伐或“东南部肃正作战”。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活动的南满地区,位于长白山脉南段,即伪通化、吉林、间岛省境
内的山区。

此处山势险峻,民风彪悍,在这里指挥对日作战的是东北抗日联军最富盛名的将领、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本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安徽金寨。

1931年,受中央指派担任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被视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缔造者之一。

如果仔细研究杨靖宇的历史,会吃惊地发现他在北伐
战争中已经颇负盛名,而且竟然是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无论杨靖宇、赵尚志还
是周保中,拿到任何一个国内战场都可以轻易承担军、师一级的作战指挥。

东北抗日联军的领
导人中不但有杨、赵、周这样的军事人才,还有华罗庚的学长冯仲云、清华经济系出身的于天放,战死黑龙江的张甲洲更是党让考北大就考上北大,党让考清华就考上清华的一代“学霸”。

从他们的履历可以看出,为了东北的抗战,当时的共产党投入了大量优秀的干部,是下了血本的。

在红色抗日武装中,东北抗日联军可能是我们了解最少的一支,这大约是与地理位置有关。

他们被切断了与中央的联系,到延安的路比到莫斯科还要遥远。

他们曾经缴获一本《论持久战》,是被从中文翻译成俄文,又从俄文翻译成日文的,早已词句不通,但依然如获至宝。


际上,这是一支曾颇为辉煌的部队,当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仅余一万余人的时候,抗联已经
发展到三万余人,拥有国际电台、电信训练班,甚至还制订了军衔条例。

相对于对抗联的不熟悉,杨靖宇却是一个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的名字,“南满抗日联
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代名词。

杨靖宇是抗联中无论政治还是军
事上都极有经验的优秀将领,他是中日双方公认的游击战大师。

实际上,杨靖宇将军的直属部队兵力并不很多,他身边的部队,通常只不过在千人上下。

既然如此,他为何在东北抗日联军中影响如此之大呢?如果看杨靖宇部队的活动区域大约就会
明白其中的原因。

与其它部队寻求生存和发展不同,杨靖宇的一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战略意义。

第一路军活动的南满游击区位于伪满洲国东边道地区,核心区域位于沈阳、
长春、丹东、图门四座城市组成的四边形中央,正是关东军和伪满洲国的关键要地,这里向南
可切断沈阳与丹东之间的安奉铁路,向北可切断长春到图们的京图线,严重威胁着日控朝鲜与
伪满之间的交通线。

这支部队是钉在日本本土与关东军之间咽喉处的一根钉子。

如果能够坚持
到大反攻时刻,杨靖字的抗联一路军完全可以成为切割日本关东军退路的关键棋子。

谁的咽喉上钉一根钉子也不会好受。

日军因此不断调动兵力,对杨靖宇部队反复发动攻击。

正是由于这一地区为敌军密集活动的区域,杨靖宇所部针锋相对地采取分散化的布局,来减少
后勤压力,增加部队的机动能力,这是他身边一直部队不多的重要原因。

甚至,这还是一支抗
联中颇为少见的步兵主力部队,在日军压力下进入山区的杨靖宇将骑兵的马匹送给了当地的农民。

但这支人数不多的部队堪称游击战的精锐,日军在自己的文献中称他们的战斗力能够达到“一骑破千”。

在杨靖宇这位游击大师的指挥下,这千把人的部队,却始终积极地活跃在敌军
的心脏地带,周旋于敌军的刀光剑影之间,被日军称为“东边道之癌”。

而野副昌德这一次最重要的目标,正是杨靖宇。

之所以比北满和吉东方向动手晚了一年,
是因为日军深知杨靖宇善于用兵,做了大量针对性的准备,力图达成一击必杀的目的。

在这次
大讨伐中,仅仅是为鉴定抗联人员设立的指纹班,就高达86人,日军准备之充分,可见一斑。

绝境
一边是重兵压境,一边是游击精兵,这次战役,鹿死谁手?不幸的是,最终被逼入绝境的,是中国的抵抗者。

1940年2月23日下午,断粮多日、已经孤身一人的杨靖宇将军在漾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
被日军包围。

他最后的两名警卫员在试图购买食物时与敌遭遇牺牲,将军的印章等物落入敌手,日军已经断定将军就在附近,多路敌军如恶狼般寻找着将军的踪迹,但杨靖字的作战经验极为
丰富,曾多次巧妙地甩开敌军的跟踪。

2月22日,保安村的三位村民在野外遇到了杨靖宇将军。

将军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以能够坚持下去,与大部队会合,不幸的是,这几名村民中的赵廷
喜向日军出卖了将军。

参与此战的日军讨伐队成员益子理雄回忆,他所属的西谷讨伐督索队在23日下午接到汉奸报告才捕捉到杨靖宇将军最后的踪迹。

他们立即乘汽车约3千米到达三道崴子,接着踏没膝的
冰雪追击。

杨靖宇将军显然从山上看到了他们,立即脱离试图突围,但日军跟踪其足迹,杨靖
宇两次渡过礞江河都没能摆脱敌人的追击。

尽管如此,日军判断,只是因为杨靖宇处于饥饿状
态体力下降,才使他们能够追上他,其实杨靖宇还有一处致命伤——他的鞋子早已损坏,双脚
严重冻伤。

尽管讨伐队一再招降,但回答他们的是杨将军用一号驳壳枪和二号驳壳枪的还击。

在日军战场实录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将军)逼近到100米、50米,完全包围了他。

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
伐队射击。

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

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

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这是杨靖宇将军的最后一战。

关于杨靖宇战死的经过,曾有“战死”和“自尽”两个不同的版本。

随着近年来历史研究
的深入,证明杨靖宇是在孤身和日伪军对射20分钟后,被抗联叛徒张奚若用机枪击中后牺牲的。

根据日伪档案,特别是加藤丰隆《满洲国警察重要写真集成》中对相关史料的整理,现在我国
历史学家对于杨靖宇殉国的经过已经十分详尽。

然而,杨靖宇殉国之前,最后的遗言是什么,此前尚未见准确记载。

在报告文学《杨靖宇
牺牲前后的历史谜团》中,如是描述:“极度疲劳的杨靖宇最后躲到了一棵大树下,敌人劝降,得到的回答是一颗颗子弹。

鬼子下了命令,一串罪恶的子弹射向杨靖宇……”
《满洲国警察重要写真集成》中则记录,日军指挥官西谷喜代人判断无法劝降,于是下令
攻击,战斗中杨靖宇牺牲。

而在电视连续剧《杨靖宇》中,日军指挥官曾劝降,要求杨靖宇放下武器,自己愿与杨靖
宇结为兄弟。

杨靖宇回答:“如果有人侵入你的家乡,杀你兄弟,淫你姐妹,还要与你约为
兄弟,你会同意吗?”虽然铿锵有力,但这毕竟是艺术创作。

还有人说杨靖宇临牺牲时喊的是:“当过抗联的出来,我有话说!”
杨靖宇殉国前,到底说过些什么呢?
必须承担的责任
2011年3月31日下午,当我从一位日本友人家中走出来的时候,大雨如注,这场雨从早
晨开始下,断断续续,加上有风,让人不由得觉到寒冷。

3月下旬,大阪应该是开始回暖的季
节了,这样冰冷的雨是很少见的。

走到自己的汽车还有些距离,我把包抱在胸前,尽量不让它
被雨淋湿,因为里面有一份记录文字,是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殉国时在场的日军军
官所记录下将军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份记录中,记下了追击杨靖宇最后一战中的情景。

在战斗中,双方的确有一段对话,与杨靖宇相互喊话的,便是日军讨伐队指挥官西谷喜代人。

日军甚
至记录下了双方的对答,尽管是以日语的方式保留下来的。

我在翻开这份日文写成的将军殉国记录时,有一种要咬紧牙关的感受。

但我还是决定把这
段文字翻译过来,因为里面的信息,相当详细地记录了杨靖宇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状况,这
段记录虽然也许并没有惊人之处,但却是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声。

查看我国现存对于杨靖宇将
军殉国经过的记录,并咨询了史义军等抗联历史研究专家,尚未见这段材料曾被披露。

我不知
道自己有幸先看到它,是否意味着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记录杨靖宇将军殉国的日方文件名为《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第222号,原件存于日本国
际善邻协会,我拿到的是一份复制件,这份文件的编纂者名叫富永义雄。

为了确定这段文字的准确性,笔者专门对富永义雄的身份进行了调查。

富永义雄在1940年的身份为伪通化省警务厅高级警官。

该警务厅的厅长即最后追杀杨靖宇的主要负责人岸谷隆一郎。

岸谷的厅本部直辖警务、警备、特务、教养、保安5个科,以及专事对东北抗日联军作战
的讨伐作战本部,抗联叛徒程斌指挥的“程斌警察大队”和崔胄峰指挥的“崔贤警察大队”均
为该讨伐作战本部所属,该本部下尚辖有该地区9县的9个警察大队、‘兵站部、卫生班、配
车系等,总兵力2 800余人,富永义雄时任本部直属警务科科长(以上信息来自幕内满雄所著《满洲国警察外史》)。

《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编成于伪满时代,是伪通化省对抗联作战的日本军警所作一份系
列内部档案,记录当时“讨伐”的经过,并有参战日军警人员以手记形式记录了大量日伪警察
队活动的情况。

因日本战败时部分被毁,现仅存部分文档,散见于日本各处。

日本国际善邻协
会是一个倡导中日友好的民间组织,也保存了这套档案的若干部分。

在这份文件中,收录了与杨靖宇将军最后一战的情况,从文字来看,富永不是当时的在场者,但是采访和收集了在场日军警所叙述的内容。

由于这份文件本身属于日军内部使用的不公
开文档,而且其内容与日方公开的资料的确有些差异,个人倾向于其具备一定史料价值。

应该说,富永义雄的这部文档,披露了日军和抗联作战的过程中很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内容。

比如,他在描述伪通化省警察队组成时,提到了抗联最著名的叛徒程斌投敌时险些被日军
枪毙。

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曾经是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有“小杨靖宇”之称,曾经是一名坚定的抗联指挥员。

但是,由于环境日益艰苦,而且日军以其母的性命胁迫,最终程斌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

此后,日军将其所部编入讨伐队,程斌迅速从抗联叛将变成了日军疯狂的帮凶,在把杨靖宇将军逼人绝境的战斗中,他和他手下的叛徒们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中却记录,程斌等人到达通化后,“如前面所提到的,被黑崎游击队(注:敌本溪讨伐队黑崎中尉指挥的机动讨伐队)和与其配合行动的长岛工作队(注:敌通化宪兵队长西田中佐属下)所逮捕,或向其归顺的有程斌以下150人(注:与中方
统计稍有出入,可能含有其他抗联叛徒)。

关于对他们的处理,支持‘全部枪毙,悬首示众’
意见的人很多,这也是当时经常采用的处理方法。


但是,最终关东军参谋神崎和敌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的意见占了上风,他们召集相关
的警备科长富森熊次郎、警备股长鹈池等在通化市内的日本餐厅“菊水”吃饭,在餐桌上确定
了将这批抗联叛徒全部归入警务厅使用的协议。

富永在手记中记录,当晚程斌等人住在通化南
门外的师范学校,第二天在警务厅举办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接纳这些抗联叛徒,岸谷隆一郎当场
将自己的军刀赠送给程斌。

如果不是日方文献中有此记载,实难相信岸谷在运用程斌所部上下了这样大的本钱。

但这
支随后编成的“程斌警察大队”的确成为日军最凶恶的鹰犬之一。

关于和杨靖宇将军的战斗,在此前发现的文献中,也曾记录将军和日军之间的对话。

时间
发生在2月15日,当时日军劝降,杨靖字高声要日军派人来谈,日军讨伐队中的警官伊藤应声起身,表示愿意来谈判,此时杨靖宇立即开枪,凭借其高超的枪法在300米外命中伊藤,可惜
距离太远,子弹没有了威力,胸部中弹的伊藤仅仅负伤而没有毙命。

随后,和程斌齐名的另一
名叛徒,“崔贤警察大队”大队长崔胄峰也被杨靖宇击伤。

杨靖字乘机摆脱追兵,突围而去。

(未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