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专题练:专题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系统训练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
B.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
C.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2、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

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

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

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
B.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D.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
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法律。

……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
④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4、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

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

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B.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5、以下对雅典和罗马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为解决平民与贵族矛盾而实行的
②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在雅典和罗马所有人都可参与并决定国家大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地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

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
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

这反映了( )
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
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法制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D.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7、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

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

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

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 )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
B.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
C.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
D.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
8、《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公元前169年,法律规定,财产超过十万塞克斯特的富人不能指定女性为继承人;公元前18年,法律规定,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管理财产的权利。

由此可知( )
A.歧视女性是罗马法的立法原则
B.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
C.女性在家庭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D.维护有产者利益是罗马法的使命
9、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10、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 )
①罗马法重视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②罗马法具有注重形式的特点
③法庭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④贵族垄断了司法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如果手或者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

由此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十二铜表法》重点保护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B.《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自由人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工具
C.《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的标题有可能是“伤害法”
12、英国法学家梅特兰用凯撒大帝来比喻罗马法。

他说:威风八面的凯撒大帝早已化做一块灰土,但是这块灰土今天还可以用来堵塞一下我们房子的漏洞,保证我们的温暖。

这个比喻直接说明了( )。

A.凯撒大帝用罗马法维护了帝国统治
B.罗马法在英国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C.罗马法保证了罗马帝国的温暖
D.罗马法对欧洲产生深远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处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

除十将军外,雅典几乎所有官职均向各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

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提出任何建议或批评公职人员,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投票并作出决议。

材料二: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又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材料三:一位西方史学家在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

”有些中国学者认为,在伯利克里时代,尽管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但其本质仍然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对奴隶实行专政的手段,所以不能过度美化。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一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的现象与材料一有什么联系?
4.结合材料三,如何评价希腊城邦的成就?(材料三中的观点可任选其一,也可表述自己的见解)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

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

这时他巧遇一位雅典智者,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四,可知: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有哪些? 为什么说它的编撰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古希腊民主制形成的重要条件.非决定条件,故A项错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故B项错误;山多地少、优良港湾众多.是古希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故C项正确;自然环境促使古希腊航海贸易、工商业较发达.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

材料反映了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作为选区,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保证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参与的政治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基本确立。

因此选择B。

AC不够全面,D 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的影响。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克里斯提尼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理解能力。

①②表述正确,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④表述错误,故选A。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由材料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的自由民不愿意从事手工业,从而导致大量的自由民越来越贫穷,进而使他们的民主意识淡化,最终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灭亡,故选C项。

A、B两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雅典和罗马民主政治主要是针对当时本国公民的•其中奴隶和妇女不享有民主权利,所以可以排除④。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关鍵在法和法律的概念,“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包括“限制和禁令”,而西塞罗的观点体现出法比法侓更重要,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遒德部分;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公元前169年,法律规定,财产超过十万塞克斯特的富人不能指定女性为继承人;公元前18年,法律规定,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管理财产的权利”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罗马法进行适时调整,故B 项正确。

ACD三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的是公民法,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是万民法,从法律演变的角度来看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公民法不断被万民法所取代,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是其特征,但不是最佳答案,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共和政体逐步被帝国体制所代替,实质是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故B项是最佳选项;罗马从共和国体制转向帝国体制,公民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担任任何职务,故C项错误;从地理版图上来看,共和国体制向罗马体制转变也就是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但不是主要特征,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以证据严格判罚,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①符合题意;由材料的内容可知,原告因为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体现了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的特点,②符合题意。

从整段材料可以看出开庭程序程序中既有原告提供证据,又有辩论等,说明法庭审判程序具有一定的公正性,③不符合题意;④贵族垄断了司法权和材料不符,不能入选。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为①②。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十二铜表法》的本质是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及奴隶的统治工具,B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从材料中可以体现。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灰土是指罗马法,有漏洞的房子是指英国法律体系,灰土可以堵塞漏洞是指罗马法在英国法律体系中起到修补的作用,故选B项。

A、C两项没有回答罗马法对英国的影响;D项不符合“直接说明”的要求。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民主程度高,人民拥有主权。

2.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广大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说明雅典民主有很大局限性,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3.民主制度促进了雅典文化的繁荣和大量文化名人的涌现。

4.同意第一种观点。

我们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在奴隶社会中,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这是推动希腊与世界进步的因素,其进步性是明显的。

解析:1.材料一体现的信息有——公民大会召开比较频繁,讨论内容比较广泛,公民参与程度比较高;
2.材料二说明希腊文化繁荣,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是民主政治为文化繁荣提供宽松的环境;
3.材料三提供了两种观点,我们评价历史事件时,既要坚持两点论——积极和消极方面,又要坚持重点论——占主导地位的一面。

据此回答设问即可。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2.被西方国家借鉴;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3.水平1:能比较完整地提炼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

我们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而不是少数人手中,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治。

而且这种制度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特点: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条文内容比较明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带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原因:它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