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的()
A. 西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2. 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
A. 4300千米
B. 1500千米
C. 4500千米
D. 2800千米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的纬度为39°54′N,纽约的纬度为40°43′N,可知,北京位于纽约的南侧;北京的经度为116°23′E,纽约的经度为74°W,二者的经度之和大于180°,所以北京在西,纽约在东,即北京位于纽约的西侧。

综上,可知,北京位于纽约的西南,故A正确,BCD 错误。

故本题选A。

『2题详解』
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经度相差不大,可以近似的看成在同一条经线上,二者的纬度相差约38.5°,因为“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所以两地的南北距离为38.5×111≈4273千米,与选项中的4300千米最接近,故本题选A。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问题。

3. 该地可能位于()
A.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 地中海沿岸
C. 北冰洋沿岸
D. 澳大利亚
4. 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 正东,正西
B. 东南,西南
C. 东北,西北
D. 东南,西北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说明该地该日昼长约为14小时,昼长夜短,为夏半年,结合选项可知该地可能位于地中海沿岸,亚马孙河河口附近靠近赤道,接近昼夜平分,北冰洋沿岸为北极圈附近,接近出现极昼现象,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昼短于夜。

所以选B。

『4题详解』
6月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太阳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北。

所以选C。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 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6. 当地居民稳定用电来源于()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板块运动和区域定位
『5题详解』
结合经纬线和陆地轮廓图可知,该地位于纬度较高的太平洋西岸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受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使火山活动频繁,D
正确。

ABC错误。

『6题详解』
从图上来看,此处是位于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此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有丰富的地热能,所以当地居民用电主要也是依靠地热能,A正确。

风能、太阳能不稳定;半岛面积较小,水能不丰富。

BCD错误。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出现的季节,水位低。

8. 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9. 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量降水丰富
C. 地势落差大
D. 基岩性质软硬适中,有裂隙『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读材料,“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可知,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错误。

冬季出现的季节,水位低,表述无误,但与题目无关,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读材料“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
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可知,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

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C 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读材料“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B、C、D正确,A错误。

故选A。

在海边或河流边,我们有时会看到如下图的水工建筑,那就是“丁坝”。

因为它一端与海(河)岸相接,另一端伸到水域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因此叫“丁坝”。

读以下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左图长江口横沙岛丁坝分布图,右图某河段示意图
10. 左图中,长江横沙岛修筑丁坝的主要目的是()
A. 拦截泥沙
B. 防止河流冲击岸堤
C. 便于发展水运
D. 便于撒网捕鱼
11. 右图河流中,最需要修筑丁坝的是()
A. 甲处凹岸易被侵蚀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10. B 11.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河流侵蚀地貌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长江横沙两岛的丁坝修建在河道两岸,可以减小河流的流速,进而减少河流对岸堤的侵蚀,B正确。

『11题详解』
右图中显示的为河流曲流处,甲为河流的凹岸,以河流的侵蚀为主,乙为河流的凸岸,流速较缓,以河流的沉积为主。

丁坝可以减缓河流的流速,可减少河流对河流凹岸的侵蚀,A
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 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 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13. 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A. 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 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C. 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D. 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所以图中相对高度较高的阶地形成时间较早,之前受流水沉积形成,之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原来的河漫滩成了阶地,所以形成过程是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T4-T1(形成时间由早到晚),阶地形成的过程中,阶地的沉积物从粘土到砾石,砾石的颗粒从T3-T1时期是不断变大,则说明河流的流速呈变快趋势,D正确,水流速度变快,侵蚀不断加强,河谷不断变窄变深,A错;风力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受到风力侵蚀的影响,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B错;河谷东南岸(注意方向信息)基岩陡立,沉积物很少,说明以侵蚀为主,C错。

故选D。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
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 地下径流
D. 转化为固态
15.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答案』14. B 15. B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水循环、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14题详解』
由材料“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可算出70%为植物截留和蒸腾,因此占比最大的是植物截留和蒸腾,B正确。

地表蒸发占28%,不是占比最大的,A错。

下渗形成地下径流,下渗占2%可知地下径流占比例较小,C错。

由材料“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可知,该小流域海拔较低,不可能转化为固态水,D错。

故选B。

『15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带之间,可能是山地落叶阔叶林带或山地草原带,但该地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30~330mm,只可能山地草原带,B正确。

故选B。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
16. 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 1~2月
B. 4~5月
C. 7~8月水、温
D. 10~11月常绿,冬季落叶不丰富
17. 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 降水较多迎风坡
B. 蒸发较大
C. 气温较高
D. 枯枝落叶较多
18. 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土壤温度较高
B. 土壤湿度较大
C. 土壤含水量较高
D. 枯枝落叶量较多植被层次复杂,生物量更多
『答案』16. C 17. A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曲线,森林土壤C0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枯枝落叶季节变化较小。

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7~8月,此时是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

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C正确。

其它时段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小,A、B、D错。

故选C。

『17题详解』
由题目“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正确。

蒸发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

两坡的气温、枯枝落叶差异不大,C、D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由题干“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可知最可能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管理,落叶量少,D正确。

天然林与人工林在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方面差异小,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共46分)
19. 读华北平原主要冲积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冲积扇上多古城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

成因:河流流经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利于农业生产。

『解析』
『分析』(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冲积扇分布于太行山山麓地带,太行山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冲积扇地貌因流水沉积作用而成,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

因此若形成冲积扇,需要流水的搬运物充足、流水速度变缓等条件。

结合该地特点即可。

(2)古代城市是在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

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自然灾害少,图示区域候条件优越。

以上因素利于农
业生,所以会吸引大量人口在此居住,产从而形成大城市。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许多沙漠和盐沼。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000平方千米。

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最高地球表面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

材料二伊朗区域图
(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点。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原因。

(4)伊朗的波斯湾沿岸缺少优良大型的港口,结合材料试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以高原、山地(或高原)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中东部地势较低,(地势南、西、北较高)。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而不断积累;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3)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晴天多,降水量稀少,太阳辐射强;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谷地逆温,热量不易扩散;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4)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港湾;平原狭小,不利于港口建设;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人口少,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

『解析』
(1)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该国西部和北部地区海拔达1000米,等高线较密,说
明地形起伏大,为山地,地势较高。

中东部海拔为500 -1000米,顶部平坦,为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相对较低。

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地形,分布狭窄。

(2)等高线分布特征显示,此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阻挡海洋水汽进入,气候干旱;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多盐分析出;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并在中东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源源不断汇入低洼地。

同时,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弱。

(3)可从纬度、气候、地形等方面思考。

纬度因素:该地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气温高。

气候因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下垫面因素:该地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升温快。

地形:由于西面、北面为山脉,卢特荒漠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卢特荒漠位于谷地,夜间谷地容易形成逆温,热量不易扩散。

(4)港口选择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水域条件:海岸线较平直,少优良避风港湾。

陆域条件:沿海地区等高线较密,坡度较大,200米以下滨海平原的面积小;气候干旱,人口少,从而导致沿海地区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

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1)说出图中沿AB线分布的自然带和反映的地带性规律及影响因素。

(2)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多特有物种的原因。

(4)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

『答案』(1)自然带分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热量。

(2)自然植被类型: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

原因: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气流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西侧处于背风地带。

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

(3)该岛长期与大陆分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

(4)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少;掠夺式猎杀某些种类动物或采伐某些种类植物,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和非洲自然带的分布。

根据所学可知,沿AB线自北向南自然带的分布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由于自然带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所以反映的地带性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纬度不同,热量条件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所以影响因素为:热量。

(2)本题考查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及原因。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东侧处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气流受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加之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的植被为热带雨林;马达加斯加岛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的植被为热带草原。

(3)本题考查多特有物种的原因。

马达加斯加岛长期与大陆分离,受大陆影响小,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马达加斯加岛岛屿面积大,且多山地,垂直差异明显,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能够满足多种物种的生存。

(4)本题考查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

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类乱砍滥伐,开荒种地,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小,影响物种的繁殖;大规模的掠夺式猎杀某些种类动物或大规模采伐某些种类植物,致使这些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人类生产、生活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影响物种的生存;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动植物因不适应而数量减少。

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的()
A. 西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2. 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
A. 4300千米
B. 1500千米
C. 4500千米
D. 2800千米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的纬度为39°54′N,纽约的纬度为40°43′N,可知,北京位于纽约的南侧;北京的经度为116°23′E,纽约的经度为74°W,二者的经度之和大于180°,所以北京在西,纽约在东,即北京位于纽约的西侧。

综上,可知,北京位于纽约的西南,故A正确,BCD 错误。

故本题选A。

『2题详解』
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经度相差不大,可以近似的看成在同一条经线上,二者的纬度相差约38.5°,因为“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所以两地的南北距离为38.5×111≈4273千米,与选项中的4300千米最接近,故本题选A。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问题。

3. 该地可能位于()
A.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 地中海沿岸
C. 北冰洋沿岸
D. 澳大利亚
4. 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 正东,正西
B. 东南,西南
C. 东北,西北
D. 东南,西北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说明该地该日昼长约为14小时,昼长夜短,为夏半年,结合选项可知该地可能位于地中海沿岸,亚马孙河河口附近靠近赤道,接近昼夜平分,北冰洋沿岸为北极圈附近,接近出现极昼现象,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昼短于夜。

所以选B。

『4题详解』
6月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太阳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北。

所以选C。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 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6. 当地居民稳定用电来源于()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板块运动和区域定位
『5题详解』
结合经纬线和陆地轮廓图可知,该地位于纬度较高的太平洋西岸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受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使火山活动频繁,D
正确。

ABC错误。

『6题详解』
从图上来看,此处是位于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此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有丰富的地热能,所以当地居民用电主要也是依靠地热能,A正确。

风能、太阳能不稳定;半岛面积较小,水能不丰富。

BCD错误。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出现的季节,水位低。

8. 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9. 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量降水丰富
C. 地势落差大
D. 基岩性质软硬适中,有裂隙『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读材料,“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可知,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错误。

冬季出现的季节,水位低,表述无误,但与题目无关,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读材料“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
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可知,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

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C 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读材料“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B、C、D正确,A错误。

故选A。

在海边或河流边,我们有时会看到如下图的水工建筑,那就是“丁坝”。

因为它一端与海(河)岸相接,另一端伸到水域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因此叫“丁坝”。

读以下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左图长江口横沙岛丁坝分布图,右图某河段示意图
10. 左图中,长江横沙岛修筑丁坝的主要目的是()
A. 拦截泥沙
B. 防止河流冲击岸堤
C. 便于发展水运
D. 便于撒网捕鱼
11. 右图河流中,最需要修筑丁坝的是()
A. 甲处凹岸易被侵蚀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10. B 11.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河流侵蚀地貌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长江横沙两岛的丁坝修建在河道两岸,可以减小河流的流速,进而减少河流对岸堤的侵蚀,B正确。

『11题详解』
右图中显示的为河流曲流处,甲为河流的凹岸,以河流的侵蚀为主,乙为河流的凸岸,流速较缓,以河流的沉积为主。

丁坝可以减缓河流的流速,可减少河流对河流凹岸的侵蚀,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