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宋学敏;李建国;王焱林;周青;杜朝晖;贾宝辉;胡正芳;李蓓
【期刊名称】《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4(016)006
【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休克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法复制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CLP组、CLP组、氯胺酮Ⅰ组和氯胺酮Ⅱ组.假CLP和CLP组术前30 min经股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5 ml·kg-1·h -1,氯胺酮Ⅰ和氯胺酮Ⅱ组分别输注氯胺酮5 mg·kg-1·h-1和10 mg ·kg-1·*h-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及采集血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和IL- 6水平.结果CLP组术后MAP进行性下降,HR则先加快后减慢;血浆TNFCD2 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两种剂量的氯胺酮处理均能逆转MAP和HR下降,同时抑制血浆TNF-α和IL-6水平升高,尤以氯胺酮Ⅱ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氯胺酮对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主要是拮抗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总页数】4页(P348-351)
【作者】宋学敏;李建国;王焱林;周青;杜朝晖;贾宝辉;胡正芳;李蓓
【作者单位】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430071,武
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1.4;R965
【相关文献】
1.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J], 肖红;徐宏伟;刘慧;张兰
2.大蒜素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保护作用的研究 [J], 张昆
3.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J], 李伟; 鲁宁杰; 杨丽绢; 张峤
4.基于TLR4通路依托咪酯对感染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J], 王清兵;路超;于刚
5.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初步探讨 [J], 宋学敏;李建国;王焱林;周青;杜朝晖;胡正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